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构筑物、设置河内构筑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041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内构筑物,包括桩体和基础承台,所述桩体有多根,相邻两根桩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基础承台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所述基础承台的迎水面设有降壅装置。一种设置河内构筑物的方法,包括:在河道内构筑桩体的步骤;在桩体的上部构筑基础承台的步骤,在桩体的上部构筑基础承台的步骤中,使所述基础承台的迎水面设有降壅装置。使用它们可以降低河内构筑物的壅水效果。构筑物的壅水效果。构筑物的壅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内构筑物、设置河内构筑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内构筑物
,具体涉及一种河内构筑物、设置河内构筑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河道内设立铁塔时需要修建跨越塔基。目前,在设计跨越塔基时仅考虑到铁塔基础的自身安全,一般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基础承台和灌注桩布置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后期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水流受到挤压后在塔基上游形成壅水区。特殊情况下,比如修建在黄河中的某些跨越塔基处的壅水高度会影响两岸防洪工程安全,只能通过加高堤坝的方式抵消由此引起的漫堤隐患,导致跨河塔的建设投资居高不下。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内构筑物、设置河内构筑物的方法,以降低河内构筑物的壅水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河内构筑物,包括桩体和基础承台,所述桩体有多根,相邻两根桩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基础承台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所述基础承台的迎水面设有降壅装置。
[0007]优选的,所述降壅装置为劈水尖或劈水棱。
[0008]优选的,所述桩体沿河流方向设成至少两排,设相邻两排桩体中先迎水的一排桩体为分水桩,相邻两排桩体中后迎水的一排桩体为抽水桩,所述抽水桩设置在所述分水桩形成的泄流道中。
[0009]优选的,所述桩体沿河流方向顺次设有第一排桩、第二排桩、第三排桩、第四排桩,所述第一排桩设有一根桩体,所述第二排桩设有二根桩体,所述第三排桩设有二根桩体,所述第四排桩设有二根桩体,所述第一排桩的桩体、第二排桩的桩体、第三排桩的桩体设置在三角形的两条边上,所述第四排桩的桩体设置在经所述第三排桩的两根桩体的河流方向的内侧。
[0010]优选的,所述基础承台用于安装供电铁塔。
[0011]一种设置河内构筑物的方法,包括:
[0012]在河道内构筑桩体的步骤;
[0013]在桩体的上部构筑基础承台的步骤,在桩体的上部构筑基础承台的步骤中,使所述基础承台的迎水面设有降壅装置。
[0014]优选的,所述降壅装置为劈水尖或劈水棱。
[0015]优选的,在河道内构筑桩体的步骤中,使桩体在河流方向顺次形成有第一排桩、第二排桩、第三排桩、第四排桩,所述第一排桩设有一根桩体,所述第二排桩设有二根桩体,所述第三排桩设有二根桩体,所述第四排桩设有二根桩体,所述第一排桩的桩体、第二排桩的桩体、第三排桩的桩体设置在三角形的两条边上,所述第四排桩的桩体设置在经所述第三
排桩的两根桩体的河流方向的内侧。
[0016]一些桥梁包括桩体和桥跨,设计时桥跨部分应满足除特殊情形的洪水外,水面应不高于桥跨。但在设计本专利技术的河内构筑物时,为避免丰水期基础承台部分浸水导致壅水增加,特将承台主动没于河水中,由于基础承台为不带孔隙的实体,因此在基础承台的迎水面设置降壅装置,可以降低河内构筑物的壅水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的河内构筑物中,与墩体相比,桩体截面积小,相邻两根桩体之间设置的间隙可以减少阻小面,防壅水效果好。基础承台的迎水面设有降壅装置,可以降低河内构筑物的壅水效果。如此,本专利技术可以降低河内构筑物的壅水效果。
[0019]2.桩体沿河流方向设成至少两排,设相邻两排桩体中先迎水的一排桩体为分水桩,相邻两排桩体中后迎水的一排桩体为抽水桩。在分水桩数目确定后,水流流至分水桩后,形成壅水效果是一样的。但本专利技术中,使抽水桩设置在分水桩形成的泄流道中,这就使得抽水桩也会阻挡泄流道中的激流,部分激流从分水桩外侧流泄,部分激流从分水桩与抽水桩之间的流过。受伯努利效应影响,经分水桩与抽水桩之间的流体流速增大,形成抽水效应,可以化解分水桩处的壅水。此外,经分水桩与抽水桩之间的流体还可以冲涮分水桩的背水面的积沙。
[0020]3.桩体沿河流方向顺次设有第一排桩、第二排桩、第三排桩、第四排桩,第一排桩设有一根桩体,第二排桩设有二根桩体,第三排桩设有二根桩体,第四排桩设有二根桩体,第一排桩的桩体、第二排桩的桩体、第三排桩的桩体设置在三角形的两条边上,第四排桩的桩体设置在经所述第三排桩的两根桩体的河流方向的内侧。这样,第一排单桩与第二排双桩之间形成水流挤压效应使流速增加,通过流速增加引起的抽水效应化解第一排单桩引起壅水效应;第三排桩仍采用双桩型式,以形成菱形的空心结构,通过放大水流通道宽度,给流经前两排桩的水流形成压力释放空降,有效降低水流速度,降低水流经过第四排桩的壅水高度;水流经过第四排桩后,流速得到进一步释放,抽水和降低壅水的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0021]4.在供电领域,用于安装供电铁塔的基础承台的尺寸可以参考相关标准要求。这使得基础承台可以区别于桥跨或其它结构。尤其是使用“桩体沿河流方向顺次设有第一排桩、第二排桩、第三排桩、第四排桩,第一排桩设有一根桩体,第二排桩设有二根桩体,第三排桩设有二根桩体,第四排桩设有二根桩体,第一排桩的桩体、第二排桩的桩体、第三排桩的桩体设置在三角形的两条边上,第四排桩的桩体设置在经所述第三排桩的两根桩体的河流方向的内侧”这样的桩体布置方式时,其具有很好的降壅效果。
[0022]5.本专利技术的设置河内构筑物的方法中,在河道内构筑桩体的步骤中,与墩体相比,桩体截面积小,桩体间隙设置可以减少阻小面,防壅水效果好。在桩体的上部构筑基础承台的步骤中,基础承台的迎水面设有降壅装置,可以降低河内构筑物的壅水效果。如此,本专利技术可以降低河内构筑物的壅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种河内构筑物侧视图。
[0024]图2为图1的桩体和基础承台的仰视图。
[0025]图3为一种河内构筑物的桩体的壅水示意图。
[0026]图4为一种桥的桩体形成的壅水效果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0

河床,11

河水,20

桩体,201

第一排桩,202

第二排桩,203

第三排桩,204

第四排桩,21

基础承台,22

塔座,23

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说明本专利技术,以辅助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专利技术。除另有说明外,不应脱离本
的技术知识背景理解以下的实施例及其中的技术术语。
[0029]本专利技术中,河流方向指河内构筑物处的河流方向。
[0030]实施例1:一种河内构筑物,参见图1

2,包括桩体20和基础承台21,基础承台21与桩体20固定连接。一般的,基础承台21与桩体20的顶部固定连接。
[0031]其中,桩体20有多根,相邻两根桩体20之间设有间隙。桩体20可以是灌注桩,也可以是预制桩。
[0032]其中,基础承台21的迎水面设有降壅装置。本实施例中,基础承台21的迎水面设置有竖立的劈水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内构筑物,包括桩体和基础承台,所述桩体有多根,相邻两根桩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基础承台与所述桩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承台的迎水面设有降壅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内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壅装置为劈水尖或劈水棱。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内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沿河流方向设成至少两排,设相邻两排桩体中先迎水的一排桩体为分水桩,相邻两排桩体中后迎水的一排桩体为抽水桩,所述抽水桩设置在所述分水桩形成的泄流道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内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沿河流方向顺次设有第一排桩、第二排桩、第三排桩、第四排桩,所述第一排桩设有一根桩体,所述第二排桩设有二根桩体,所述第三排桩设有二根桩体,所述第四排桩设有二根桩体,所述第一排桩的桩体、第二排桩的桩体、第三排桩的桩体设置在三角形的两条边上,所述第四排桩的桩体设置在经所述第三排桩的两根桩体的河流方向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道坤席小娟李大鹏郭雷傅光辉郑月松李勇肖波路晓军梁晟杨敏李斐郭静周铁军李勇杰卫璞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