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科技实验用生物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62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科技实验用生物垃圾桶,包括:电控台、内垃圾桶、桶盖、废液收集池和加热丝;电控台平行设置在外箱体的上端面后侧,且外箱体的前侧面设置有箱门,并且外箱体的前侧面下部设置有通风框;内垃圾桶安装在外箱体内上部所开设的上空腔内;桶盖盖置在内垃圾桶的上端面;废液收集池设置在内垃圾桶的正下方;加热丝设置在外箱体内下部所开设的下空腔内,所述加热丝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一组固定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方便对生物垃圾进行沥出废液,进行干湿分离,同时可利用紫外线杀菌消毒,也可对外箱体内进行烘干处理,使用更安全可靠。使用更安全可靠。使用更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科技实验用生物垃圾桶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垃圾桶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科技实验用生物垃圾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周边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垃圾,上火中常用到垃圾桶来对垃圾进行收集存放,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地方。在对比文件“CN202023133584.X 一种生物科技实验用生物垃圾桶”的说明书中提及“所述桶体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定位座,定位座的顶部均开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均插接有无顶的玻璃盛放筒,所述桶体的顶部开有两个投入孔,投入孔内均固定连接有投入管,两个投入管的顶部均设有封口机构,所述桶体的两侧内壁和隔板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U形卡,玻璃盛放筒的两侧分别穿插在两个U形卡之间,所述桶体的侧壁开有门孔,门孔的侧壁通过阻尼铰链铰接有封门,封门的规格与玻璃盛放筒的规格相适配”。
[0003]但是,对比文件中垃圾桶中的生物垃圾积存在一起,且沥出部分废液在其中,不仅容易滋生细菌,且导致难以统一处理,使用并不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对比文件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生物科技实验用生物垃圾桶,以解决现有的垃圾桶中的生物垃圾积存在一起,且沥出部分废液在其中,不仅容易滋生细菌,且导致难以统一处理,使用并不安全可靠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生物科技实验用生物垃圾桶,包括:电控台、内垃圾桶、桶盖、废液收集池和加热丝;
[0006]电控台,平行设置在外箱体的上端面后侧,且外箱体的前侧面设置有箱门,并且外箱体的前侧面下部设置有通风框;
[0007]内垃圾桶,安装在外箱体内上部所开设的上空腔内;
[0008]桶盖,盖置在内垃圾桶的上端面;
[0009]废液收集池,设置在内垃圾桶的正下方;
[0010]加热丝,设置在外箱体内下部所开设的下空腔内,所述加热丝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一组固定框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箱体的下端面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滚轮和支脚,并且滚轮位于支脚的内侧,同时外箱体、内垃圾桶、桶盖和废液收集池采用的是不锈钢材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控台的前侧面设置有操控面板,且操控面板的中部设置有液晶显示屏,并且电控台的下端面设置有下连接杆,且下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在外箱体的上端面后侧,并且电控台的上端面设置有上连接杆,同时上连接杆的上端支撑在顶板的下端面后部,且顶板的前侧面中部安装有LED灯。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空腔内左右两侧壁上端均设置有上固定板,且内垃圾桶的上端边框位于上固定板上,并且上空腔内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固定有多组固定杆,且同侧的固定杆的前端固定在扶板上,并且两侧的扶板分别紧贴在内垃圾桶的左右两侧面上,同时内垃圾桶的底面设置有沥液网。
[0014]进一步的,所述废液收集池的下端面左部和右部均设置有固定脚,且固定脚的下端固定在下固定板上,并且两侧的下固定板分别固定在上空腔内左右两侧壁下端。
[0015]进一步的,所述桶盖的上端面设置有手柄,且桶盖的下端面左右两端均固定有垫块,并且桶盖的下端面左部和右部均安装有两组紫外线杀菌灯。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技术中电控台方便进行操控对垃圾桶内进行杀菌消毒和加热烘干处理,以及显示和照明,使用更加智能化,且安全可靠,
[0018]2.本技术中内垃圾桶设置用于收集生物垃圾,且在内垃圾桶的底面设置的沥液网方便沥出废液,对生物垃圾进行干湿分离,方便分类收集。
[0019]3.本技术中废液收集池位于内垃圾桶的正下方,方便进行收集从内垃圾桶底部所沥出的废液,同时内垃圾桶和废液收集池均方便单独取出,以便进行定时清理处理,以提高使用卫生干净度。
[0020]4.本技术中的桶盖方便盖置在内垃圾桶上,也可单独取下,并且在桶盖的下端面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以便利用紫外线杀菌灯对内垃圾桶内生物垃圾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箱体上端面结构设置示意图。
[0026]图中:1、外箱体;10、箱门;11、通风框;12、下空腔;13、下固定板;14、上固定板;15、扶板;16、固定杆;17、上空腔;2、安装板;20、滚轮;21、支脚;3、电控台;30、液晶显示屏;31、操控面板;32、下连接杆;33、上连接杆;34、顶板;35、LED灯;4、内垃圾桶;40、沥液网;5、桶盖;50、垫块;51、紫外线杀菌灯;52、手柄;6、废液收集池;60、固定脚;7、加热丝;70、固定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和图5
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箱体上端面结构设置示意图。
[0029]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科技实验用生物垃圾桶,包括:电控台3、内垃圾桶4、桶盖5、废液收集池6和加热丝7;电控台3平行设置在外箱体1的上端面后侧,且外箱体1的前侧面设置有箱门10,并且外箱体1的前侧面下部设置有通风框11;内垃圾桶4安装在外箱体1内上部所开设的上空腔17内;桶盖5盖置在内垃圾桶4的上端面;废液收集池6设置在内垃圾桶4的正下方;加热丝7设置在外箱体1内下部所开设的下空腔12内,加热丝7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一组固定框架70。
[0030]在本实施例中,电控台3的前侧面设置有操控面板31,且操控面板31的中部设置有液晶显示屏30,并且电控台3的下端面设置有下连接杆32,且下连接杆32的下端固定在外箱体1的上端面后侧,并且电控台3的上端面设置有上连接杆33,同时上连接杆33的上端支撑在顶板34的下端面后部,且顶板34的前侧面中部安装有LED灯35。
[0031]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电控台3方便进行操控对垃圾桶内进行杀菌消毒和加热烘干处理,以及显示和照明,使用更加智能化,且安全可靠,
[0032]在本实施例中,上空腔17内左右两侧壁上端均设置有上固定板14,且内垃圾桶4的上端边框位于上固定板14上,并且上空腔17内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固定有多组固定杆16,且同侧的固定杆16的前端固定在扶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科技实验用生物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台(3)、内垃圾桶(4)、桶盖(5)、废液收集池(6)和加热丝(7);电控台(3),平行设置在外箱体(1)的上端面后侧,且外箱体(1)的前侧面设置有箱门(10),并且外箱体(1)的前侧面下部设置有通风框(11);内垃圾桶(4),安装在外箱体(1)内上部所开设的上空腔(17)内;桶盖(5),盖置在内垃圾桶(4)的上端面;废液收集池(6),设置在内垃圾桶(4)的正下方;加热丝(7),设置在外箱体(1)内下部所开设的下空腔(12)内,所述加热丝(7)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一组固定框架(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科技实验用生物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的下端面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安装板(2),且安装板(2)的下端面安装有滚轮(20)和支脚(21),并且滚轮(20)位于支脚(21)的内侧,同时外箱体(1)、内垃圾桶(4)、桶盖(5)和废液收集池(6)采用的是不锈钢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科技实验用生物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台(3)的前侧面设置有操控面板(31),且操控面板(31)的中部设置有液晶显示屏(30),并且电控台(3)的下端面设置有下连接杆(32),且下连接杆(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木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苏纵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