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96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6
一种微液泵,包含阀座、阀片、阀盖、薄片、致动片及上盖。阀座包含进流凸部、出流管及出流凹槽。阀片包含第一阀门片及第二阀门片。第一阀门片与进流凸部对应。第二阀门片与出流凹槽对应。阀盖包含第一阀盖表面、第二阀盖表面、进流槽、出流凸部、引流槽。第一阀盖表面自第二阀盖表面凹陷,并供进流凸部容置。引流槽位于第一阀盖表面。出流孔连通于出流凸部及连通引流槽之间。薄片设置于阀盖,且封盖引流槽。致动片设置于薄片。致动片带动薄片上下位移,借此压缩引流槽。引流槽的容积具有压缩比,压缩比大于百分之三十。于百分之三十。于百分之三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液泵


[0001]本案关于一种微液泵,尤指一种适用于传输大流量流体的微液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在传输液体的过程中,经常通过小型的液体泵作为主要工具,液体泵小型化后,其流量会因此下降,因此,如何将液体泵微小化到微液泵,并且提高微液泵的流量是本专利技术所要研究实施的主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大流量流体的微液泵,以达到更微型化的微液泵于产业上利用。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微液泵,包含:一阀座,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本体表面;一进流管,位于该本体;一进流凸部,自该本体表面凸出;一进流通道,一端位于该进流管,另一端位于该进流凸部;一出流管,位于该本体;一出流凹槽,自该本体表面凹陷,与该进流凸部间隔设置;以及一出流通道,一端位于该出流管,另一端位于该出流凹槽;一阀片,设置于该阀座,包含有:一第一阀门片,与该进流凸部对应;多个第一通孔,围绕该第一阀门片;多个第一支架,连接于该第一阀门片;一第二阀门片,与该出流凹槽对应;多个第二通孔,围绕该第二阀门片;以及多个第二支架,连接该第二阀门片;一阀盖,设置于该阀座,并将该阀片位于该阀座与该阀盖之间,包含有:一第一阀盖表面;一第二阀盖表面,与该第一阀盖表面相对;一进流槽,自该第二阀盖表面凹陷并供该进流凸部容置其中;一出流凸部,自该第二阀盖表面凸出,并容置于该出流凹槽;一引流槽,位于该第一阀盖表面;一进流孔,位于该进流槽与该引流槽之间;以及一出流孔,一端位于该出流凸部,另一端连通该引流槽;一薄片,设置于该阀盖且封盖该引流槽;一致动片,设置于该薄片;以及一上盖,设置于该薄片且具有一开口,该开口供该致动片容置其中;其中,该致动片带动该薄片上下位移,压缩该引流槽,该薄片压缩该引流槽具有一压缩比,该压缩比大于百分之三十。
【附图说明】
[0005]图1A所示为本案微液泵的第一视角分解示意图。图1B所示为本案微液泵的第二视角分解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案微液泵的剖面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本案微液泵的作动示意图。【符号说明】
[0006]100:微液泵1:阀座
11:本体111:本体表面12:进流管13:进流凸部14:进流通道15:出流管16:出流凹槽17:出流通道2:阀片21:第一阀门片22:第一通孔23:第一支架24:第二阀门片25:第二通孔26:第二支架3:阀盖31:第一阀盖表面32:第二阀盖表面33:进流槽34:出流凸部35:引流槽36:进流孔37:出流孔38:沟槽4:薄片5:致动片6:上盖61:开口7:垫圈8:防漏圈9:固定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0008]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本案的微液泵100可适用于医药生技、电脑科技、打印或是能源等工业输送液体,但不以此为限。微液泵100包含一阀座1、一阀片2、一阀盖3、一薄片4、一致动片5及一上盖6。
[0009]请参阅图1A及图2,阀座1具有一本体11、一进流管12、一进流凸部13、一进流通道14、一出流管15、一出流凹槽16及一出流通道17;本体11具有一本体表面111,本体表面111可为本体1的上表面,进流管12设置于本体11。于本实施例中,进流管12设置于本体11的侧面,但不以此为限,进流凸部13自本体表面111凸出形成,进流通道14位于本体11内,且一端位于进流管12,另一端位于进流凸部13,出流管15位于本体11的侧面并与进流管12相对,但不以此为限,出流凹槽16自该本体表面111凹陷形成并与该进流凸部13间隔设置,出流通道17位于本体11内,且一端位于出流管15,另一端位于出流凹槽16。
[0010]阀片2设置于阀座1本体表面111,包含有一第一阀门片21、多个第一通孔22、多个第一支架23、一第二阀门片24、多个第二通孔25及多个第二支架26,第一阀门片21与进流凸部13对应,当阀片2设置阀座1上时,进流凸部13将顶抵第一阀门片21,利用第一阀门片21封闭该进流通道14;多个第一通孔22围绕于第一阀门片21设置,并通过多个第一支架23将第一阀门片21与阀片2连接;第二阀门片24与出流凹槽16对应,多个第二通孔25围绕于第二阀门片24设置,并通过多个第二支架26将第二阀门片24与阀片2连接。
[0011]请继续参阅图1A至图2,阀盖3设置于阀座1,并将阀片2固定于阀座1与阀盖3之间,阀盖3包含了一第一阀盖表面31、一第二阀盖表面32、一进流槽33、一出流凸部34、一引流槽35、一进流孔36及一出流孔37,第一阀盖表面31与第二阀盖表面32为相对的二表面。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阀盖表面31为上表面,第二阀盖表面32为下表面,进流槽33自该第二阀盖表面32凹陷形成,当阀盖3设置于阀座1时,进流凸部13将顶抵阀片2的第一阀门片21,并与第一阀门片21共同容置于进流槽33内;出流凸部34自该第二阀盖表面32凸出,阀盖3固定于阀座1时,出流凸部34顶抵第二阀门片24,并与第二阀门片24容置于阀座1的出流凹槽16内;引流槽35位于第一阀盖表面31,进流孔36位于进流槽33与引流槽35之间,并将两者相连通,出流孔37的一端位于出流凸部34,另一端连通于引流槽35,当出流凸部34顶抵该第二阀门片24时,封闭出流孔37。
[0012]薄片4设置阀盖3且封盖引流槽35,致动片5设置于薄片4的中央,上盖6设置于薄片4且具有一开口41,开口41供致动片5容置其中,致动片5唯一压电片,接收到驱动信号(驱动电压及驱动信号)后,依据驱动信号开始产生形变,带动薄片4上下位移,压缩引流槽35的容积,而薄片4所压缩引流槽35的容积与引流槽35本身的容积之间具有一压缩比,压缩比将影响微液泵100性能,于本案中压缩比为百分之三十以上,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压缩比为百分之八十。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压缩比百分之九十九。
[0013]本案中的引流槽35为圆形槽,圆形槽具有一直径与一深度,本案的圆形槽的直径与深度比例为200:1以上,其中,圆形槽的直径可为10.8mm,深度为0.05mm,通过调整引流槽35的尺寸以及致动片5的尺寸来控制微液泵100的压缩比,以提高微液泵100的性能;以外,引流槽35可为方形槽,而引流槽35为方形槽时,其致动片5与其对应为方形致动片。
[0014]本案的出流孔37的孔径大于进流孔36的孔径,使引流槽35内的流体进入出流孔37较为容易,避免液体由进流孔36回流,其中,出流孔37的孔径为1.12mm,进流孔36的孔径为0.06mm。
[0015]请继续参阅图3A所示,当致动片5接收到驱动信号后,因压电效应开始产生形变,带动薄片4向上位移,薄片4向上位移后会提升引流槽35的容积,并带动第一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微液泵,包含:一阀座,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本体表面;一进流管,位于该本体;一进流凸部,自该本体表面凸出;一进流通道,一端位于该进流管,另一端位于该进流凸部;一出流管,位于该本体;一出流凹槽,自该本体表面凹陷,与该进流凸部间隔设置;以及一出流通道,一端位于该出流管,另一端位于该出流凹槽;一阀片,设置于该阀座,包含有:一第一阀门片,与该进流凸部对应;多个第一通孔,围绕该第一阀门片;多个第一支架,连接于该第一阀门片;一第二阀门片,与该出流凹槽对应;多个第二通孔,围绕该第二阀门片;以及多个第二支架,连接该第二阀门片;一阀盖,设置于该阀座,并将该阀片位于该阀座与该阀盖之间,包含有:一第一阀盖表面;一第二阀盖表面,与该第一阀盖表面相对;一进流槽,自该第二阀盖表面凹陷并供该进流凸部容置其中;一出流凸部,自该第二阀盖表面凸出,并容置于该出流凹槽;一引流槽,位于该第一阀盖表面;一进流孔,位于该进流槽与该引流槽之间;以及一出流孔,一端位于该出流凸部,另一端连通该引流槽;一薄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皓然陈世昌廖家淯黄哲威詹士德廖峻宏韩永隆黄启峰郭俊毅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