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浸式35kV级及以下单机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084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油浸式35kV级及以下单机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结构,包括3个绕组单元,所述绕组单元由2个低压绕组、2个移相绕组、1个高压绕组组成,所述低压绕组与所述移相绕组组成一个组合绕组,所述组合绕组分为组合绕组一、组合绕组二、组合绕组三、组合绕组四、组合绕组五、组合绕组六,所述组合绕组套设于成型纸筒一上,所述高压绕组套设于成型纸筒二上,所述组合绕组置于所述高压绕组内侧,所述绕组单元上下侧均安装有整体托板,使整体结构更紧凑,性价比更高,稳定性更强,质量更可靠。质量更可靠。质量更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浸式35kV级及以下单机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
,具体涉及油浸式35kV级及以下单机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西门子水冷变频器以其调速范围宽、调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快、效率高及操作方便等优点,在节约能源并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西门子水冷变频器主要应用在石油天然气、发电厂、冶金、化工、钢铁等多种领域,譬如压缩机、鼓风机、轧机、传送带、风机、泵等多种场合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西门子水冷变频器逐步向高功率、大电流方向发展,对于变频器电源侧的变频变压器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干式变压器已经无法满足更高功率更大电流的要求,开发大容量油浸式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已经显得至关重要。
[0003]传统油浸式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机构有以下特点:
[0004]1.传统油浸式移相变频变压器都是轴向双分裂或者轴向三分裂结构,且高压绕组没有分接档位。
[0005]2.传统油浸式移相变频变压器的绕组绕制现有技术是高压绕组内置,低压绕组外置,便于低压和移相绕组出头。但高压绕组和分接出头引出非常麻烦,尤其是高压三分裂或者六分裂结构,还增加了高压绕组到铁芯的距离,更增加了成本。
[0006]3.传统油浸式移相变频变压器的高压及低压绕组通常采用单独绕制再套装结构,生产工时长,套装间隙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油浸式35kV级及以下单机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结构,包括3个绕组单元,所述绕组单元由2个低压绕组、2个移相绕组、1个高压绕组组成,所述低压绕组与所述移相绕组组成一个组合绕组,所述组合绕组分为组合绕组一、组合绕组二、组合绕组三、组合绕组四、组合绕组五、组合绕组六。
[0008]所述组合绕组套设于成型纸筒一上,所述高压绕组套设于成型纸筒二上,所述组合绕组置于所述高压绕组内侧。
[0009]所述绕组单元上下侧均安装有整体托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高压绕组具有分接区。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分接区在所述高压绕组的位置相对位于组合绕组的中部间隙。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整体托板具有流油孔。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绕组与铁芯之间具有间隙。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低压绕组与所述移相绕组的引出线从所述间隙引出。
[0015]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组合绕组一、所述组合绕组三、所述组合绕组四、所述组合绕组六中,所述低压绕组置于内侧。
[0016]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组合绕组二、所述组合绕组五中,所述移相绕组置于内侧。
[0017]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较传统的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结构具有下述优点:
[0018]①
低压绕组轴向六分裂与高压绕组轴向三分裂,低压绕组内置、高压绕组外置,更优于高低压绕组三分裂,低压绕组辐向双分裂结构,整体结构更紧凑,性价比更高,稳定性更强,质量更可靠。
[0019]②
高压绕组采用轴向三分裂结构,每支路单独抽分接,分接区在高压绕组的位置相对位于组合绕组的中部间隙,减少不平衡安匝。
[0020]③
采用低压绕组及移相绕组连绕结构,通过PET绑扎带与电工乳白胶粘接的方式,在绕制前适当预留串位余量的综合措施,有效克服了连绕时撑条移位的顽疾,既节约了绕组绕制的工时,还减少了套装工序,同时还取消了套装间隙。
[0021]④
高低压绕组采用三组分别带整体托板套装结构,既能提高绕组的轴向抗短路能力,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三个轴向支路间的整体托板开流油孔,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具备油流导向作用,有效降低绕组温升。
[0022]⑤
高压绕组外置,高压首末端及分接引出非常方便。
[0023]⑥
低压绕组轴向六分裂内置,低压绕组和移相绕组引出线从组合绕组和铁芯的间隙轴向引出,既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还能规避引线从主空道和高压绕组组间引出的质量风险。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油浸式35kV级及以下单机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油浸式35kV级及以下单机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网侧接线原理图;
[0027]图中:1、低压绕组;2、高压绕组;3、移相绕组;4、整体托板;5、分接区;6、成型纸筒一;7、成型纸筒二;8、铁芯;9、绕组单元;101、组合绕组一;102、组合绕组二;103、组合绕组三;104、组合绕组四;105、组合绕组五;106、组合绕组六。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9]如图1

2所示,油浸式35kV级及以下单机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结构,包括3个绕组单元9,所述绕组单元由2个低压绕组1、2个移相绕组3、1个高压绕组2组成,所述低压绕组1与所述移相绕组3组成一个组合绕组,所述组合绕组分为组合绕组一101、组合绕组二102、组合绕组三103、组合绕组四104、组合绕组五105、组合绕组六106,移相角度分别为:

25
°
、+5
°


15
°
、+15
°
、+25
°

‑5°
,组合绕组一101中:低压绕组1的绕制类型为单螺旋式绕组,移相绕组3的绕制类型为连续式绕组;组合绕组二102中:低压绕组1的绕制类型为连续式绕组,移相绕组3的绕制类型为双螺旋式绕组;组合绕组三103中:低压绕组1的绕制类型为连续式绕组,移相绕组3的绕制类型为单螺旋式绕组;组合绕组四104中:低压绕组1的绕制类型为连续式绕组,移相绕组3的绕制类型为单螺旋式绕组;组合绕组五105中:低压绕组1的绕制类型为单螺旋式绕组,移相绕组3的绕制类型为连续式绕组;组合绕组六106中:
低压绕组1的绕制类型为连续式绕组,移相绕组3的绕制类型为双螺旋式绕组;所述组合绕组套设于成型纸筒一6上,所述高压绕组2套设于成型纸筒二7上,所述组合绕组置于所述高压绕组2内侧,所述绕组单元9上下侧均安装有整体托板4,所述高压绕组2具有分接区5,所述分接区5在所述高压绕组2的位置相对位于组合绕组的中部间隙,所述整体托板4具有流油孔,所述组合绕组与铁芯8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低压绕组1与所述移相绕组3的引出线从所述间隙引出,在所述组合绕组一101、所述组合绕组三103、所述组合绕组四104、所述组合绕组六106中,所述低压绕组1置于内侧,在所述组合绕组二102、所述组合绕组五105中,所述移相绕组3置于内侧,高压分接开关选用三只三相电气独立开关,减少分接调档对耦合度的影响。
[0030]如图3所示,所述高压绕组2为延边三角形接法,分接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浸式35kV级及以下单机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3个绕组单元,所述绕组单元由2个低压绕组、2个移相绕组、1个高压绕组组成,所述低压绕组与所述移相绕组组成一个组合绕组,所述组合绕组分为组合绕组一、组合绕组二、组合绕组三、组合绕组四、组合绕组五、组合绕组六;所述组合绕组套设于成型纸筒一上,所述高压绕组套设于成型纸筒二上,所述组合绕组置于所述高压绕组内侧;所述绕组单元上下侧均安装有整体托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浸式35kV级及以下单机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绕组具有分接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浸式35kV级及以下单机36脉移相变频变压器绕组排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区在所述高压绕组的位置相对位于组合绕组的中部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会奇郭明军王凯黄贤珍朱桂英邹晓进戎留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电气江苏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