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832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构件、导流架组件、转子和导流叶,壳体构件包括主壳体、进风孔和排风槽,导流架组件包括进流架和排流架,转子内布设有引流腔和排流腔,引流腔和排流腔两侧分别连通进流架和排流架,转子表面周向布设有若干个导流嘴,导流叶与导流嘴相连通,导流叶内部布设有滑管,用于调节其内部的流道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布设于主壳体一侧的转子组件,可带动若干个导流叶旋转进行引风,并且在导流空气降温的同时,利用布设于转子和导流叶之间的液体流道,可循环流动冷却液用以增加导流叶的吸热能力,并通过转子的转速调节其吸热效率,从而实现优良的可控式散热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散热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

技术介绍

[0002]网关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网络层以上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
[0003]现有的智能网关在处理高负载信息任务时,由于处理单元大量发热,会造成设备的降频和怠速,目前都是通过外置风机或增设散热片进行导热,但是常规风机所能实现的散热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包括壳体构件,所述壳体构件包括主壳体、进风孔和排风槽,所述主壳体一侧布设有进风孔,且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上还布设有排风槽;导流架组件,所述导流架组件包括进流架和排流架,所述进流架和排流架分别装配于进风孔两侧,且其上分别连通装配有进流管和排流管;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内布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引流腔和排流腔,所述引流腔和排流腔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流阀管和排流阀管,且所述进流阀管和排流阀管分别与进流管和排流管转动相接,所述转子表面还周向布设有若干个导流嘴,若干个导流嘴分两组环向布设于转子表面,且两组所述的导流嘴分别独立与引流腔和排流腔相连通;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装配于主壳体内且与所述转子联动相接,用于控制所述转子的旋转;导流叶片组件,所述导流叶片组件包括导流叶,所述导流叶内布设有入流管和处流管,所述入流管和处流管分别与转子表面上的两组导流嘴相连通,所述导流叶内部还活动布设有两根滑管,所述滑管两端分别滑动布设于入流管和处流管中,且两根滑管末端固定且连通,用于连通所述入流管和处流管并调节入流管和处流管之间的流道长度;以及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布设于主壳体中,且与所述进流管和排流管相连通,用于向转子中输入冷却液。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叶与两组导流嘴之间错位连接,以使所述导流叶倾斜装配于转子表面。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固定装配于排流阀管一侧,且与所述驱动机构联动设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子的转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机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固定装配于主壳体中,且其上装配连接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通过导流嘴与转子活动相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叶片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布设于弹性件和导流叶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滑管的弹性复位。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叶和滑管均采用铝材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供液箱、供给泵和散热鳍片,所述供液箱布设于主壳体一侧,且与所述进流管和排流管相连通,所述供液箱上装配有供给泵,所述供液箱表面还布设有若干段散热鳍片。
[00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布设于主壳体一侧的转子组件,可带动若干个导流叶旋转进行引风,并且在导流空气进行降温的同时,利用布设于转子和导流叶之间的液体流道,可循环流动冷却液用以增加导流叶的吸热能力,并通过转子的转速调节其吸热效率,从而实现优良的可控式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中壳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中图示标记A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中转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中导流叶片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

壳体构件、101

主壳体、102

进风孔、103

排风槽、104

支架、2

导流架组件、201

进流架、202

排流架、203

进流管、204

排流管、3

转子组件、301

转子、302

引流腔、303

排流腔、304

进流阀管、305

排流阀管、306

导流嘴、4

驱动机构、401

驱动机、402

传动件、5

导流叶片组件、501

导流叶、502

入流管、503

处流管、504

隔槽、505

滑管、506

弹性件、6

供液组件、601

供液箱、602

供给泵、603

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1]请参阅图1

图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包
括壳体构件1,所述壳体构件1包括主壳体101、进风孔102和排风槽103,所述主壳体101一侧布设有进风孔102,且所述主壳体101的内壁上还布设有排风槽103;导流架组件2,所述导流架组件2包括进流架201和排流架202,所述进流架201和排流架202分别装配于进风孔102两侧,且其上分别连通装配有进流管203和排流管204;转子组件3,所述转子组件3包括转子301,所述转子301内布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引流腔302和排流腔303,所述引流腔302和排流腔303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流阀管304和排流阀管305,且所述进流阀管304和排流阀管305分别与进流管203和排流管204转动相接,所述转子301表面还周向布设有若干个导流嘴306,若干个导流嘴306分两组环向布设于转子301表面,且两组所述的导流嘴306分别独立与引流腔302和排流腔303相连通;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装配于主壳体101内且与所述转子301联动相接,用于控制所述转子301的旋转;导流叶片组件5,所述导流叶片组件5包括导流叶501,所述导流叶5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系统用智能网关包括:壳体构件,所述壳体构件包括主壳体、进风孔和排风槽,所述主壳体一侧布设有进风孔,且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上还布设有排风槽;导流架组件,所述导流架组件包括进流架和排流架,所述进流架和排流架分别装配于进风孔两侧,且其上分别连通装配有进流管和排流管;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内布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引流腔和排流腔,所述引流腔和排流腔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流阀管和排流阀管,且所述进流阀管和排流阀管分别与进流管和排流管转动相接,所述转子表面还周向布设有若干个导流嘴,若干个导流嘴分两组环向布设于转子表面,且两组所述的导流嘴分别独立与引流腔和排流腔相连通;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装配于主壳体内且与所述转子联动相接,用于控制所述转子的旋转;导流叶片组件,所述导流叶片组件包括导流叶,所述导流叶内布设有入流管和处流管,所述入流管和处流管分别与转子表面上的两组导流嘴相连通,所述导流叶内部还活动布设有两根滑管,所述滑管两端分别滑动布设于入流管和处流管中,且两根滑管末端固定且连通,用于连通所述入流管和处流管并调节入流管和处流管之间的流道长度;以及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布设于主壳体中,且与所述进流管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周仲强李明辉李增贺张金存石庆喜孔海波段福凯杨晓坤王富田杨斌张传伟韩铭雪张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