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054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撬装式底盘,撬装式底盘上安装有斜板沉淀罐、换热装置、水解酸化循环罐、供料泵以及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斜板沉淀罐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装置的热介质进口连接,换热装置的热介质出口通过连接管路通入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内;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与出水管道连接,出水管道上连接循环管道,循环管道接至水解酸化循环罐内;供料泵设置在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沉淀、冷却、水解酸化、厌氧反应于一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适合小水量工程(50m3/d以下)。/d以下)。/d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具有容积负荷率高、占地面积小、不必外加动力、抗冲击能力强、出水稳定等技术优点,目前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应用已非常广泛。但是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对于进水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如:对进水COD(化学需氧量)、SS(悬浮物)浓度、水温、PH值等均有严格要求。
[0004]目前在污水处理工艺中,使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前期一般都需要配置一系列构筑物及附属设备,如:沉淀池、冷却塔、水解酸化池、循环池、气浮机及加药系统等,这些设施投资大,通常占地面积大,适用于大水量的污水处理项目,对于一些水量较小,占地面积有限的污水处理项目显然是不适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投入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可整体移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撬装式底盘,所述撬装式底盘上安装有斜板沉淀罐、换热装置、水解酸化循环罐、供料泵以及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0008]所述斜板沉淀罐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装置的热介质进口连接,所述换热装置的热介质出口通过连接管路通入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内;
[0009]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与出水管道连接,所述出水管道上连接循环管道,循环管道接至水解酸化循环罐内;
[0010]所述供料泵设置在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斜板沉淀罐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的上方,斜板沉淀罐的出水通过自重流入换热装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内部空间沿竖直方向分隔为两个下部相互隔离、上部相连通的空间,两个空间分别为水解酸化区和循环区。
[0013]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的热介质出口通过连接管路通入水解酸化循环罐的水解酸化区;
[0014]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设置在循环区的下部侧壁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道通入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循环区的顶部,在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循环流量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设置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下部侧壁上;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设置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顶部。
[0017]进一步的,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进水流量计。
[0018]进一步的,所述斜板沉淀罐的沉淀区设置一系列平行的斜板。
[0019]进一步的,所述撬装式底盘采用型钢焊接加工制作而成。
[0020]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通过盘管支架固定在箱体内部。
[0021]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集沉淀、冷却、水解酸化、厌氧反应于一体,结构紧凑,投资省,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尤其适合小水量工程(50m3/d以下)。
[0023](2)本技术为撬装式结构,便于整体移动、运输,可作为小试设备进行现场试验。
[0024]本技术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6]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斜板沉淀罐,2、换热装置,3、水解酸化循环罐,301、水解酸化区,302、循环区,4、供料泵,5、进水流量计,6、内循环厌氧反应器,7、循环管道,8、循环流量计,9、出水管道,10、撬装式底盘,11、布水系统,12、下降管,13、三相分离器,14、上升管,15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0029]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撬装式底盘10,
撬装式底盘10采用型钢焊接加工制作而成。所述撬装式底盘10上安装有斜板沉淀罐1、换热装置2、水解酸化循环罐3、供料泵4、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
[0033]所述斜板沉淀罐1的出水口与换热装置2的热介质进口连接,所述换热装置2的热介质出口通过连接管路通入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3内。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3的出水口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3的出水口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的进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连接有进水流量计5和所述供料泵4,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的出水口与出水管道9连接,所述出水管道9上连接有循环管道7,循环管道7的接至水解酸化循环罐3,在所述循环管道7上设置有循环流量计8;
[0034]所述斜板沉淀罐1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2的上方,斜板沉淀罐1的出水可通过自重流入换热装置2。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3内设置有隔板303,隔板303将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3内部空间沿竖直方向分隔为两个下部相互隔离、上部相连通的空间,两个空间分别为水解酸化区301和循环区302;
[0036]所述换热装置2的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路通入水解酸化循环罐3的水解酸化区301;水解酸化循环罐3的出水口设置在循环区302的下部侧壁上;水解酸化循环罐3的循环区302的顶部连接循环管道7。
[0037]为便于整体移动,本技术中的仪表及安装附件等也均安装在撬装式底盘10上。
[0038]本实施例中的斜板沉淀罐1、换热装置2、水解酸化循环罐3、供料泵4、内循环厌氧反应器6均为现有技术。
[0039]其中,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撬装式底盘,所述撬装式底盘上安装有斜板沉淀罐、换热装置、水解酸化循环罐、供料泵以及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所述斜板沉淀罐的出水口与所述换热装置的热介质进口连接,所述换热装置的热介质出口通过连接管路通入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内;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出水口与出水管道连接,所述出水管道上连接循环管道,循环管道接至水解酸化循环罐内;所述供料泵设置在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进水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罐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的上方,斜板沉淀罐的出水通过自重流入换热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所述水解酸化循环罐内部空间沿竖直方向分隔为两个下部相互隔离、上部相连通的空间,两个空间分别为水解酸化区和循环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厌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盛宋辉路昆昆朱杰高牟俊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太平洋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