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451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器壳体结构,涉及充电器领域,用于解决现有充电器壳体的卡扣结构难以分离的问题,技术要点在于:该充电器壳体结构包括:壳体、灯柱和连杆,该壳体包括通过卡扣结构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扣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壳体的外扣及位于第二壳体的内扣,该内扣与外扣扣接并开设有朝向外扣的通孔;该灯柱转动连接于第一壳体,并包括一横截面呈凸轮形状的凸轮部;该连杆一端活动穿设于通孔,另一端朝向凸轮部设置;其中,当凸轮部转动而推动连杆与外扣接触时,外扣与内扣脱离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器壳体结构能够通过灯柱与连杆的配合辅助壳体间卡扣结构的分离,方便充电器壳体拆开维修,节省维修时间。节省维修时间。节省维修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器壳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器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充电器是充电设备的配套部件,充电器包括壳体和显示灯等零部件,其通常通过指示灯显示自身状态,当指示灯安装位置较为靠近壳体内部时,指示灯需要通过灯柱将光亮导出以在壳体表面显示;壳体通常包括互相盖合的上、下壳体,上、下壳体之间通过螺丝固定并通过卡扣结构辅助连接,在充电器维修时需要拆下螺丝并分离卡扣使壳体打开。
[0003]现有充电器的壳体和灯柱多为独立结构,即灯柱安装在壳体上,但不对壳体产生作用,同时,上、下壳体间的卡扣结构在拆开时需要用手或工具从外掰开,较难分离,尤其是在上、下壳体间产生第一处开口前,当壳体间形成开口后,则可以通过该开口将上、下壳体逐步拆开。
[0004]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时,发现现有充电器壳体结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现有充电器壳体间的卡扣结构需要从外拆开,操作难度大,及其灯柱仅具有导光作用,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壳体结构,至少解决现有充电器壳体间卡扣难以分离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充电器壳体结构,包括:
[0011]壳体,该壳体包括通过卡扣结构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壳体的外扣及位于第二壳体的内扣,该内扣与外扣扣接并开设有朝向外扣的通孔;
[0012]灯柱,该灯柱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并包括一横截面呈凸轮形状的凸轮部;
[0013]连杆,该连杆一端活动穿设于所述通孔,另一端朝向凸轮部设置;
[0014]其中,当凸轮部转动而推动连杆与外扣接触时,外扣与内扣脱离配合。
[0015]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一限位槽,所述灯柱包括一限位部及连接于限位部底端的圆柱段,该限位部嵌设于限位槽内时限制圆柱段周向转动。
[0016]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所述圆柱段包括一配合槽,该配合槽的槽口朝向圆柱段的柱面,且其槽底与该柱面形成所述凸轮部。
[0017]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所述配合槽包括上、下槽壁,所述连杆一端限位于该上、下槽壁之间。
[0018]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所述灯柱的柱面包括一螺丝孔,该螺丝孔用于连接螺丝并限制灯柱轴向运动。
[0019]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所述连杆包括一挡圈,该挡圈与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弹簧,该弹簧套设于连杆上,所述连杆在弹簧作用下抵靠于凸轮部。
[0020]在进一步设置的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导向孔,该导向孔活动套设所述连杆。
[0021](三)有益效果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充电器壳体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该充电器壳体结构的第一、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并在第二壳体的内扣上开设朝向外扣的通孔,分离壳体时,灯柱相对第一壳体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凸轮部推动连杆向通孔方向运动,推杆将外扣向外推并与内扣脱离配合,如此,使壳体间产生第一处开口,方便后续分离;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充电器壳体结构通过灯柱与连杆的配合能够辅助壳体间卡扣结构的分离,方便充电器壳体拆开维修。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实施例中充电器壳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5]图2为图1中A截面示意图;
[0026]图3为实施例中灯柱的立体图。
[0027]附图标记:壳体1、灯柱2、连杆3、卡扣结构10、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凸轮部20、限位部21、圆柱段22、配合槽23、螺丝孔24、挡圈31、弹簧32、外扣101、内扣102、通孔103、转动孔110、限位槽111、导向孔120、槽底230、上槽壁231、下槽壁232、指示灯a。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充电器壳体结构,包括:壳体1、灯柱2和连杆3。
[0030]壳体1包括通过卡扣结构10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卡扣结构10包括位于第一壳体11的外扣101及位于第二壳体12的内扣102,内扣102与外扣101扣接并开设有朝向外扣101的通孔103。
[0031]上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对应上、下壳体,并可以根据壳体1安装需要调整壳体1上下位置,其中,卡扣结构1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定,但至少一处卡扣结构10的内扣102上设有通孔103,以便连杆3穿过通孔103将该处外扣101推离,形成壳体1间的第一处开口。
[0032]结合图3,灯柱2转动连接于第一壳体11,并包括一横截面呈凸轮形状的凸轮部20。
[0033]该灯柱2与现有灯柱2一样,采用具有一定透明度且能够导光的材质,如透明塑料或玻璃,灯柱2朝向指示灯a设置,其区别在于可相对第一壳体11转动,第一壳体11上开设相应的供灯柱2转动的转动孔110,并通过转动孔110外露于壳体1表面。
[0034]连杆3一端活动穿设于通孔103,另一端朝向凸轮部20设置。
[0035]上述连杆3在通孔103的一端用于推抵外扣101,朝向凸轮部20的一端用于与凸轮部20接触,并在灯柱2转动时受凸轮部20作用而向通孔103方向运动。
[0036]其中,当凸轮部20转动而推动连杆3与外扣101接触时,外扣101与内扣102脱离配合。
[0037]以上技术方案的充电器壳体结构通过卡扣结构10连接第一、第二壳体12之间,并在第二壳体12的内扣102上开设朝向外扣101的通孔103,分离壳体1前,凸轮部20、连杆3与外扣101分离或接触但不产生作用力,分离壳体1时,灯柱2相对第一壳体11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凸轮部20推动连杆3向通孔103方向运动,推杆将外扣101向外推并与内扣102脱离配合,如此,使壳体1间产生第一处开口,方便后续分离;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充电器壳体1结构通过灯柱2与连杆3的配合能够辅助壳体1间卡扣结构10的分离,方便充电器壳体1拆开维修。
[0038]为了在充电器工作状态下限制灯柱2转动,避免误操作,第一壳体11在顶部开设一限位槽111,灯柱2包括一限位部21及连接于限位部21底端的圆柱段22,灯柱2优选为一体结构,圆柱段22主体横截面为圆形,凸轮部20位于圆柱段22上,限位部21嵌设于限位槽111内时限制圆柱段22周向转动,其中限位部21和限位槽111的形状可以是椭圆形、多边形等非圆形结构,如此,只有将限位部21脱离限位槽111时才能使灯柱2转动,从而达到了误操作的效果,并提升了灯柱2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限位部21还可以作为控制灯柱2转动的操作部,其外围可开设防滑纹并略突出于限位槽111设置。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通过卡扣结构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壳体的外扣及位于第二壳体的内扣,该内扣与外扣扣接并开设有朝向外扣的通孔;灯柱,该灯柱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并包括一横截面呈凸轮形状的凸轮部;连杆,该连杆一端活动穿设于所述通孔,另一端朝向凸轮部设置;其中,当凸轮部转动而推动连杆与外扣接触时,外扣与内扣脱离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一限位槽,所述灯柱包括一限位部及连接于限位部底端的圆柱段,该限位部嵌设于限位槽内时限制圆柱段周向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庭顺汪财军俞鑫杰刘祖真邓金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亿亨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