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064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钢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机和润磨机后传输皮带,还包括托辊、轴承座、转轴、驱动皮带轮和三角带;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托辊和驱动皮带轮安装在轴承座两侧的转轴上,轴承座焊接在弧形支撑板上,弧形支撑板焊接在立板的顶端,立板的底端焊接在底板座上,底板座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地面上;托辊位于润磨机后传输皮带之间,且托辊与皮带内侧接触,通过传动的润磨机后传输皮带驱动托辊旋转,驱动皮带轮通过三角带驱动分离机的从动皮带轮。该分离装置通过润磨机的皮带传输动力来驱动分离机,不需要使用独立的电机驱动,不但降低了维修维护成本,还减少了占用空间。还减少了占用空间。还减少了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钢铁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竖炉润磨机混合料中除了正常生产使用的物料和塑料袋等杂物外,还有润磨机的小、碎钢球,严重影响造球质量,同时会对球盘刮刀和盘衬造成损坏;含有小、碎钢球的生球到生筛时,将会造成筛辊损坏或卡住筛辊导致直接停机,极大地影响了竖炉生产,降低了生产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使用分离机将小球、碎球及杂物分离出来。而现有的分离机都需要独立的电机来驱动,不但占用空间,还增加了维修维护成本。若能利用润磨机的皮带传输动力来驱动分离机,则会降低维修维护成本,减少空间的占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通过润磨机的皮带传输动力来驱动分离机,不需要使用独立的电机驱动,不但降低了维修维护成本,还减少了占用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机和润磨机后传输皮带,所述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还包括托辊、轴承座、转轴、驱动皮带轮和三角带;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托辊和驱动皮带轮分别安装在轴承座两侧的转轴上,轴承座焊接在弧形支撑板上,弧形支撑板焊接在立板的顶端,立板的底端焊接在底板座上,底板座上设有地脚螺栓安装孔,底板座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地面上;所述托辊位于润磨机后传输皮带之间,且托辊与皮带内侧接触,通过传动的润磨机后传输皮带驱动托辊旋转,所述驱动皮带轮通过三角带驱动分离机的从动皮带轮
[0005]进一步的,所述立板和底板座上焊接有对称分布的支撑肋板。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座上的地脚螺栓安装孔的数量为4个。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托辊通过键连接安装在转轴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托辊通过焊接固定才转轴上。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通过润磨机的皮带传输动力来驱动分离机,不需要使用独立的电机驱动,不但降低了维修维护成本,还减少了占用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12]图3是实施例一中轴承座的焊接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一
[0014]参照各图,一种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机1和润磨机后传输皮带2,所述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还包括托辊3、轴承座4、转轴5、驱动皮带轮6和三角带7;所述转轴5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4上,所述托辊3和驱动皮带轮6分别安装在轴承座4两侧的转轴5上,轴承座4焊接在弧形支撑板9上,弧形支撑板9焊接在立板10的顶端,立板10的底端焊接在底板座11上,底板座11上设有地脚螺栓安装孔,底板座11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地面上;所述托辊3位于润磨机后传输皮带2之间,且托辊3与皮带内侧接触,通过传动的润磨机后传输皮带2驱动托辊3旋转,所述驱动皮带轮6通过三角带7驱动分离机1的从动皮带轮8;所述立板10和底板座11上焊接有对称分布的支撑肋板;所述底板座11上的地脚螺栓安装孔的数量为4个;所述托辊3通过键连接安装在转轴5上,或通过焊接固定才转轴5上。
[0015]分离装置通过润磨机的皮带传输动力来驱动分离机,不需要使用独立的电机驱动。当润磨机工作运转时,其后传输皮带驱动托辊旋转,旋转的托辊带动驱动皮带轮转动,驱动皮带轮驱动分离机上的从动皮带轮旋转,进而实现分离机的动力驱动。该分离装置不但降低了维修维护成本,还减少了占用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机(1)和润磨机后传输皮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直接动力分离装置还包括托辊(3)、轴承座(4)、转轴(5)、驱动皮带轮(6)和三角带(7);所述转轴(5)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4)上,所述托辊(3)和驱动皮带轮(6)分别安装在轴承座(4)两侧的转轴(5)上,轴承座(4)焊接在弧形支撑板(9)上,弧形支撑板(9)焊接在立板(10)的顶端,立板(10)的底端焊接在底板座(11)上,底板座(11)上设有地脚螺栓安装孔,底板座(11)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地面上;所述托辊(3)位于润磨机后传输皮带(2)之间,且托辊(3)与皮带内侧接触,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常贵代贤龙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