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冼树英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降温隔热的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87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箱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降温隔热的配电箱,配电箱内设置有收纳内腔,收纳内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风机和出气风机,收纳内腔中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组安装板,收纳内腔的内壁中设置有向上开口式的升降框槽,收纳内腔的前端设置有密封门,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可升降的升降框与配电箱的配合,从而增大了内部的空间,使得内部的气流流通更加顺畅,当高功率运行时,热量增加,通过升降框的下降实现对内部空间的挤压,使得内压增大,增大了气体的流速,提高了散热效率,随着升降框的上升,实现内部快速吸气,从而在升降框反复升降的过程中,通过内压的变化提高气流的流速,避免热量聚集。避免热量聚集。避免热量聚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降温隔热的配电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箱散热
,具体为一种高效降温隔热的配电箱。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装置。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风机对配电箱进行散热,通过气流的交换实现热量的传递,保持配电箱内部稳定恒定。
[0004]然而在实际使用配电箱时,由于配电箱内安装有大量的电气元件或设备,导致配电箱内部的空间较小,而电气元件或设备工作产生的热量聚集在其周围,由于空间狭小,导致气流流通不畅,造成热量在部分位置聚集,难以起到充分的风冷散热的目的,进而影响电气元件或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降温隔热的配电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效降温隔热的配电箱,所述配电箱包括:
[0008]收纳内腔,所述配电箱内设置有收纳内腔,收纳内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风机和出气风机,收纳内腔中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组安装板,收纳内腔的内壁中设置有向上开口式的升降框槽,收纳内腔的前端设置有密封门;
[0009]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固定跨接在收纳内腔的上端,上支架的下端固定在配电箱上;
[0010]升降框,所述升降框滑动插接在升降框槽中,升降框的上端升降驱动插接安装在上支架上;
[0011]升降降温组件,所述升降降温组件包括立管和活塞,所述立管竖直安装在收纳内腔的下端内壁上,立管的外壁上贯穿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多组通孔,所述活塞的下端正对立管的上端端口,活塞的上端固定在升降框的内壁上。
[0012]优选的,所述配电箱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耳座,所述上支架的下端竖直固定在耳座上,上支架的上端横向设置有横梁,所述升降框的上端滑动插接在横梁上。
[0013]优选的,所述横梁的上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定位孔,相邻定位孔之间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升降贯穿孔,所述升降框的上端设置有滑动插接在定位孔中的一对导向柱,升降框的上端中间设置有滑动插接在升降贯穿孔中的双面齿板。
[0014]优选的,所述升降贯穿孔的上端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与双面齿板前后两侧的齿牙啮合连接,主动齿轮通过安装在转动支架上的电机驱动。
[0015]优选的,所述升降框的下端内壁设置有连杆,所述活塞固定在连杆的下端,活塞的外径与立管的内径相同,活塞的下端设置有圆环状的倒角。
[0016]优选的,所述收纳内腔的侧面内壁上均设置有侧槽,所述侧槽向收纳内腔的内壁中凹陷,侧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安装板上电气元件的尺寸。
[0017]优选的,所述进气风机和出气风机均贯穿配电箱的外壁并连通收纳内腔,进气风机位于出气风机的上端,进气风机中设置有活性炭过滤装置。
[0018]优选的,所述升降框的下端设置有与升降框槽内壁贴合的滑动框,升降框槽的上端开口内侧和外侧分别螺钉安装有内环和外环,所述升降框的侧壁滑动贯穿内环和外环之间的间隙,滑动框位于内环和外环的下端。
[0019]优选的,所述配电箱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延伸侧板,所述延伸侧板的后侧端面上横向贯穿设置有滑槽,所述升降框的前端设置有滑动插接在滑槽中的延伸滑板。
[0020]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靠近立管的一侧设置有导流弧板,所述导流弧板的一侧设置有与安装板侧壁固定插接的安装插杆,导流弧板的另一侧呈半圆弧状,导流弧板正对立管侧壁上的通孔。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升降的升降框与配电箱的配合,从而增大了内部的空间,使得内部的气流流通更加顺畅,当高功率运行时,热量增加,通过升降框的下降实现对内部空间的挤压,使得内压增大,增大了气体的流速,提高了散热效率,随着升降框的上升,实现内部快速吸气,从而在升降框反复升降的过程中,通过内压的变化提高气流的流速,避免热量聚集。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配电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配电箱侧视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框立体侧视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流弧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配电箱;2、上支架;3、升降框;4、升降框槽;5、耳座;6、收纳内腔;7、侧槽;8、立管;9、通孔;10、安装板;11、出气风机;12、进气风机;13、外环;14、连杆;15、活塞;16、内环;17、导向柱;18、双面齿板;19、电机;20、延伸侧板;21、密封门;22、滑槽;23、从动齿轮;24、转动支架;25、主动齿轮;26、升降贯穿孔;27、定位孔;28、延伸滑板;29、横梁;30、导流弧板;31、安装插杆;32、滑动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2]实施例1:
[0033]一种高效降温隔热的配电箱,配电箱1包括收纳内腔6、上支架2、升降框3和升降降温组件。
[0034]配电箱1内设置有收纳内腔6,收纳内腔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风机12和出气风机11,收纳内腔6中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组安装板10,收纳内腔6的内壁中设置有向上开口式的升降框槽4,收纳内腔6的前端设置有密封门21,升降框3滑动插接在升降框槽4中,升降框3的上端升降驱动插接安装在上支架2上。
[0035]通过升降框3与升降框槽4的配合,实现对配电箱1内腔体积的调节,从而使得内部的气流流通更加顺畅,当高功率运行时,热量增加,通过升降框3的下降实现对内部空间的挤压,使得内压增大,增大了气体的流速,提高了散热效率,随着升降框3的上升,实现内部快速吸气,从而在升降框3反复升降的过程中,通过内压的变化提高气流的流速,避免热量聚集。
[0036]上支架2固定跨接在收纳内腔6的上端,上支架2的下端固定在配电箱1上,升降降温组件包括立管8和活塞15,立管8竖直安装在收纳内腔6的下端内壁上,立管8的外壁上贯穿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多组通孔9,活塞15的下端正对立管8的上端端口,活塞15的上端固定在升降框3的内壁上。
[0037]在升降框3下降过程中,活塞15插接在立管8的上端,形成对立管8内腔的挤压,使得立管8中的气流从通孔9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降温隔热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1)包括:收纳内腔(6),所述配电箱(1)内设置有收纳内腔(6),收纳内腔(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风机(12)和出气风机(11),收纳内腔(6)中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组安装板(10),收纳内腔(6)的内壁中设置有向上开口式的升降框槽(4),收纳内腔(6)的前端设置有密封门(21);上支架(2),所述上支架(2)固定跨接在收纳内腔(6)的上端,上支架(2)的下端固定在配电箱(1)上;升降框(3),所述升降框(3)滑动插接在升降框槽(4)中,升降框(3)的上端升降驱动插接安装在上支架(2)上;升降降温组件,所述升降降温组件包括立管(8)和活塞(15),所述立管(8)竖直安装在收纳内腔(6)的下端内壁上,立管(8)的外壁上贯穿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多组通孔(9),所述活塞(15)的下端正对立管(8)的上端端口,活塞(15)的上端固定在升降框(3)的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隔热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耳座(5),所述上支架(2)的下端竖直固定在耳座(5)上,上支架(2)的上端横向设置有横梁(29),所述升降框(3)的上端滑动插接在横梁(29)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隔热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9)的上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定位孔(27),相邻定位孔(27)之间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升降贯穿孔(26),所述升降框(3)的上端设置有滑动插接在定位孔(27)中的一对导向柱(17),升降框(3)的上端中间设置有滑动插接在升降贯穿孔(26)中的双面齿板(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降温隔热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贯穿孔(26)的上端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转动支架(24),所述转动支架(24)上分别设置有主动齿轮(25)和从动齿轮(23),所述主动齿轮(25)和从动齿轮(23)均与双面齿板(18)前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树英
申请(专利权)人:冼树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