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秦川专利>正文

一种哑铃状肛肠术后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44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哑铃状肛肠术后垫,包括:哑铃状气囊,所述哑铃状气囊以中心点为分割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所述哑铃状气囊位于患者肛门内,下半部分所述哑铃状气囊位于患者肛门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效缓解肛门坠胀、腹痛及术后便意难忍等情况;紧密的贴和力可有效减少的术后出血和创面水肿;哑铃状结构固定在括约肌内、外不易脱落;一次性使用,不发生交叉感染,成本低廉;不漏气状态下固定形状不变形,作用时间长,有效避免了传统的敷料因干燥摩擦创面引起的创面疼痛、水肿。水肿。水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哑铃状肛肠术后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哑铃状肛肠术后垫。

技术介绍

[0002]肛门局部特殊的解剖结构,齿状线以下由交感神经支配,齿状线以上有副交感神经支配,手术创面涉及齿状线上、下2cm的范围,呈葫芦状特殊解剖结构。神经分布广泛复杂,且血管丰富。结合临床,肛肠外科术后伤口采用肛外敷料填塞方式压迫止血,肛管直肠粘膜处的手术创面因肛内特殊(直肠壶腹)的组织结构无法填塞敷料。据统计,目前医疗技术,尚没有任何装置或敷料能够对肛外、肛管、肛内的的手术切口同时压迫预防术后出血。
[0003]临床广泛采用敷料压迫肛外创面预防创面水肿和出血。这种技术存在的缺点有:1、肛门坠胀及堵塞感,常有强烈的大便便意感;2、术后肛门疼痛、腹胀;3、小便困难甚至尿储溜;4、术后出血仍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哑铃状肛肠术后垫,通过哑铃状肛肠术后垫能够模拟肛门扩约功能,排气管的排气作用使肛内、肛外相互交通,两端哑铃状结构根据充气量调节大小,充气后呈葫芦样结构能够紧贴手术切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哑铃状肛肠术后垫,包括:哑铃状气囊,所述哑铃状气囊以中心点为分割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所述哑铃状气囊位于患者肛门内,下半部分所述哑铃状气囊位于患者肛门外;
[0006]上半部分所述哑铃状气囊包括内囊、内侧壁和内通气管道;
[0007]所述内囊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弧形的内侧壁,所述内囊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内通气管道;
[0008]所述内侧壁能够贴敷云南白药或止血纱布;
[0009]下半部分所述哑铃状气囊包括外囊、外侧壁和外通气管道;
[0010]所述外囊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弧形的外侧壁,所述外囊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外通气管道;
[0011]所述内囊和外囊充气后形成哑铃状结构,嵌与肛门内外。
[0012]优选的,所述内通气管道与外通气管道相连通组成通道,具有排气的作用、不易被阻塞。
[0013]优选的,所述外囊的外壁上设置有气口。
[0014]优选的,所述内囊的外壁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储药凹槽,所述储药凹槽沿上下方向设置或沿圆周方向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内囊的外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止血纱布固定槽,所述止血纱布固定槽包括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沿上下方向设置,且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与内通气管道相通。
[001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哑铃状肛肠术后垫,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效缓解肛门坠胀、腹痛及术后便意难忍等情况;
[0018]2、紧密的贴和力可有效减少的术后出血和创面水肿;
[0019]3、哑铃状结构固定在括约肌内、外不易脱落;
[0020]4、一次性使用,不发生交叉感染,成本低廉;
[0021]5、不漏气状态下固定形状不变形,作用时间长,有效避免了传统的敷料因干燥摩擦创面引起的创面疼痛、水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储药凹槽结构示意;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储药凹槽结构示意;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止血纱布固定槽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哑铃状气囊,2、气口,3、储药凹槽,4、止血纱布固定槽;
[0029]11、内囊,12、内侧壁,13、内通气管道,14、外囊,15、外侧壁,16、外通气管道;
[0030]41、第一固定槽,42、第二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1、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哑铃状肛肠术后垫,包括:哑铃状气囊1,哑铃状气囊1的材质为柔性pvc材质,无刺激、无毒副作用,不发生过敏现象,特殊的pvc材质不与创面粘连,排气后即可轻松脱落;
[0033]哑铃状气囊1以中心点为分割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哑铃状气囊1位于患者肛门内,下半部分哑铃状气囊1位于患者肛门外;
[0034]更具体的,上半部分哑铃状气囊1包括内囊11、内侧壁12和内通气管道13;内囊11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弧形的内侧壁12,内囊11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内通气管道13;
[0035]更具体的,下半部分哑铃状气囊1包括外囊14、外侧壁15和外通气管道16;外囊14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弧形的外侧壁15,外囊14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外通气管道16;
[0036]在本实施例中,内通气管道13与外通气管道16相连通,内囊11和外囊14充气后形成哑铃状结构,内囊11位于肛门内,外囊14位于肛门外,中间内通气管道13与外通气管道16形成连通的通道,可以起到排肛门内气的作用;
[0037]在本实施例中,外囊14的外壁上设置有气口2,通过气口2能够向内囊11和外囊14
内充气或者放气,气口2带有活塞结构,保证充气后不漏气;
[0038]肛肠手术结束后,将哑铃状气囊1的内囊11置入肛管直肠(即直肠壶腹附近),通过气口2充气使内囊11和外囊14膨胀,使内囊11和肛管直肠粘膜贴近,哑铃状的特殊结构会使得该装置固定在肛外和肛管直肠粘膜,不漏气的状态下形状固定,作用时间可长达48小时,排气后因体积缩小拽拉外囊14即可轻松去除该装置。
[0039]由于肛内手术创面常因无消压迫使的手术切口渗白,哑铃状结构的内囊侧壁的特殊结构能够与外囊联合加压,内侧壁贴敷药物(云南白药、止血纱布、止血膜)加压肛内创面而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
[0040]实施例2、为了方便贴敷云南白药等药粉,如图4

5所示,内囊11的外壁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储药凹槽3,储药凹槽3沿上下方向设置或沿圆周方向设置;
[0041]当需要给患者的肛门内上药时,可以利用储药凹槽3,储存云南白药等止血药,采用储药凹槽3储存药粉,可以避免内囊11插入肛门门时药粉被阻挡在肛门外。
[0042]实施例3、为了方便固定止血纱布、止血膜,如图6所示,内囊11的外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止血纱布固定槽4;
[0043]在本实施例中,当止血纱布固定槽4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止血纱布固定槽4间隔180度设置,当止血纱布固定槽4的数量为四个时,四个止血纱布固定槽4间隔90度设置;
[0044]止血纱布固定槽4包括第一固定槽41和第二固定槽42,第一固定槽41和第二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哑铃状肛肠术后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哑铃状气囊(1),所述哑铃状气囊(1)以中心点为分割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所述哑铃状气囊(1)位于患者肛门内,下半部分所述哑铃状气囊(1)位于患者肛门外;上半部分所述哑铃状气囊(1)包括内囊(11)、内侧壁(12)和内通气管道(13);所述内囊(11)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弧形的内侧壁(12),所述内囊(11)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内通气管道(13);下半部分所述哑铃状气囊(1)包括外囊(14)、外侧壁(15)和外通气管道(16);所述外囊(14)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弧形的外侧壁(15),所述外囊(14)的内腔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外通气管道(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哑铃状肛肠术后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通气管道(13)与外通气管道(16)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哑铃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秦川张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石秦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