一种盐碱荒漠地土壤改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093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荒漠地土壤改良方法,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集水库,对盐碱地土壤进行改良,向土壤深层打孔,种植农作物前施用生物保水剂以及生物有机肥等措施使得盐碱荒漠地土壤得到改良,保证改良后的土壤具备农作物生长的营养条件,符合农作物土壤栽培标准,实现改良后盐碱荒漠地土壤既能种植作物又能保证作物产量。能种植作物又能保证作物产量。能种植作物又能保证作物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荒漠地土壤改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盐碱荒漠地土壤改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宁夏、新疆、陕西、甘肃等)是盐碱地分布最广、盐碱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与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滨海盐碱地不同,西北地区由于盐碱形成板沙,造成土壤板结,导致西北地区盐碱地以沙质土为主,荒漠地面积巨大。由于沙性大,使得水入渗太快;而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天然降雨很少,同时由于季风较多,所以水的自然蒸发力很强,致使植物难以生长。
[0003]目前,盐碱地改良技术主要采用物理改良、生物改良和化学改良等方式,以降低土壤中溶解性盐含量及土壤碱度。物理改良技术虽见效快,但封底换土、灌水洗盐及管道铺设等工程成本投入高,对于西北地区而言,经济压力大,难以大面积推广;化学改良技术亦可迅速改善土壤盐碱度,但极易给土壤带来二次污染;生物改良技术虽成本低、无污染、持续性强,但周期长,见效慢,且受制于绿化作物成活率。因此,寻求针对西北地区盐碱荒漠地土壤的改良技术是当前主要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荒漠地土壤改良方法,经改良后的土壤具备农作物生长的营养条件,同时使得土壤盐碱渗入深层土壤,不出现返盐碱现象,从源头上解决水短缺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荒漠地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植前,将调理剂、酸性有机肥与土壤均匀掺拌,由土壤表层向土壤深层打孔,孔内填满1~2cm的石硝和0.3~0.8%的硫酸亚铁混合物。
[0007]优选地,所述土壤40~50cm处施入生物保水剂。
[0008]优选地,所述生物保水剂由植物秸秆堆肥发酵1~2周制备而成。
[0009]优选地,所述调理剂由植物秸秆、醋渣经100~120℃堆肥发酵18~30h制备而成。
[0010]优选地,所述酸性有机肥在调理剂的基础上添加10~20%发酵鸡粪、20~30%蚯蚓肥制备而成。
[0011]优选地,所述掺拌深度为40~60cm。
[0012]优选地,所述打孔方式为每隔0.5~1m打直径为8~12cm,深度为1m~1.2m的小孔。
[0013]优选地,种植农作物时铺撒3~5cm厚的有机生物肥。
[0014]优选地,在盐碱荒漠地设置集水库。
[0015]优选地,所述集水库的集水面铺设塑料薄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掺拌调理剂与酸性有机肥使得原板结的土壤层变得疏松、通透,改
变了土壤板结的物理结构;结合在土壤中打孔,小孔能够收集土壤水分饱和后的渗透液体,这些液体中不仅含盐也含碱,当其渗透到小孔后利用硫酸亚铁的强酸自然产生的化学反应,碱成分就会消失,和盐成分同时排至种植土范围之外,通过疏松土壤的毛细渗透功能,将土壤内溶盐碱的水带入到土壤的深层,使土壤不会造成因水位上升引起盐碱返弹,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出良好、安全的条件。
[0018](2)本专利技术提前设置集水库,利用集水库中收集到的天然水源以滴灌的方式为农作物供水,从源头上解决水短缺的问题;为了更有效的节约淡水,我们在种植农作物时于土壤40~50cm处提前铺设生物保水剂,滴灌时植物水分饱和的余水由地下保水剂收集起来,有效保证植物的根系不缺水。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掺拌调理剂和酸性有机肥前土壤结构图;
[0020]图2为掺拌调理剂和酸性有机肥后土壤结构图;
[0021]图3为打孔后土壤平面示意图;
[0022]图4为打孔后土壤剖面示意图;
[0023]图5为集水库平面施工示意图;
[0024]图6为集水库断面施工示意图;
[0025]图7为种植植物后土壤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荒漠地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植前,将调理剂、酸性有机肥与土壤均匀掺拌,由土壤表层向土壤深层打孔,孔内填满1~2cm的石硝和0.3~0.8%的硫酸亚铁混合物。优选地,所述孔内填满1~2cm的石硝和0.4~0.6%的硫酸亚铁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孔内填满1~2cm的石硝和0.5%的硫酸亚铁混合物。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孔内填满石硝和0.3~0.8%的硫酸亚铁混合物具体指,小石硝内掺拌0.3~0.8%质量百分比的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是改良碱地的强酸物质,pH为3~4。本专利技术将小石硝与硫酸亚铁填满小孔内形成排盐碱小孔,能够有效收集土壤水分饱和后的渗透液体;这些液体中不仅含盐也含碱,当渗透到小孔后利用硫酸亚铁的强酸自然产生的化学反应,碱成分就会消失,和盐成分同时排至种植土范围之外。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土壤40~50cm处施入生物保水剂。西北地区的土壤结构为沙性土,该地区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为了进一步节约水源,在植物根系的基本地层,主要是在浇灌时控制下渗的水分继续渗至深处,避免淡水的浪费。本专利技术使用生物保水剂可以收集土壤中或植物水分饱和的余水,使水分经常性的控制在植物根系的附近,随时保证植物的水分吸收。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物保水剂由植物秸秆堆肥发酵1~2周制备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生物保水剂由植物秸秆通过露天发酵1~2周制备得到。其中,所述露天发酵的温度一般指夏季高温达到40~50℃时进行发酵。在本专利技术中,经植物秸秆露天高温发酵后得到的生物保水剂具有特制的海绵状结构,具有较好的吸水、含水、保水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植物秸秆包括但不限于高粱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调理剂由植物秸秆、醋渣经100~120℃堆肥发酵18~30h制备而成。优选地,所述发酵温度为105~110℃,发酵时间为20~24h。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种可以实施的方式,将植物秸秆粉碎的纤维沫30~50%、醋渣30~50%,并喷洒20~40%的水进行均匀掺拌后,再进行高温发酵即成得调理剂。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调理剂pH值大大下降,获得酸度较强的发酵产物,该发酵产物可与盐碱地土壤发生综合反应形成盐,在浇灌排盐中可同土壤中原有盐分同时排除种植土范围之外,达到盐碱成分同时排除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植物秸秆包括但不限于高粱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酸性有机肥在调理剂的基础上添加10~20%发酵鸡粪、20~30%蚯蚓肥制备而成。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增加盐碱贫瘠的不良营养状况,达到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条件,在调理剂的基础上掺拌了20%的发酵鸡粪和30%的蚯蚓肥,增加了土壤内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的有机元素,促进改良好的盐碱地完全具备了植物生长的条件。在本专利技术中,对所述蚯蚓肥的来源不作特殊限定。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掺拌深度为40~60cm。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具体掺拌步骤为:在土壤表层铺5~8cm调理剂和5~8cm的酸性有机肥,利用旋耕机进行旋耕,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荒漠地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种植前,将调理剂、酸性有机肥与土壤均匀掺拌,由土壤表层向土壤深层打孔,孔内填满1~2cm的石硝和0.3~0.8%的硫酸亚铁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40~50cm处施入生物保水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保水剂由植物秸秆堆肥发酵1~2周制备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理剂由植物秸秆、醋渣经100~120℃堆肥发酵18~30h制备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太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洪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