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康复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802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康复护理装置,涉及康复治疗技术领域,主要解决心血管病患在外出过程中长时间静坐不利于血液循环,容易导致病患出现健康危机,包括座椅的前端设有踏板,踏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中设有康复组件,康复组件包括有限位套、拉杆、拉绳、承重组件,其中:第一连接杆侧壁区域设有孔洞,限位套设于孔洞外壁处,拉杆设于限位套中,拉杆与拉绳连接,拉绳的一端与承重组件连接承重组件包括有外壳、承重块、底板、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二连接杆、插孔、夹持组件,病患自主调节锻炼强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适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下通过适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下通过适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康复护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治疗
,具体为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康复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血管疾病目前比较常见,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优良、完善的医治手段,仍可能有50%以上的心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自理,这种目前比较常见的疾病,重点在于预防;
[0003]如何促进心脏血液循环,可以用药物或者日常中的锻炼来帮助血液循环,药物帮助的效果快,但是适当的锻炼才能长期保证血液循环稳定,因此,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康复护理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康复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康复护理装置,解决静坐期间如何促进血液循环的问题,同时解决如何把控安全锻炼界限的问题;
[0006]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具有承重组件、夹持组件和固定组件。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承重组件包括有外壳、承重块、底板、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二连接杆、插孔、夹持组件,其中:
[0009]所述底板固定设于靠背板的底部,所述外壳固定设于底板上,所述承重块设于外壳中,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均设于承重块上,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拉绳固定连接,所述插孔设于第二连接杆侧壁上,所述夹持组件设于外壳内。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有立杆、升降轨道、升降板、夹持板、插杆,其中:
[0011]所述立杆设于外壳内,所述升降轨道设于立杆上,所述升降板设于升降轨道中,所述夹持板设于升降板上,所述夹持板与插杆为适配结构。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有立柱、立轨、夹盘,其中:
[0013]所述立柱设于外壳内,所述立轨设于立柱顶部,所述夹盘设于立轨中。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承重块和插杆,病患自主调节锻炼强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适当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拉杆和第一连接杆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承重组件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壳和拉绳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连接杆和插孔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4中B区域放大示意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4中C区域放大示意图;
[0024]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药丸盒示意图;
[0025]图中:1、座椅;2、第一转轮;3、第二转轮;4、踏板;5、第一连接杆;6、孔洞;7、限位套;8、拉杆;9、靠背板;10、滑动槽;11、按摩棒;12、底板;13、承重块;14、外壳;15、立杆;16、升降轨道;17、升降板;18、夹持板;19、穿孔;20、插杆;21、立柱;22、滑轮;23、拉绳;24、第二连接杆;25、插孔;26、立轨;27、夹盘;28、粗杆;29、磨砂层;31、扶手;32、心率监测仪;33、吸氧机;34、药丸盒;35、按钮;36、第二穿孔;37、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9,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座椅1及其配套的康复护理系统,座椅1的底部设有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轮2,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转轮3,第一转轮2和第二转轮3均由康复护理系统控制;
[0028]座椅1上固定安装有靠背板9,靠背板9用于支撑病患,靠背板9的一侧设有滑动槽10,滑动槽10内滑动安装有按摩棒11,按摩棒11电连接第三驱动件,按摩棒11由康复护理系统控制;
[0029]座椅1的前端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踏板4,踏板4用于承托病患下肢,踏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5的内部中空,第一连接杆5的侧壁上方区域设有孔洞6,孔洞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套7,限位套7中设有匹配的拉杆8,限位套7用于固定拉杆8,在拉杆8不使用时,拉杆8位于限位套8中,拉杆8上固定安装有防磨层,防磨层增加手掌与拉杆8之间的摩擦,病患锻炼时不易脱手,靠背板9的底部焊接有底板12,底板12上固定安装有外壳14,外壳14内设有若干块承重块13,每一个承重块13的质量固定且相等,承重块13设于底板12上方,承重块13的侧壁和顶部上分别贯穿设有第一穿孔19和第二穿孔36,第一穿孔19内设有匹配的插杆20,插杆20可伸缩,插杆20内部设有电池,承重块13的一侧设有立杆15,立杆15上设有升降轨道16,升降轨道16上滑动安装有升降板17,升降板17上电控轴承连接有夹持板18,夹持板18和插杆20匹配,升降板17和夹持板18均由康复护理系统控制,外壳14内部设有立柱21,立柱21顶部设有滑轮22,滑轮22可转动,滑轮22上设有拉绳23,拉绳2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24,另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杆5与拉杆8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24上设有插孔25,插孔25与插杆20匹配;
[0030]第二连接杆24始终对准第二穿孔36;
[0031]外壳14上设有连接孔,拉绳23贯穿连接孔;
[0032]立柱21的顶部设有立轨26,立轨26上设有夹盘27,夹盘27用于夹持拉绳23,控制拉绳23的启停,夹盘27由康复护理系统控制;
[0033]第一连接杆5的顶部焊接有粗杆28,粗杆28的表面设有磨砂层29,磨砂层29便于病患上下座椅1;
[0034]座椅1的两侧设有扶手31,左侧扶手31上设有心率监测仪32,病患在锻炼前将心率监测仪32贴合在心脏位置,实时监测心率,右侧扶手31上设有吸氧机33,吸氧机33的入口处设有药丸盒34,药丸盒34的横截面小于吸氧机33的入口面积,不影响吸氧流程,药丸盒34内放置紧急药物,药丸盒34周边间隙不足以通过紧急药物,避免紧急药物进入吸氧机33内的情况发生,扶手31上设有按钮35,按钮35和药丸盒34电连接,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轻微锻炼时察觉心绞痛等,不能及时寻找到药物吞下,可以通过按钮35打开药丸盒34,紧急药物立刻从药丸盒34内进入人口,药物紧急治疗的过程可以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有效解决病患病症发作时不能立即吞服药物的问题;
[0035]药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1);第一转轮(2)和第二转轮(3),所述第一转轮(2)和第二转轮(3)设于座椅(1)两侧;靠背板(9),所述靠背板(9)设于座椅(1)上,所述靠背板(9)用于支撑病患;滑动槽(10),所述滑动槽(10)设于靠背板(9)上;按摩棒(11),所述按摩棒(11)设于滑动槽(10)中;康复护理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的前端设有踏板(4),所述踏板(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5)中设有康复组件,所述康复组件包括有限位套(7)、拉杆(8)、拉绳(23)、承重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5)侧壁区域设有孔洞(6),所述限位套(7)设于孔洞(6)外壁处,所述拉杆(8)设于限位套(7)中,所述拉杆(8)与拉绳(23)连接,所述拉绳(23)的一端与承重组件连接;承重组件用于调节病患锻炼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组件包括有外壳(14)、承重块(13)、底板(12)、第一穿孔(19)、第二穿孔(36)、第二连接杆(24)、插孔(25)、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底板(12)固定设于靠背板(9)的底部,所述外壳(14)固定设于底板(12)上,所述承重块(13)设于外壳(14)中,所述第一穿孔(19)、第二穿孔(36)均设于承重块(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戚淑娴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