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91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5
提供接合强度得到提高的导丝。使第一线构件与第二线构件固相接合而成的导丝,其中,第一线构件及第二线构件由N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丝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丝。

技术介绍

[0002]导丝是为了将用于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导管或支架引导到目的位置而插入到血管内的长条状的医疗器具。
[0003]导丝需要在血管的复杂的弯曲部或分支部中行进,并通过狭窄部。因此,对于导丝,要求:在插入到血管内的一侧(前端侧),为了提高血管选择性、安全性而弯曲刚性较低,在供手术者操作的一侧(基端侧),为了确保推入性、转矩传递性而弯曲刚性较高。因此,已知为了使前端侧和基端侧具有不同的特性而将由粗细或材料特性不同的金属构成的线构件彼此接合而形成一根芯丝而成的导丝(例如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00045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导丝在血管内行进时与血管的形状相匹配地弯曲,在通过狭窄部时,受到手术者的推拉操作或旋转操作。因此,将由金属构成的线构件接合而成的导丝需要在接合部具有足够的接合强度。当接合强度不足够时,有导丝在使用中在血管内在接合部处折弯的风险。
[0008]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接合强度得到提高的导丝。
[0009]本专利技术是使第一线构件与第二线构件固相接合而成的导丝,其中,第一线构件及第二线构件由Ni

Ti系合金形成,在第一线构件与第二线构件的接合面的金属组织的晶粒的个数基准粒径分布中,将晶体粒径的区间设为1μm时,最频粒径的频率为25%以上,代表直径为(最频粒径(μm)

1μm)以上且(最频粒径(μm)+1μm)以下的频率为60%以上。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具有将第一线构件与第二线构件接合而成的接合部的导丝中,接合部的接合强度提高。因此,能够降低导丝在血管内折弯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示出导丝10的部分纵剖面图(沿着导丝10的长轴方向的剖视图)。
[0012]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粒径分布的图。
[0013]图3是示出实施例2的粒径分布的图。
[0014]图4是示出比较例1的粒径分布的图。
[0015]图5是示出比较例2的粒径分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参照附加的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不仅仅限定
于以下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说明中,向同一要素赋予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方便说明,有时附图的尺寸比例被夸张而与实际比例不同。
[0017]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将在自然状态(不附加外力而笔直的状态)下导丝延伸的方向设为“长轴方向”。将在以导丝的长轴方向为基准轴的导丝的横截面(轴正交截面)中相对于导丝分离或接近的方向设为“径向”。将以导丝的长轴方向为基准轴的旋转方向设为“周向”。另外,将在导丝中插入到血管内的一侧设为前端侧,将与前端侧相反的端部侧设为基端侧。另外,将从前端(最前端)起包含长轴方向上的一定的范围的部分设为“前端部”,将从基端(最基端)起包含长轴方向上的一定的范围的部分设为“基端部”。
[0018]在本说明书中,表示范围的“X~Y”包含X及Y,含义是“X以上且Y以下”。
[0019]<导丝>
[0020]图1是导丝10的纵剖视图。
[0021]导丝10被插入到血管内,用于在插通于治疗用或诊断用的导管的内腔(导丝管腔)的状态下向血管内的目标部位引导该导管。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0具备:在轴向上延伸的芯丝20、配置在芯丝20的前端部的线圈30及前端侧覆盖层(相当于树脂覆盖层)41、配置在前端侧覆盖层41的基端侧的筒状构件50以及配置在芯丝20的基端部的基端侧覆盖层60。
[0022]导丝10的沿着长轴方向的长度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设为200~5000mm。
[0023](芯丝)
[0024]如图1所示,芯丝20具有在长轴方向上配置于前端侧的第一线构件21和配置于第一线构件21的基端侧的第二线构件22。第一线构件21和第二线构件22在接合部37处经由接合面d1固相接合。接合部37具有从芯丝20的外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70。
[0025]第一线构件21具有配置在第一线构件21的前端侧的前端部36、配置在前端部36的基端侧的第一外径恒定部34以及配置在前端部36与第一外径恒定部34之间的第一锥形部35。前端部36从第一线构件21的前端延伸到第一锥形部35的前端,沿着长轴方向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第一锥形部35从前端部36的基端延伸到第一外径恒定部34的前端,沿着长轴方向而外径逐渐增加。第一外径恒定部34从第一锥形部35的基端延伸到突出部70的前端,沿着长轴方向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第一外径恒定部34的外径为0.6mm~0.8mm。
[0026]第二线构件22具有配置在第二线构件22的前端侧的第二外径恒定部38、配置在第二外径恒定部38的基端侧的第三外径恒定部40以及配置在第二外径恒定部38与第三外径恒定部40之间的第二锥形部39。第二外径恒定部38从突出部70的基端延伸到第二锥形部39的前端,沿着长轴方向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第二外径恒定部38的外径与第一线构件21的第一外径恒定部34的外径大致相等,为0.6mm~0.8mm。第二锥形部39从第二外径恒定部38的基端延伸到第三外径恒定部40的前端,沿着长轴方向而外径逐渐增加。第三外径恒定部40从第二锥形部39的基端延伸到第二线构件22的基端,沿着长轴方向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
[0027]芯丝20是将第一线构件21和第二线构件22固相接合而形成的。第一线构件21及第二线构件22能够通过对具有一定外径的金属制的线构件分别进行磨削从而形成。磨削前的第二线构件22的外径大于磨削前的第一线构件21的外径。通过在磨削外径不同的两根线构件后进行接合而形成芯丝20,从而与磨削一根线构件并形成的情况下相比,需要磨削的长
度变短。因此,通过将外径不同的两根线构件接合,从而能够容易地制造具备前端侧的弯曲刚性较低的部分和基端侧的弯曲刚性较高的部分的芯丝20。在芯丝20中,从接合面d1向基端侧150mm的位置处的外径(mm)为从接合面d1向前端侧150mm处的外径(mm)的例如115%以上。
[0028]第一线构件21及第二线构件22均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构件21及第二线构件22的形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一线构件21及第二线构件22可以在第一线构件21的前端部36与第一外径恒定部34之间、第二线构件22的第二外径恒定部38与第三外径恒定部40之间具有其他锥形部或外径恒定部。另外,第一线构件的前端部36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设为矩形。
[0029]第一线构件21及第二线构件22用Ni

Ti系合金形成。由于Ni

Ti系合金具有超弹性,所以即使在被施加应力而变形到塑性变形区域的情况下,在解除应力后也容易复原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导丝,其是使第一线构件与第二线构件固相接合而成的导丝,其中,第一线构件及第二线构件由Ni

Ti系合金形成,在第一线构件与第二线构件的接合面的金属组织的晶粒的个数基准粒径分布中,将晶体粒径的区间设为1μm时,最频粒径的频率为25%以上,代表直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拓海杉山史宪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