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813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涉及针织纱生产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选用原料时就做大配棉,对原棉产地、加工厂、原棉性能进行选择,根据配棉需要安排各批次进厂时间。原料进厂后进行精细配棉。每个配棉8个批次,每个批次马值差异控制在0.5以内,黄度值差异控制在0.2以内,每次接批比例控制在5%以内,配棉接批的时候采用同产地、原棉各项物理指标接近,以确保每组配棉质量指标稳定,对原棉产地距离大,外观色泽有差异的南北疆原棉,必须要稳定接批比例,配棉接批必须保证同产地接批,同产地接批比例控制在25%以内,同一组配棉使用时间最好控制在3天以上,一个配棉使用时间控制在一个粗纱在细纱使用的周期,质量稳定,生产效率提高15%。提高15%。提高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纱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配棉工作是纺纱工艺的最前期工作,它是根据纺纱实际要求,合理选择多种原棉搭配使用,充分发挥不同原棉的特点,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降低成本的作用。
[0003]传统的针织纱生产配棉都采用圈原料配棉,即需要6

8批,大约250

350吨的原料一次性配好。这种配棉方法,优点是质量稳定,但是生产效率低,用工多,占用的管装容器多,关键是占压资金多,需要一次性把原料采购到位。
[0004]针织纱布面横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配棉黄度值、马值波动大,一旦出现这种问题,下游客户会要求索赔或退货,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传统的做法是,一次性选配好原料生产,生产完这批原料后从前到后全部了机,这样做生产效率低,了机后剩余的各类可回用下脚料无法按比例稳定使用,导致用棉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以解决生产效率低,用工多,占用的管装容器多和压资金多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0007]步骤1:在选用原料时就做大配棉,对原棉产地、加工厂、原棉性能进行选择,根据配棉需要安排各批次进厂时间;
[0008]步骤2:原料进厂后进行精细配棉;
[0009]步骤3:每个配棉8个批次,每个批次马值差异控制在0.5以内,黄度值差异控制在0.2以内;配棉接批的时候采用同产地、原棉各项物理指标接近,以确保每组配棉质量指标稳定;
[0010]步骤4:对原棉产地距离大,外观色泽有差异的南北疆原棉,必须要稳定接批比例;
[0011]步骤5:配棉接批必须保证同产地接批,同产地接批比例控制在25%以内,同一组配棉使用时间控制在3天以上;
[0012]步骤6:一个配棉使用时间控制在一个粗纱在细纱使用的周期。
[0013]所述步骤6中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0014]A:配棉接批与成品筒纱换批号相结合;
[0015]B:根据配棉马值的变化和原棉、末并条回潮率变化对末并条的定量进行微调,保证成品纱支数稳定,管纱CVB在2.7%以内;
[0016]C:接批质量变化控制:马值、长度、比强0.5以内、黄度值控制在0.25以内;
[0017]D:成品纱换批号时每5天为一个周期,计算黄度值差异,当黄度值差异在0.2时就需要换批号;当马值差异在0.2左右时也需要换批号,这二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就必须要换
批号;
[0018]E:在管理上切实做到先做的先用,控制好各工序的储备量;质量检测:筒纱在紫光灯下逐个检验。
[0019]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每次接批比例控制在5%以内。
[0020]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在配棉时马值和黄度值差异不能同时调整,以免出现隐形的横档疵点。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通过此项配棉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15%,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20%,稳定了质量;
[0023]2、节约各种管装容器3.4万只细纱管,各类下脚控制在1.5%以内;
[0024]3、实现了1年客户无黄白纱投诉,受到了客户的好评;
[0025]4、每月降低资金占用(按1100吨计算)722.7万元;
[0026]5、实现了万锭月产能130

135吨,员工的工资收入提高到3500

4500元。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0]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0031]步骤1:在选用原料时就做大配棉,对原棉产地、加工厂、原棉性能进行选择,根据配棉需要安排各批次进厂时间;
[0032]步骤2:原料进厂后进行精细配棉;
[0033]步骤3:每个配棉8个批次,每个批次马值差异控制在0.5以内,黄度值差异控制在0.2以内;配棉接批的时候采用同产地、原棉各项物理指标接近,以确保每组配棉质量指标稳定;
[0034]步骤4:对原棉产地距离大,外观色泽有差异的南北疆原棉,必须要稳定接批比例;
[0035]步骤5:配棉接批必须保证同产地接批,同产地接批比例控制在25%以内,同一组配棉使用时间控制在3天以上;
[0036]步骤6:一个配棉使用时间控制在一个粗纱在细纱使用的周期。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3中每次接批比例控制在5%以内。
[0038]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D中在配棉时马值和黄度值差异不能同时调整,以免出现隐形的横档疵点。
[00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发
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步骤1:在选用原料时就做大配棉,对原棉产地、加工厂、原棉性能进行选择,根据配棉需要安排各批次进厂时间;步骤2:原料进厂后进行精细配棉;步骤3:每个配棉8个批次,每个批次马值差异控制在0.5以内,黄度值差异控制在0.2以内;配棉接批的时候采用同产地、原棉各项物理指标接近,以确保每组配棉质量指标稳定;步骤4:对原棉产地距离大,外观色泽有差异的南北疆原棉,必须要稳定接批比例;步骤5:配棉接批必须保证同产地接批,同产地接批比例控制在25%以内,同一组配棉使用时间控制在3天以上;步骤6:一个配棉使用时间控制在一个粗纱在细纱使用的周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纱生产用配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具体控制方法如下:A:配棉接批与成品筒纱换批号相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德陈增辉李晨狄秀华
申请(专利权)人:英吉沙齐鲁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