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998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平台主体四面围有挡水墙,挡水墙内设置有收水池,收水池贴合挡水墙的内壁设置,收水池底部开设有循环水池入口,挡水墙内设置有排水管网,排水管网的一端设置于收水池的上方,挡水墙的外壁连接有漫流装置,挡水墙的外壁连接有进水池,排水管网的另一端穿过挡水墙设置于进水池内;还包括循环水池,挡水墙、进水池和漫流装置均设置于循环水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与数据测量简便,与城市地区实际管网排水、溢流过程相符,可实现对城市地区真实排水过程的再现,并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实验参考。相关研究的实验参考。相关研究的实验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实验教学设备
,具体涉及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城市地区发生内涝灾害的频率不断上升,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巨大隐患。城市雨水管网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排水设施,其排水过程是否畅通直接关系着城市是否发生内涝。当前分析城市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主要依靠模型的模拟分析,缺少实际的检验过程,因此,采用实验手段去全面的分析城市地表漫流过程及排水管网排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通过实验测定结合平台模拟实现准确、全面的分析城市排水管网排水能力的目的。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包括平台主体,平台主体四面围有挡水墙,挡水墙内设置有收水池,收水池贴合挡水墙的内壁设置,收水池底部开设有循环水池入口,挡水墙内设置有排水管网,排水管网的一端设置于收水池的上方,挡水墙的外壁连接有漫流装置,挡水墙的外壁连接有进水池,排水管网的另一端穿过挡水墙设置于进水池内;
[0005]还包括循环水池,挡水墙、进水池和漫流装置均设置于循环水池内。
[0006]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7]漫流装置包括稳水池,稳水池连接于挡水墙的外壁,稳水池的底部开设有稳水池进水口,稳水池的中部连接有消能栅格板,稳水池的顶部通过橡胶板与挡水墙的顶部连接。
[0008]稳水池的底部连接有消能顶盖,消能顶盖设置于稳水池进水口的正上方。
[0009]排水管网包括雨水主管,雨水主管的一端连通有管道进水管,管道进水管穿过挡水墙,管道进水管远离雨水主管的端部设置于进水池内,雨水主管的管身沿其长度方向连通有若干检查井,每个检查井均连接有雨水单元;
[0010]还包括收水管,收水管设置于收水池内,雨水主管穿过收水管,雨水主管远离管道进水管的端部设置于收水池的上方。
[0011]雨水单元包括雨水支管,雨水支管与检查井相连通,雨水支管的管身连接有支管阀门,雨水支管远离检查井的端部连接有雨水篦子。
[0012]雨水支管的个数设置为两个,两个雨水支管相对设置于检查井的两侧,两个雨水支管均与检查井相连通。
[0013]收水池包括第一收水池和第二收水池,第一收水池紧贴第二收水池,第一收水池和第二收水池均连接于挡水墙的内壁,第一收水池和第二收水池内均连接有消能栅格墙,第二收水池内连接有隔墙,隔墙和第一收水池和第二收水池之间的隔墙均连接有收水池排
管,循环水池入口开设于第二收水池底部,雨水主管的端部设置于第二收水池的上方,收水管设置于第一收水池内,第一收水池和第二收水池内均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通过搭建与实际情况接近的城市地表及排水管网系统,对城市地表漫流过程及雨水管网系统进行准确模拟,可实现城市地表漫流、管道节点入流、排水管网节点溢流等工况,本试验平台操作与数据测量简便,与城市地区实际管网排水、溢流过程相符。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的俯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中漫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中排水管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中收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稳水池,1

1.稳水池进水口,1

2.消能顶盖,1

3.消能栅格板,1

4.橡胶板,2.管道进水管,3.循环水池,4.平台主体,5.检查井,6.挡水墙,7.收水池,7

1.消能栅格墙,7

2.压力传感器,7

3.收水池排管,7

4.循环水池入口,7

5.第一收水池,7

6.第二收水池,8.进水池,9.雨水篦子,10.雨水主管,11.收水管,12.雨水支管,13.支管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2]本技术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如图1

2所示,包括平台主体4,平台主体4四面围有挡水墙6,挡水墙6内设置有收水池7,收水池7贴合挡水墙6的内壁设置,收水池7底部开设有循环水池入口7

4,挡水墙6内设置有排水管网,排水管网的一端设置于收水池7的上方,挡水墙6的外壁连接有漫流装置,挡水墙6的外壁连接有进水池8,排水管网的另一端穿过挡水墙6设置于进水池8内;
[0023]还包括循环水池3,挡水墙6、进水池8和漫流装置均设置于循环水池3内。循环水池3用以提供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水量,平台主体4承担地表漫流以及节点溢流实验室水流的演进,四面挡水墙6高10cm,作为整个平台主体4的边界,收水池7用于收集漫流装置和排水管网的水量,循环水池入口7

4用于将收水池7中的水量排入循环水池3中,形成水量的循环。
[0024]如图3所示,漫流装置包括稳水池1,稳水池1连接于挡水墙6的外壁,稳水池1的底部开设有稳水池进水口1

1,稳水池1的中部连接有消能栅格板1

3,稳水池1的顶部通过橡胶板1

4与挡水墙6的顶部连接。
[0025]稳水池1的底部连接有消能顶盖1

2,消能顶盖1

2设置于稳水池进水口1

1的正上方。水泵从循环水池3泵上的水从稳水池进水口1

1进入稳水池1内,消能顶盖1

2对水泵水流进行初步消能,使水位在稳水池1下部较为平稳的上升,消能栅格板1

3对经消能顶盖1

2消能后的水流进一步消能,使水位在稳水池1上部平稳上升,水流上升至稳水池1顶部时,以
漫流的形式从橡胶板1

4流入平台主体4。
[0026]如图4所示,排水管网包括雨水主管10,雨水主管10的一端连通有管道进水管2,管道进水管2穿过挡水墙6,管道进水管2远离雨水主管10的端部设置于进水池8内,雨水主管10的管身沿其长度方向连通有若干检查井5,每个检查井5均连接有雨水单元;管道进水管2在进行溢流实验时,用于直接将水流泵入雨水主管10中,检查井5上设置有井盖,正常情况下不进水,雨水主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主体(4),所述平台主体(4)四面围有挡水墙(6),所述挡水墙(6)内设置有收水池(7),所述收水池(7)贴合挡水墙(6)的内壁设置,所述收水池(7)底部开设有循环水池入口(7

4),所述挡水墙(6)内设置有排水管网,所述排水管网的一端设置于收水池(7)的上方,所述挡水墙(6)的外壁连接有漫流装置,所述挡水墙(6)的外壁连接有进水池(8),所述排水管网的另一端穿过挡水墙(6)设置于进水池(8)内;还包括循环水池(3),所述挡水墙(6)、进水池(8)和漫流装置均设置于循环水池(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漫流装置包括稳水池(1),所述稳水池(1)连接于挡水墙(6)的外壁,所述稳水池(1)的底部开设有稳水池进水口(1

1),所述稳水池(1)的中部连接有消能栅格板(1

3),所述稳水池(1)的顶部通过橡胶板(1

4)与挡水墙(6)的顶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水池(1)的底部连接有消能顶盖(1

2),所述消能顶盖(1

2)设置于稳水池进水口(1

1)的正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城市地表漫流及管网排水的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网包括雨水主管(10),所述雨水主管(10)的一端连通有管道进水管(2),所述管道进水管(2)穿过挡水墙(6),所述管道进水管(2)远离雨水主管(10)的端部设置于进水池(8)内,所述雨水主管(10)的管身沿其长度方向连通有若干检查井(5),每个所述检查井(5)均连接有雨水单元;还包括收水管(11),所述收水管(11)设置于收水池(7)内,所述雨水主管(10)穿过收水管(11),所述雨水主管(10)远离管道进水管(2)的端部设置于收水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佳豪侯精明郭敏鹏李东来王添同玉李继成官保君陈光照梁鑫潘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