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分离、分层排液的有机废气过滤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775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分离、分层排液的有机废气过滤吸附装置,包括中空且立式的塔体,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网板、上隔板和下网板;上网板、上隔板和下网板依次将塔体内腔分隔为上过滤腔室、上集液腔室、下过滤腔室、下集液腔室;上过滤腔室内设有铺设在上网板上的丝网滤芯;下过滤腔室内设有铺设在下网板上的活性炭吸附层;塔体的顶部设有穿过上网板并向下伸入至上集液腔室中的进气管,上过滤腔室与下过滤腔室之间设有过气管;塔体上设有与上集液腔室连通的上出液口、及与下集液腔室连通的排气口和下出液口。该装置立式放置,节省空间,活性炭与废液实现高地位分离,提高活性炭使用寿命,能实现废液分离和回流再利用。能实现废液分离和回流再利用。能实现废液分离和回流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分离、分层排液的有机废气过滤吸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分离、分层排液的有机废气过滤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通常是卧式结构,其次,气雾分离装置及活性炭吸附层放置一个水平空间中,存在不足为:
[0003]1、气雾分离效率低,由于气雾分离下来的废液会直接浸泡活性炭,未做到活性炭与废液的高效分离,而活性炭本来是最后一道用于吸附特殊废气屏障,但是,由于被废液浸泡,致使活性炭提前饱和、失效,造成使用周期短,更换频繁,增加危废存量;
[0004]2、废液长时间存放在壳体中,容易腐蚀设备壳体,造成现场跑冒滴漏严重,致使污染源及污染事故频发;
[0005]3、卧式结构的废气处理装置中的气雾分离网、活性炭采用类似抽屉式或者格子架式的放置结构,其放置安装结构复杂,由于废气、废液腐蚀强度大,因此,抽屉式或者格子架式的放置结构或者连接缝隙容易腐蚀变形和粘连,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气雾分离网、活性炭更换难度大,致使企业运行成本、劳动力成本增加。
[0006]4、卧式结构壳体占用横向空间大,提高占地成本。
[0007]如申请号为201720800935.7的一种有机废气处理集成装置,该集成装置便是采用上述卧式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立式放置,节省占用空间;能实现活性炭与废液高地位分离,提高活性炭使用寿命;能实现废液分离和回流再利用的立式分离、分层排液的有机废气过滤吸附装置。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中空且立式的塔体,所述塔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网板、上隔板和下网板;上网板、上隔板和下网板依次将塔体内腔分隔上过滤腔室、上集液腔室、下过滤腔室、下集液腔室;
[0010]上过滤腔室内设有铺设在上网板上的丝网滤芯;下过滤腔室内设有铺设在下网板上的活性炭吸附层;
[0011]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穿过上网板并向下伸入至上集液腔室中的进气管,上过滤腔室与下过滤腔室之间设有连通两个腔室的过气管;
[0012]塔体上设有与上集液腔室连通的上出液口、及与下集液腔室连通的排气口和下出液口。
[0013]采用上述结构后,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先进入上集液腔室中,由于上集液腔室中的空间远大于进气管的空间,因此废气流动速度变慢,之后,缓慢向上穿过丝网滤芯进入上过滤腔室中,同时,丝网滤芯将有机废气中的蒸气、油雾进行过滤收集,凝结后的废液滴入上集液腔室中,之后通过上出液口定时排出;而上过滤腔室中的废气通过过气管向下进入
下过滤腔室中,之后,穿过活性炭吸附层再进入下集液腔室,并最终从排气口排出,排气口处安装有负压风机;上述活性炭吸附层可将废气中的非甲烷总烃、二甲苯等苯系物或者烃系物的气体以及残留蒸汽进行吸附,其次,当局部位置的活性炭吸附层吸附饱和后,活性炭吸附层中的废液也会自动滴入下集液腔室中,而不会将全部活性炭吸附层进行浸泡,从而避免造成活性炭过早饱和失效,提高活性炭使用寿命;另外,上集液腔室、下集液腔室可将废液进行分层收集,并通过定时排出的方式,将不同层的废液再次回流到前序工序的过滤装置中进行再次使用,避免前序工序的过滤装置中再次添加新药和水,降低企业成本,避免环境污染,提高废液利用率。
[0014]优选的,所述过气管设置在塔体内腔中且与进气管偏心间隔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与塔体同轴设置。
[0016]为了方便将活性炭吸附层进行快速取出,再次脱附后进行循环使用,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由若干个活性炭吸附包堆叠而成,每个活性炭吸附包包括透气且柔性的丝网网袋,丝网网袋中盛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
[0017]为了方便观察不同腔室内的运行状态,所述塔体上设有分别与上过滤腔室、上集液腔室、下过滤腔室和下集液腔室对应设置的透明观察窗。
[0018]为了通过开启透明观察窗对腔室内的活性炭吸附层、丝网滤芯进行更换,所述透明观察窗以可开启的连接结构安装在塔体上。
[0019]为了进一步提高气雾分离效果,所述塔体内设有将上过滤腔室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的冷凝滤气板,过气管的上管口位于上腔室中,冷凝滤气板上设有供下腔室中的空气进入上腔室的过程中对空气中的水雾进行冷凝吸附的孔隙。
[0020]为了提高凝结效果,所述冷凝滤气板包括水平环绕设置的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伸出塔体外侧;冷水管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连接有一层金属的翅片层。
[0021]所述过气管位于塔体外侧,所述过气管包括竖向设置的竖管,竖管的上端设有与上腔室连通的上横管、下端设有与下过滤腔室连通的下横管。
[0022]为了进一步提高气雾分离效果,所述竖管的管壁为中空管壁,竖管的上端和下端依次设有连通中空管壁的上出水口和下进水口,所述下横管的底部设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珠的集液罩,集液罩的底部设有可开启的放水口。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竖向设置,节省空间;活性炭吸附层、丝网滤芯更换方便且高位安装,避免被废液浸泡,提高使用寿命,降低企业成本;而废液能进行分层、分阶段进行分离收集并回收到前部工序再利用,且气雾分离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沿图1中的A

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带有冷凝滤气板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沿图3中B

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

2所示,该立式分离、分层排液的有机废气过滤吸附装置包括中空且立式的塔体1,塔体1呈圆柱状,塔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下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上网板2、上隔板3和下网板4,上网板2、上隔板3和下网板4的外侧边分别固接在塔体1的内壁面上,其次,上网板2和下网板4上均布有上下贯通的漏液孔;上网板2、上隔板3和下网板4依次将塔体1内腔分隔为上过滤腔室5、上集液腔室6、下过滤腔室7和下集液腔室8,上过滤腔室5、上集液腔室6、下过滤腔室7和下集液腔室8的上下高度分别大致相等;其次,塔体1上设有与上集液腔室6连通的上出液口13、及与下集液腔室8连通的排气口14和下出液口 15,上出液口13、下出液口15的外侧设有定时启闭的阀门或者水泵,而排气口 14处安装有负压风机。
[0030]其次,上过滤腔室5内设有铺设在上网板2上的丝网滤芯9,该丝网滤芯9 可以选用柔性的聚四氟乙烯丝网、钛丝网的网体,并将多层网体缝制而成,丝网滤芯9的厚度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即可,为了方便更换和取出丝网滤芯9,丝网滤芯9由若干块能拼接放置在上网板2的网体芯包构成;其次,下过滤腔室7内设有铺设在下网板4上的活性炭吸附层10;为了方便将活性炭吸附层10进行快速取出,再次脱附后进行循环使用,活性炭吸附层10由若干个活性炭吸附包堆叠而成,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分离、分层排液的有机废气过滤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且立式的塔体(1),所述塔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网板(2)、上隔板(3)和下网板(4);上网板(2)、上隔板(3)和下网板(4)依次将塔体(1)内腔分隔为上过滤腔室(5)、上集液腔室(6)、下过滤腔室(7)、下集液腔室(8);上过滤腔室(5)内设有铺设在上网板(2)上的丝网滤芯(9);下过滤腔室(7)内设有铺设在下网板(4)上的活性炭吸附层(10);所述塔体(1)的顶部设有穿过上网板(2)并向下伸入至上集液腔室(6)中的进气管(11),上过滤腔室(5)与下过滤腔室(7)之间设有连通两个腔室的过气管(12);塔体(1)上设有与上集液腔室(6)连通的上出液口(13)、及与下集液腔室(8)连通的排气口(14)和下出液口(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分离、分层排液的有机废气过滤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气管(12)设置在塔体(1)内腔中且与进气管(11)偏心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分离、分层排液的有机废气过滤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1)与塔体(1)同轴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分离、分层排液的有机废气过滤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层(10)由若干个活性炭吸附包堆叠而成,每个活性炭吸附包包括透气且柔性的丝网网袋,丝网网袋中盛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分离、分层排液的有机废气过滤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上设有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国钧庞博文田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硕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