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玻璃复合抛物面内聚光偏心真空管型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20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玻璃复合抛物面内聚光偏心真空管型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它包括集热管、受热管、保温联箱和集水管组;集热管设置在保温联箱上;受热管设置在集热管内;集水管组设置在保温联箱内;受热管与集水管组连通;集热管内设有受热管;集热管呈近似椭圆形;集热管包括第一集热管结构、第二集热管结构和第三集热管结构;第一集热管结构呈开口向下的U型结构;第一集热管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集热管结构与第三集热管结构的一端连接;第二集热管结构与第三集热管结构的另一端连接;受热管位于集热管的截面中心点下方、且位于第二集热管结构与第三集热管结构连接点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集热面积大的优点。集热面积大的优点。集热面积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玻璃复合抛物面内聚光偏心真空管型太阳能中温集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采集应用
,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全玻璃复合抛物面内聚光偏心真空管型太阳能中温集热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以普通全玻璃真空管为主体的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光热转换低温应用(100℃以下)的成功产品,其已经在社会上大量普及,起到了节能、环保、降碳的积极作用。太阳能光热转换中温应用(100~250℃)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节能、环保、降碳的积极作用,例如化工、食品、纺织、餐饮、服装、医药等行业都有急切的需求。目前,这种急切的需求尚不能得到满足,只能依靠传统的煤炭燃烧、燃气燃烧或者耗电来解决。现有的普通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包括热管式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其集热原理与结构设计上的原因,其受热体管或者板不可能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工作,在太阳能中温应用(100~250℃)的温度范围内,集热效率很低,因而失去实用价值。面对太阳能中温应用(100~250℃)的急切需求与节能、环保、降碳的世界潮流,只有研制出聚光比较高、集热热效率比较高的新型内聚光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并且符合节能、环保、降碳的世界潮流。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107228491A,一种受热体玻璃管接收角不对称的CPC复合抛物面内聚光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其公开了一种在集热管内设置反光板和反光膜,其需要在集热管内进行反光板的安装,且操作复杂,体积大、重量大,集热面积小,不能很好地进行中温集热。
[0004]因此,开发一种操作简便、体积小、重量轻、集热面积大的中温集热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全玻璃复合抛物面内聚光偏心真空管型太阳能中温集热器,操作简便、体积小、重量轻、集热面积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全玻璃复合抛物面内聚光偏心真空管型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管、受热管、保温联箱和集水管组;
[0007]集热管设置在保温联箱上;
[0008]受热管设置在集热管内;
[0009]集水管组设置在保温联箱内;
[0010]受热管与集水管组连通;
[0011]集水管组的套管部分伸入受热管内,翅片位于集水管组内;
[0012]集热管包括第一集热管结构、第二受集热管结构和第三集热管结构;第一集热管结构呈开口向下的U型结构;第一集热管结构位于第二集热管结构和第三集热管结构的上方;
[0013]第一集热管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集热管结构与第三集热管结构的一端连接;第二集热管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三集热管结构的另一端连接;受热管位于集热管的截面中心点
下方、且位于第二集热管结构与第三集热管结构连接点的上方。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集热管结构和第三集热管结构连接呈开口朝上的内聚光CPC双侧渐开线结构。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集热管结构与第三集热管结构呈对称结构、且内表面均涂镀一层金属膜,形成内聚光反射涂层。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集水管组包括套管、蒸汽管和进水管;蒸汽管位于进水管上方;
[0017]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两端均为开口结构;第一套管一端与蒸汽管连通、另一端伸入第二套管内;
[0018]集水管组的第二套管伸入受热管内;
[0019]第二套管一端为开口结构、另一端为封闭结构;第二套管的开口端与进水管连通,封闭端位于第一套管下方;
[0020]翅片位于第一套管外周、且位于第二套管内侧;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通过翅片连接。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翅片呈上端开口的中空双层圆弧板状结构。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受热管位于集热管的中心点正下方、且位于第二集热管结构与第三集热管结构连接点的正上方。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根固定支架位于集热管内;受热管通过间隔设置的固定支架固定在集热管内。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聚光反射涂层的高度:受热管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2:5。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消气剂设置在集热管内;
[0026]保温层设置在保温联箱内;集水管组设置在保温层内;
[0027]集热管与保温联箱连接处设置密封圈;
[0028]密封圈呈槽型结构;密封圈的开口端卡在保温联箱上、封闭端紧贴集热管外壁。
[00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集热管、受热管、反光板、固定支架均为玻璃材质。
[003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31](1)集热管中渐开线反光板内聚光受热管,能够使太阳光通过内聚光,以较高的聚光比反射并聚光到受热管表面,被选择性反射涂层高效率地吸收,转化为热能,在真空管特定的保温条件下,将太阳能转换为受热体玻璃管中水的热能,使之成为过热水,温度达到100~180℃,当过热水释放时,转化为100~200℃蒸汽,既可以为用户提供100℃开水(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也可以为用户提供100~200℃的蒸汽;
[0032](2)本专利技术增大了集热面积,本专利技术由内管受热转化为外管受热,蒸汽出产量大;太阳光投影面积即为集热面积,适用于工业大口径太阳能的应用;日出与日落之间的任何角度的光纤都能通过CPC曲线反射到有反射涂层的受热管上;
[0033](3)本专利技术的体积、重量均缩小(由于集热管呈椭圆形,重量减小约20%);本专利技术中的集热管呈椭圆形,缩小了集热管与受热管之间的间距、缩小体积,节省成本;
[0034](4)本专利技术直接在集热管内壁上镀膜,省掉反光板等机构;由于集热管指代真空结构,可以直接输出蒸汽;
[0035](5)本专利技术集热温度为80~130℃,为中温光热。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集热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集水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密封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中1

集热管,1.1

第一集热管结构,1.2

第二集热管结构,1.3

第三集热管结构,2

受热管,3

密封圈,4

保温联箱,5

集水管组,6

固定支架,7

内聚光反射涂层,8

保温层,9

消气剂,10

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43]参阅附图可知:全玻璃复合抛物面内聚光偏心真空管型太阳能中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玻璃复合抛物面内聚光偏心真空管型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管(1)、受热管(2)、保温联箱(4)和集水管组(5);集热管(1)设置在保温联箱(4)上;受热管(2)设置在集热管(1)内;集水管组(5)设置在保温联箱(4)内;受热管(2)与集水管组(5)连通;集水管组(5)的套管部分伸入受热管(2)内,翅片(10)位于集水管组(5)内;集热管(1)包括第一集热管结构(1.1)、第二受集热管结构(1.2)和第三集热管结构(1.3);第一集热管结构(1.1)呈开口向下的U型结构;第一集热管结构(1.1)位于第二集热管结构(1.2)和第三集热管结构(1.3)的上方;.第一集热管结构(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集热管结构(1.2)与第三集热管结构(1.3)的一端连接;第二集热管结构(1.2)与第三集热管结构(1.3)的另一端连接;受热管(2)位于集热管(1)的截面中心点下方、且位于第二集热管结构(1.2)与第三集热管结构(1.3)连接点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玻璃复合抛物面内聚光偏心真空管型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集热管结构(1.2)和第三集热管结构(1.3)连接呈开口朝上的内聚光CPC双侧渐开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玻璃复合抛物面内聚光偏心真空管型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集热管结构(1.2)与第三集热管结构(1.3)呈对称结构、且内表面均涂镀一层金属膜,形成内聚光反射涂层(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玻璃复合抛物面内聚光偏心真空管型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其特征在于:集水管组(5)包括套管(5.1)、蒸汽管(5.2)和进水管(5.3);蒸汽管(5.2)位于进水管(5.3)上方;套管(5.1)包括第一套管(5.11)和第二套管(5.12);第一套管(5.11)两端均为开口结构;第一套管(5.11)一端与蒸汽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奕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毕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