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梭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48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梭织面料,涉及纺织面料,包括基层和表层,所述基层与表层之间设置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通过原布浸扎防虫蛀整理剂和防霉变整理剂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中间层,且中间层通过原布浸扎防虫蛀整理剂和防霉变整理剂得到,从而使得面料具有防虫蛀和防霉变的效果,耐储存性较好,从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且生产工艺连续性较好,使得面料的生产效率高,能够去除面料表面的杂质,提升原布的悬垂性,增强原布的质感,有效降低次品率,从而有效提升了面料的成品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梭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梭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面料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面料应运而生。
[0003]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此类面料因织法经纬交错而牢固、挺括、不易变形、从组成成分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当织物的经纬向原料、纱支和密度不同时,织物呈现各向异性,不同的交织规律及后整理条件可形成不同的外观风格,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0004]目前,现有的梭织面料在制成衣服后假如不进行穿着,一般会放置在衣柜或者箱子里进行存放,由于衣服已经经过穿着,且梭织面料的组织结构较为疏松,因此很容易吸引蛀虫,遭到虫蛀,且衣柜和箱子通常不能很好地阻隔水汽,则外界水汽容易与面料接触导致面料内部被润湿,由于水汽无法快速排干从而容易导致霉变,因此梭织面料的耐储存性较差,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梭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耐储存性较好,从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梭织面料,包括基层和表层,所述基层与表层之间设置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通过原布浸扎防虫蛀整理剂和防霉变整理剂得到,其中,
[0007]所述防虫蛀整理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0008]黄丹3

5份;
[0009]白芨6

12份;
[0010]甘草10

15份;
[0011]檀香1

3份;
[0012]薄荷油1

3份;
[0013]薰衣草1

3份;
[0014]对二氯苯5

10份
[0015]余量为水;
[0016]所述防霉变整理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0017]水溶性甲壳素10

15份;
[0018]纳米银离子溶胶6

12份;
[0019]二环氧三甘醇缩水甘油醚3

6份;
[002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5

10份;
[0021]海藻酸钠1

3份;
[0022]活性炭1

5份;
[0023]分散剂3

6份;
[0024]去离子水10

30份。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中间层,且中间层通过原布浸扎防虫蛀整理剂和防霉变整理剂得到,则通过这一系列设置,使得面料具有防虫蛀和防霉变的效果,耐储存性较好,从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包括二针道的上针盘和二针道的下针筒针织而成的花型,所述花型六路一循环,花型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第一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第二路依次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三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四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第五路依次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六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表层采用的花型编织结构,使得表层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固性,不易脱线,结构强度较高,且编织结构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手感,在制成衣服并进行穿着时较为舒适。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由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线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编织线由若干芳纶纤维加捻而成。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基层由第一编织线和第二编织线经纬编织而成,且第一编织线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涤纶纤维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保形性,从而有效保证了面料的结构强度,第二编织线由若干芳纶纤维加捻而成,芳纶纤维具有超高强度和高模量,从而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耐用性。
[003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中间层与表层之间通过热熔胶粘接在一起。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基层、中间层与表层之间通过热熔胶粘接在一起,连接牢固性较好,使得层与层之间不易发生分离,从而有效保证了面料结构的牢固性。
[0032]一种新型梭织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3]1)纱线织造:准备用于制备原布的纤维,再对成团的纤维依次进行除杂、松解、开松、梳理、精梳、牵伸、加捻后再进行卷绕,得到用于制备原布的纱线;
[0034]2)原布织造:将经过步骤1)处理得到的纱线置于自动织机内进行针织织造,将织好的布卷绕在卷布轴上,达到一定长度即将卷布轴放下,织成原布;
[0035]3)水洗烘干:将经过步骤2)处理得到的原布置于水洗机内进行清洗,去除原布上的油剂、脏污和土污,松弛张力及内应力,再将清洗后的原布取出并使用烘干机进行干燥;
[0036]4)烧毛漂白:先将经过步骤3)处理的原布平幅快速通过高温金属表面,烧去表面绒毛,静置一段时间后置于漂白机内进行漂白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二次烘干;
[0037]5)表面除杂:将经过步骤4)处理的原布置于刷布机上进行循环往复的刷拭,去除原布表面上的棉结杂质,达到除杂的效果;
[0038]6)浸轧处理:将防虫蛀整理剂和防霉变整理剂通过浸轧的方式施加到用于制备中间层的原布上;
[0039]7)面料复合:将热熔胶经螺杆熔融挤出并附着在原布之间,然后通过对辊进行压延冷却,实现原布之间的复合,得到成品面料;
[0040]8)二次清洗:将经过步骤7)处理后的成品面料置于清洗机内进行二次冲洗,期间添加砂洗剂进行柔软处理,洗完后甩干脱水;
[0041]9)整理定型:将经过步骤8)处理的成品面料置于面料定型机内进行烘干定型,整理平整;
[0042]10)检验打卷:对经过步骤9)处理后的成品面料进行质量终检,检验合格后进行打卷包装。
[00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个操作流程简单,通过设备与人工的协调有序配合,工艺连续性较好,使得面料的生产效率高,且通过烧毛漂白和表面除杂的步骤,能够去除面料表面的杂质,提升原布的悬垂性,增强原布的质感,且两个步骤处于浸轧处理之前,使得后续浸轧更为均匀彻底,有效保证了浸轧的效果,有效降低次品率,从而有效提升了面料的成品质量。
[004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将所述通过浸轧的方法施加到所述坯布上的具体步骤如下:
[0045]1)配比轧液:将防虫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和表层(2),所述基层(1)与表层(2)之间设置有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3)通过原布浸扎防虫蛀整理剂和防霉变整理剂得到,其中,所述防虫蛀整理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黄丹3

5份;白芨6

12份;甘草10

15份;檀香1

3份;薄荷油1

3份;薰衣草1

3份;对二氯苯5

10份;余量为水;所述防霉变整理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水溶性甲壳素10

15份;纳米银离子溶胶6

12份;二环氧三甘醇缩水甘油醚3

6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5 10份;海藻酸钠1

3份;活性炭1

5份;分散剂3

6份;去离子水10

3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2)包括二针道的上针盘和二针道的下针筒针织而成的花型,所述花型六路一循环,花型按照上针盘到下针筒的排列顺序,第一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第二路依次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三路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四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第五路依次为浮线组织、集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第六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由第一编织线(4)和第二编织线(5)经纬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编织线(4)由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编织线(5)由若干芳纶纤维加捻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中间层(3)与表层(2)之间通过热熔胶粘接在一起。5.一种如权利要求1

4任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香绫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