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少运专利>正文

一种颗粒调料自动取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023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颗粒调料自动取料装置,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该方案包括主控制器、接近传感器、料罐、第一电机、齿轮组、第一导料管、第一螺旋叶、第二导料管和第二螺旋叶,所述第一电机与接近传感器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料管的一端伸入料罐内的底部,且第一导料管与第二导料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螺旋叶枢接在第一导料管的内部,第二螺旋叶枢接在第二导料管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驱动齿轮组转动,所述齿轮组同时带动第一螺旋叶和第二螺旋叶转动,所述第二导料管上固定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接近传感器位于出料口的侧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颗粒状的调料的自动取料,且对取料的量可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浪费。且对取料的量可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浪费。且对取料的量可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调料自动取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颗粒调料自动取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有部分调料呈颗粒状,人们普遍将颗粒状的调料装入容器内,在使用时,通过容器盖上的开孔将颗粒状的调料倒出,然而人们直接拿起容器往锅里倒颗粒状的调料时,很容易一不小心倒出过多,只能用锅铲捞出多余的调料扔掉,导致浪费,在此背景条件下,申请人致力于研究出一种颗粒调料自动取料装置,实现对颗粒状的调料的自动取料,且对取料的量可控,一定程度上避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对颗粒状的调料的自动取料,且对取料的量可控,一定程度上避免浪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颗粒调料自动取料装置,包括主控制器、接近传感器、料罐、第一电机、齿轮组、第一导料管、第一螺旋叶、第二导料管和第二螺旋叶,所述第一电机与接近传感器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料管的一端伸入料罐内的底部,且第一导料管与第二导料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螺旋叶枢接在第一导料管的内部,第二螺旋叶枢接在第二导料管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驱动齿轮组转动,所述齿轮组同时带动第一螺旋叶和第二螺旋叶转动,所述第二导料管上固定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接近传感器位于出料口的侧边。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上盖和底壳,所述上盖扣合在底壳上,并在上盖与底壳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机、齿轮组和第二导料管均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所述料罐固定螺合在底壳上。r/>[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所述底壳上固定设置有电源连接座,所述电源固定设置在电源连接座上,且电源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池,所述底壳上固定设置有电池连接座,所述电池固定设置在电池连接座上,且电池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塞,所述上盖上固定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下端伸入料罐内,所述密封塞固定塞在进料斗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密封塞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卡块,卡块与固定块相互配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与进料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叶的下端低于第一导料管的下端。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封口组件,所述封口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封口盖,所述主控制器与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驱动封口盖转动,进而带动封口盖盖于或离开出料口处。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将颗粒状的调料装入料罐内部,在使用时,人们只需要将锅铲同时靠近接近传感器和出料口的下端,接近传感器感应到锅铲靠近之后,给出信号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第一电机转动,第一电机驱动齿轮组转动,齿轮组同时带动第一螺旋叶和第二螺旋叶转动,第一螺旋叶转动时,将料罐内部的颗粒状调料带入第一导料管内,并随着第一导料管输送至第二导料管内,颗粒状的调料进入第二导料管内之后,随着第二螺旋叶的转动前进至出料口,并从出料口落至锅铲上;当锅铲上的颗粒状调料足够,人们将锅铲离开接近传感器的下端,接近传感器感应不到锅铲靠近之后,给出信号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第一电机停止转动,从而停止出料口落料,进而使本技术实现对颗粒状调料的自动取料的目的;由于第一电机转动由主控制器来控制,且取料时间可自由把握,从而使本技术实现对颗粒状调料取料的量实现可控,与传统技术相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人工倒料失误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中锅铲位于接近传感器下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容置空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分解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导料管,第一螺旋叶,第二导料管,第二螺旋叶、电机和齿轮组的结构爆炸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导料管,第二导料管,电机和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技术的上盖和密封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本技术的上盖、密封塞、密封圈的结构分解图;
[0024]图10是本技术的第二电机和封口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为:
[0026]接近传感器1,
[0027]上盖2,进料斗21,固定块211,
[0028]底壳3,料罐4,
[0029]密封塞5,密封圈51,卡块52,
[0030]第一电机61,齿轮组62,
[0031]第一导料管71,第一螺旋叶72,第二导料管73,出料口731,
[0032]第二螺旋叶74,
[0033]电源8,
[0034]封口组件9,第二电机91,封口盖92。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36]如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颗粒调料自动取料装置,包括主控制器、接近传感器1、上盖2、底壳3、料罐4、密封塞5、第一电机61、齿轮组62、第一导料管71、第一螺旋叶72、第二导
料管73、第二螺旋叶74、电源8、电池、封口组件9。
[0037]上盖2扣合在底壳3上,并在上盖2与底壳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第一电机61、齿轮组62和第二导料管73均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料罐4固定螺合在底壳3上。
[0038]第一电机61与接近传感器1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导料管71的一端伸入料罐4内的底部,且第一导料管71与第二导料管73的内部连通,第一螺旋叶72枢接在第一导料管71的内部,且第一螺旋叶72的下端低于第一导料管71的下端。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第一螺旋叶72转动时,料罐4内的颗粒状调料可以通过第一螺旋叶72的最下端开始被带入第一导料管71内,并随着第一螺旋叶72的转动在第一导料管71内上升。
[0039]第二螺旋叶74枢接在第二导料管73的内部,第一电机61驱动齿轮组62转动,齿轮组62同时带动第一螺旋叶72和第二螺旋叶74转动,第二导料管73上固定设置有出料口731,接近传感器1位于出料口731的侧边;颗粒状调料从第一导料管71输送至第二导料管73内之后,随着第二螺旋叶74的转动前进至出料口731,并从出料口731落下。
[0040]底壳3上固定设置有电源连接座,电源8固定设置在电源连接座上,且电源8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底壳3上固定设置有电池连接座,电池固定设置在电池连接座上,且电池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
[0041]电源连接座和电池连接座分别位于底壳3的两侧,在使用时,人们可以选择通过电源连接座插上市电为电源8充电来使用,也可以选择直接使用外接的电池来使用,两种选择均可以为本技术供电,为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调料自动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接近传感器、料罐、第一电机、齿轮组、第一导料管、第一螺旋叶、第二导料管和第二螺旋叶,所述第一电机与接近传感器均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料管的一端伸入料罐内的底部,且第一导料管与第二导料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螺旋叶枢接在第一导料管的内部,第二螺旋叶枢接在第二导料管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驱动齿轮组转动,所述齿轮组同时带动第一螺旋叶和第二螺旋叶转动,所述第二导料管上固定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接近传感器位于出料口的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调料自动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和底壳,所述上盖扣合在底壳上,并在上盖与底壳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机、齿轮组和第二导料管均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所述料罐固定螺合在底壳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颗粒调料自动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所述底壳上固定设置有电源连接座,所述电源固定设置在电源连接座上,且电源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颗粒调料自动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少运
申请(专利权)人:韦少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