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以及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064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包括主体,主体内具有容纳空间,主体的两端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DBD发生器模块设于容纳空间内,并将容纳空间分隔成第一密闭空间和第二密封空间;过滤器设置在第一密封空间内;催化剂层和活性炭吸附层间隔设置在第二密封空间内;水气分离器设置在催化剂层和活性炭吸附层之间;DBD发生器模块设置在过滤器和催化剂层之间;喷淋头设于DBD发生器模块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级处理将恶臭气体转换为无毒无味排出;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中阳极管和阴极管采用金属导体填充的方式进入到介质管内,等离子体产生量大,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协同催化处理效率高,同时占地空间小,优于标准达标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以及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恶臭气体的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以及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时社会工业化的生产,工业生产产生的恶臭废气越来越多,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近年来对工业恶臭废气的排放限制越来越严格,用于处理工业恶臭废气的恶臭废气处理装置也是从出不穷,但是现有的恶臭废气处理装置的处理效果却差强人意,不能将恶臭废气中的毒害物质完全清除即排放到大气。
[0003]目前常用的对于恶臭废气治理的方法也有多种,常用的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冷凝法、低温等离子体法等等;但是随着环保要求的标准在提高,现有的这些工艺无法达到排放要求,同时上述工艺对应的设备占地面积大,使得适用的场地又受到限制,从而给恶臭废气的进一步处理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除臭效率高的DBD等离子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以及处理工艺。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包括:
[0006]主体,所述主体内具有密封的容纳空间,所述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0007]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第一密闭空间和第二密封空间;
[0008]过滤器,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第一密闭空间,用于处理颗粒物和黏性物质;
[0009]催化剂层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催化剂层和所述活性炭吸附层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空间内;
[0010]水气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催化剂层和所述活性炭吸附层之间;
[0011]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和所述催化剂层之间,用于降解恶臭废气;
[0012]喷淋头,设于所述DBD发生器模块的上方,用于对DBD发生器模块进行除尘和清洗。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为一过滤网,用于过滤大颗粒物和黏性物质。
[0014]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剂层为含负载二氧化锰和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催化剂的蜂窝形多孔材料。
[0015]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呈蜂窝多孔结构。
[0016]进一步的,所述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具有若干层电极组件,每层电极组件包括:
[0017]正极固定板和负极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两端;
[0018]耐高温金属导体,设置在所述正极固定板和所述负极固定板上;
[0019]阳极管和阴极管,多个所述阳极管和多个阴极管交错分别在所述正极固定板和所述负极固定板之间,且,所述阳极管和所述阴极管分别与对应的耐高温金属导体导通;其中,所述阳极管一端穿过所述负极固定板后与所述正极固定板相连,所述阴极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正极固定板后与所述负极固定板相连;多个所述阳极管和多个所述阴极管之间分别通过导通线相连;
[0020]顶部安装板和底部安装板,分别与所述正极固定板和负极固定板的外侧相连。
[0021]进一步的,所述阳极管和阴极管的结构相同,所述阳极管包括:
[0022]硅胶密封条;
[0023]耐高压导线,与所述硅胶线软的一端相连;
[0024]介质管,所述介质管呈中空状,所述介质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硅胶密封条外后与硅胶密封条密封;其中,所述耐高压导线位于所述介质管内;
[0025]金属导体,所述金属导体填充在所述介质管内;
[0026]硅胶头,所述硅胶头设置在所述介质管的另一端内,并将所述金属导体密封在所述介质管内;
[0027]空心硅胶管,所述空心硅胶管顶设在所述硅胶头处,并将所述介质管密封;
[0028]熔断丝,所述熔断丝与所述硅胶密封条的另一端相连;其中,所述熔断丝与耐高温金属导体导通。
[0029]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导体呈粉末状,且所述金属导体为铝或铜或铁或银。
[0030]一种DBD等离子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1]S1通过进风口将恶臭废气接入预处理的过滤器内,过滤粉尘颗粒;
[0032]S2开启高压电源,旋转调压器旋钮,使得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的输出功率为2KW

6kW,空气放电产生等离子体与恶臭废气相互作用,电极组件的层数为至少1层;
[0033]S3停止恶臭废气的接入,作用时间为2

10min,将调压器旋钮旋到“0”处,关闭高压电源。
[0034]S4经过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净化的气体依次通过活性炭负载催化层进一步催化分解以及水气分离器进行颗粒吸附以及水过气分离后从出风口排出。
[003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36]本专利技术方案的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以及处理工艺,恶臭废气先经由过滤器进行初步过滤,接着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将气体分解成无毒无味气体,最后通过催化剂层、水气分离器和活性吸附层后恶臭废气排出;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然后通过喷淋头对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进行除尘和清洗,同时,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中阳极管和阴极管采用金属导体填充的方式进入到介质管内,这样等离子体产生量大,提高了发生器等离子体密度,提高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处理效率,整个处理工艺简单,同时占地空间小,整体投入费用少,优于标准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00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DBD发生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004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阳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5为图4中的B部放大图;
[0043]图6为图4中的C部放大图;
[0044]其中:主体1、过滤器2、催化剂层3、活性炭吸附层4、水气分离器5、DBD发生器模块6、喷淋头7、进风口10、出风口11、支架60、正极固定板61、负极固定板62、阳极管63、阴极管64、顶部安装板65、底部安装板66、耐高温金属导体67、硅胶密封条630、耐高压导线631、介质管632、金属导体633、硅胶头634、空心硅胶管635、熔断丝636。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6]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包括主体1、过滤器2、催化剂层3、活性炭吸附层4、水气分离器5、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6和喷淋头7;主体1的内部设有一密封的容纳空间,并且主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其中,过滤器2、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6、催化剂层3、水气分离器5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具有密封的容纳空间,所述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第一密闭空间和第二密封空间;过滤器,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第一密闭空间,用于处理颗粒物和黏性物质;催化剂层和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催化剂层和所述活性炭吸附层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空间内;水气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催化剂层和所述活性炭吸附层之间;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和所述催化剂层之间,用于降解恶臭废气;喷淋头,设于所述DBD发生器模块的上方,用于对DBD发生器模块进行除尘和清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为一过滤网,用于过滤大颗粒物和黏性物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层为含负载二氧化锰和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催化剂的蜂窝形多孔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呈蜂窝多孔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恶臭废气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DBD等离子体发生器模块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具有若干层电极组件,每层电极组件包括:正极固定板和负极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两端;耐高温金属导体,设置在所述正极固定板和所述负极固定板上;阳极管和阴极管,多个所述阳极管和多个阴极管交错分别在所述正极固定板和所述负极固定板之间,且,所述阳极管和所述阴极管分别与对应的耐高温金属导体导通;其中,所述阳极管一端穿过所述负极固定板后与所述正极固定板相连,所述阴极管的一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刚刘细芬刘京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托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