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826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抗菌抗病毒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双链季铵盐和纳米银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水性溶剂,继续搅拌,得到均匀透明的溶液A;然后,向溶液A中加入有机酸盐,在温度40~50℃下,继续搅拌,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B;然后向溶液B中添加水性溶剂,同时将高分子成膜剂逐滴加入溶液B中,得到稳定、均匀的黄白色溶液C;将溶液C通过擦拭或喷涂于物体表面,自然条件下晾干,即形成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所制备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抗菌抗病毒功能速效稳定、操作方便,且效果很好等功能于一体,解决了现有保护层的缺陷,使用更加安全,避免人员感染。避免人员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抗菌抗病毒材料的
,具体涉及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季铵盐类抗菌抗病毒材料具有抗菌活性高、性能稳定持久、残余毒性及对人体组织的刺激性低等优点,因而备受关注。目前市面上的消毒喷剂产品时效性差气味刺激同时需要隔段时间反复喷洒,常规消毒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开发一款速效长效的消毒喷剂,能够形成抗菌抗病毒保护膜,提供持久防护很有必要。中国专利CN202010158219.X公开了一种纳米银抗菌喷涂成型的防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其采用单一的无机纳米银抗菌涂料成型,虽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但达不到速效抗菌抗病毒,且对膜的厚度有要求,导致用量高,成本高。再者,中国专利CN202010909992.5公开了一种表面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申请需要将抗菌膜粘贴在物体表面,操作不便,损耗人力物力,有些特殊的表面存在粘合性的问题。因此,亟需研究开发一款操作简单,安全,无毒且具有速效稳定功能于一体的保护层。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纳米银为核心,季铵盐为胶囊,同时结合高分子成膜剂,采用季铵盐正电荷吸附细菌,纳米银破坏细菌或病毒的DNA或RNA遗传物质,制备了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抗菌保护层存在的见效时间慢,操作不便,不能兼具速效抗菌抗病毒双重功效等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制备方法,使得所制备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抗菌抗病毒功能速效稳定、操作方便,且效果很好等功能于一体,解决了现有保护层的缺陷,使用更加安全,避免人员感染。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将双链季铵盐和纳米银溶液在温度60

70℃下进行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性溶剂,继续搅拌,得到均匀透明溶液,记为溶液A;
[0008](2)搅拌条件下,向步骤(1)得到的溶液A中加入有机酸盐,得到透明溶液,在温度40~50℃下,继续搅拌20~3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B;
[0009](3)控制温度40℃~50℃,搅拌条件下,向溶液B中添加水性溶剂,同时将高分子成膜剂逐滴加入溶液B中,得到稳定、均匀的黄白色溶液C;
[0010](4)将步骤(3)得到的溶液C通过擦拭或喷涂于物体表面,自然条件下晾干,即形成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
[0011]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双链季铵盐和纳米银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1
‑ꢀ
3.0):(5

100)g/mL;所述双链季铵盐和水性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1
‑ꢀ
3.0):(50

1000)g/mL。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双链季铵盐为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双十二烷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双链季铵盐与有机酸盐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形成胶束,有利于纳米银的缓释作用,相对于一般的季铵盐或壳聚糖季铵盐形成的胶束更稳定,形成的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持久性更好。
[0014]优选地,所述纳米银溶液的浓度为100~1000ppm,所述纳米银溶液中的溶剂为蒸馏水、无水甲醇、无水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纳米银的平均粒径为20~30nm。
[0015]优选地,步骤(2)中有机酸盐的加入量与双链季铵盐的质量比为(0.1
‑ꢀ
1.0):(0.1

3.0)。
[0016]进一步地,所述有机酸盐为葡萄糖酸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松香酸钠、油酸钠、十一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和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17]优选地,步骤(3)中高分子成膜剂的加入量与双链季铵盐的质量比为 (0.1

3.0):(0.1

3.0)。
[0018]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成膜剂为水溶性高分子丙烯酸酯乳液、水性聚氨酯乳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19]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搅拌的转速为800~1000rpm,步骤(3)中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200~1500rpm。
[0020]优选地,步骤(1)和步骤(3)中所述的水性溶剂为蒸馏水、无水甲醇、无水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
[0022](1)采用双链季铵盐和有机酸盐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形成胶束,对纳米银进行包裹,制备成胶束包裹的纳米银,再配合高分子成膜剂作为粘合剂制备成喷剂,喷洒在固体表面,水分蒸发后形成一层保护膜,双链季铵盐的速效抗菌抗病毒功能和胶束包裹的纳米银通过缓释作用提供更加持久的抗菌抗病毒性能,两者进行结合,使制备的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具有速效和持久的抗菌抗病毒功能。
[0023](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抗菌抗病毒保护层应用广泛,对病毒及细菌均有快速高效的杀灭效果,应用于公共场所消毒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或避免人员的交叉感染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制备工艺简便、安全性高、成本低廉、效果很好等功能于一体,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于
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26]以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国家标准测定;若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则按照通用的国际标准、或相关企业提出的标准要求进行。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的份数为重量份,所有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0027]实施例1
[002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1)将0.1g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10mL的Ag浓度为1000ppm的纳米银水溶液在温度60℃下进行搅拌均匀,然后向其加入100mL蒸馏水,继续搅拌,得到均匀透明溶液,记为溶液A;
[0030](2)在800rpm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双链季铵盐和纳米银溶液在温度60

70℃下进行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性溶剂,继续搅拌,得到均匀透明溶液,记为溶液A;(2)搅拌条件下,向步骤(1)得到的溶液A中加入有机酸盐,得到透明溶液,在温度40~50℃下,继续搅拌20~3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B;(3)控制温度40℃~50℃,搅拌条件下,向溶液B中添加水性溶剂,同时将高分子成膜剂逐滴加入溶液B中,得到稳定、均匀的黄白色溶液C;(4)将步骤(3)得到的溶液C通过擦拭或喷涂于物体表面,自然条件下晾干,即形成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双链季铵盐和纳米银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1

3.0):(5

100)g/mL;所述双链季铵盐和水性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1

3.0):(50

1000)g/m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链季铵盐为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双十二烷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速效抗菌抗病毒保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溶液的浓度为100~1000ppm,所述纳米银溶液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蕊李毕忠李燕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