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智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61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戴式智能手环,涉及手环领域,包括本体以及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所述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均为硅胶材质,所述本体的左右两端设置本体连接部,所述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的固定端均设置与本体连接部匹配的环带连接部,所述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的下表面均设置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的下表面设置单向导湿层,所述第一环带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橡胶磁条,所述第二环带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隙设置多个条形的铁磁性金属片或铁磁性金属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的智能手环存在的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存在的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存在的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式智能手环


[0001]本技术涉及手环领域,尤其是一种穿戴式智能手环。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智能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等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0003]现有的智能手环包括本体1以及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本体1的左右两端设置本体连接部11,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的一端均设置与本体连接部匹配的环带连接部4。
[0004]现有的智能手环存在以下不足:
[0005]1.现有的智能手环的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均为硅胶材质或金属材质,硅胶材质和金属材质均没有吸汗能力,长期佩戴后汗液积存在皮肤与环带之间,严重影响佩戴手感,佩戴不舒适。有的智能手环在环带与皮肤的接触面上设置海绵吸水层或吸水树脂层(技术申请号:201620850210.4,技术名称“一种新型的吸汗防滑手表表带”)来吸收汗液。由于海绵吸水层与皮肤接触,皮肤与海绵吸水层之间仍然会积存部分汗液,而且在运动过程中,被海绵吸水层吸收的汗液会重新回到皮肤与海绵吸水层之间,导致吸汗效果较差;吸水树脂层在吸收汗液后无法将汗液排出,仅能作为一次性吸汗材质使用,不具备实用性。金属材质的环带还易被汗液腐蚀、易被空气氧化变色、易磨损失去表面光泽,且在寒冷天气佩戴时给人体造成冰冷的触感。
[0006]2.现有的智能手环的环带的连接方式一般为卡扣式或磁吸式。卡扣式的环带无法实现无级调节,不能适应所有人的手腕粗细情况,卡扣式的环带卡接和脱卸均较为繁琐,其卡扣式的环带较易损坏;现有的磁吸式的环带的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均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的环带的缺点已在上段中陈述,现有的磁吸式的环带在第一环带2自由端的下表面设置硬质的磁铁,使用者佩戴时,根据需要调整磁铁与第二环带3的吸附位置来实现环带连接位置的无级调节,但是由于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之间仅在磁铁位置存在吸力,吸持效果差,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的吸持容易脱开。
[0007]3.现有的智能手环的本体在长时间不操作时会进入息屏状态。当智能手环被使用者取下后,在夜间或光线较为昏暗时,使用者难以找到智能手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戴式智能手环,解决现有的智能手环存在的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戴式智能手环,包括本体以及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所述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均为硅胶材质,所述本体的左右两端设置本体连接部,所述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的固定端均设置与本体连
接部匹配的环带连接部,所述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的下表面均设置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的下表面设置单向导湿层,所述第一环带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橡胶磁条,所述第二环带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隙设置多个条形的铁磁性金属片或铁磁性金属网。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层的材质为海绵,所述单向导湿层的材质为PTT盖丙纶蜂窝面料或cooldry面料或coolmax面料,所述单向导湿层和吸水层通过聚氨酯胶水粘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铁磁性金属片等间距设置,相邻的两个铁磁性金属片的间距为0.8

1.2cm。
[0012]进一步地,所述橡胶磁条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占第一环带宽度的80%

95%,所述铁磁性金属片和铁磁性金属网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占第二环带宽度的80%

95%。
[0013]进一步地,所述穿戴式智能手环还设置用于在夜间或光线昏暗时指示智能手环位置的指示装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指示装置为设置在智能手环外表面的夜光层。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夜光层设置在本体的前后表面以及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的上表面。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穿戴式智能手环的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均为硅胶材质,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的下表面均设置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的下表面设置单向导湿层。单向导湿层的下表面能够产生毛细管效应,吸取汗液,汗液在单向导湿层的下表面与皮肤之间不停留,单向导湿层的上表面对水分有好的扩散效果,能够将汗液扩散至吸水层,吸水层吸收汗液接近饱和时,佩戴者按压或积压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将汗液从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的自由端排出。这样汗液就不会积存在皮肤与单向导湿层之间,吸汗效果大大提升,这种结构能够反复吸汗,具备较好的实用效果。
[0018]本技术的穿戴式智能手环的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均为硅胶材质,第一环带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橡胶磁条,第二环带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隙设置多个条形的铁磁性金属片或铁磁性金属网。硅胶材质不会造成冰冷的触感,橡胶磁条与铁磁性金属片或铁磁性金属网能够实现环带连接位置的无级调节,且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之间在所有橡胶磁条与铁磁性金属片或铁磁性金属网对应位置均有吸力,大大提高了吸持效果和吸持的稳定性,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的吸持不易脱开。
[0019]本技术的穿戴式智能手环还设置用于在夜间或光线昏暗时指示智能手环位置的夜光层,夜光层白天吸收日光,夜间或光线昏暗时能够发出荧光,指示智能手环的位置,便于使用者找到智能手环。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1拆解后的正视图;
[0021]图2为实施例2拆解后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一种穿戴式智能手环,包括本体1以及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环带2和
第二环带3,所述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均为硅胶材质,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端设置本体连接部11,所述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的固定端均设置与本体连接部11匹配的环带连接部4,所述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的下表面均设置吸水层6,所述吸水层6的下表面设置单向导湿层5,所述第一环带2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橡胶磁条21,所述第二环带3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隙设置多个条形的铁磁性金属片31。
[0024]橡胶磁条21柔软易弯折,保证了第一环带2的正常弯折、卷曲。
[0025]多个条形的铁磁性金属片31间隙设置,保证了第二环带3的正常弯折、卷曲。
[0026]本技术的穿戴式智能手环的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均为硅胶材质,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的下表面均设置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的下表面设置单向导湿层。单向导湿层的下表面能够产生毛细管效应,吸取汗液,汗液在单向导湿层的下表面与皮肤之间不停留,单向导湿层的上表面对水分有好的扩散效果,能够将汗液扩散至吸水层,吸水层吸收汗液接近饱和时,佩戴者按压或积压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将汗液从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的自由端排出。这样汗液就不会积存在皮肤与单向导湿层之间,吸汗效果大大提升,这种结构能够反复吸汗,具备较好的实用效果。
[0027]本技术的穿戴式智能手环的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均为硅胶材质,第一环带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智能手环,包括本体(1)以及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所述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均为硅胶材质,所述本体(1)的左右两端设置本体连接部(11),所述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的固定端均设置与本体连接部(11)匹配的环带连接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带(2)和第二环带(3)的下表面均设置吸水层(6),所述吸水层(6)的下表面设置单向导湿层(5),所述第一环带(2)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橡胶磁条(21),所述第二环带(3)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隙设置多个条形的铁磁性金属片(31)或铁磁性金属网(3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层(6)的材质为海绵,所述单向导湿层(5)的材质为PTT盖丙纶蜂窝面料或cooldry面料或coolmax面料,所述单向导湿层(5)和吸水层(6)通过聚氨酯胶水粘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常夏源王用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鑫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