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739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储能中心,将其储能中心的能源数据上传至云端并保持实时增减数据;将使用储能中心的能源的用户信息进行资料收集,并将收集资料中的用户数据并保存副本,所述用户数据包括用户人数与一年时间内的平均能量消耗量,同时将用户数据导入至算法单元,通过算法单元针对导入的用户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中用户能源消耗量的能量值;调控输出;整合反馈对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以及用户人数,作整体的资源数据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系统不便于对各区域使用人数能耗进行统一规划处理,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的资源浪费问题。的资源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调度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储能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储能又是石油油藏中的一个名词,代表储层储存油气的能力,储能本身不是新兴的技术,但从产业角度来说却是刚刚出现,正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新能源的新起,电能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因此需要针对电能进行资源整体并做到同一调控,稳定输出。现有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系统不便于对各区域使用人数能耗进行统一规划处理,导致产生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及系统,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系统不便于对各区域使用人数能耗进行统一规划处理,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平台整合处理:选择合适的储能中心,将其储能中心的能源数据上传至云端并保持实时增减数据;
[0007]S2、智能算法执行:将使用储能中心的能源的用户信息进行资料收集,并将收集资料中的用户数据并保存副本,所述用户数据包括用户人数与一年时间内的平均能量消耗量,同时将用户数据导入至算法单元,通过算法单元针对导入的用户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中用户能源消耗量的能量值;
[0008]S3、调控输出:对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进行调控稳定输出;
[0009]S4、整合反馈:对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以及用户人数,作整体的资源数据整合,从而得到调控稳定输出后的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并将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通过反馈单元反馈至处理中心以获取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能源消耗情况。
[0010]可选地,步骤S1中保持实时增减数据时,增加的数据为储能中心周边的新用户数据,减少的数据为储能中心周边失去的用户数据。
[0011]可选地,所述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包括高消耗地区与低消耗地区。
[0012]可选地,步骤S2中通过算法单元针对导入的用户数据进行筛选包括将收集的资料分为人数与消耗量分开储存并通过统计算法绘制得出能源消耗量的消耗图表,并根据消耗图表中能量消耗值将储能中心周围划分成高消耗地区与低消耗地区。
[0013]可选地,步骤S3中对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进行调控稳定输出时,包括针对高消耗地区与低消耗地区采用不同的输出模式,且针对高消耗地区采用高效输出模式,针对
低消耗地区采用低效输出模式,其中高效输出模式下的输出为高消耗地区的能源消耗量与用户人数的比值,低效输出模式下的输出为低消耗地区的能源消耗量与用户人数的比值。
[0014]可选地,步骤S4中的处理中心为云端平台以用于实现数据实时更新。
[0015]可选地,步骤S4中将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通过反馈单元反馈至处理中心后,还包括处理中心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类,所述智能分类包括将用户人数与能源消耗量作为输入,利用能源消耗量与用户人数的比值作为输出,得到区域内能源消耗情况,并作为反馈输出以方便作业人员调控。
[0016]可选地,步骤S4中将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通过反馈单元反馈至处理中心后,还包括通过反馈单元将收集的数据导入至云端实时更新与保存。
[0017]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微处理器被编程或配置以执行所述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的步骤。
[0018]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被微处理器编程或配置以执行所述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的步骤。
[0019]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下述优点: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将储能中心周围的资料收集起来并保存至云端,方便其统一使用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数据不会发生丢失的情况,保证其调控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将数据分类至用户数与消耗量,并通过智能算法得出各区域所需的储能物质的消耗总量,并通过算法得出的消耗总量对输出区域进行分类调控,即消耗量大的区域对储能物质的输送量增加,而消耗量小的区域对储能物质的输送量减小,保证资源的有效调控,在使用后还能够通过数据整合再次收集资料数据,并通过反馈单元反馈至云端的处理中心,使其再次收集统计,保证调控区域储能物质的稳定输送,减小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的系统拓扑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处理中心流程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输出单元流程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的各个模块的整体配合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平台整合处理:选择合适的储能中心,将其储能中心的能源数据上传至云端并保持实时增减数据;
[0027]S2、智能算法执行:将使用储能中心的能源的用户信息进行资料收集,并将收集资料中的用户数据并保存副本,所述用户数据包括用户人数与一年时间内的平均能量消耗量,同时将用户数据导入至算法单元,通过算法单元针对导入的用户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中用户能源消耗量的能量值;
[0028]S3、调控输出:对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进行调控稳定输出;
[0029]S4、整合反馈:对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以及用户人数,作整体的资源数据整合,从而得到调控稳定输出后的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并将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通过反馈单元反馈至处理中心以获取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能源消耗情况。
[0030]图2为本实施例方法的系统拓扑示意图。参见图2可知,本实施例方法涉及的设备包括储能中心、处理中心、算法单元、输出单元和数据整合,其中算法单元用于智能算法执行,输出单元用于调控输出,数据整合用于执行整合反馈。
[0031]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中保持实时增减数据时,增加的数据为储能中心周边的新用户数据,减少的数据为储能中心周边失去的用户数据。通过选择合适的储能中心,并将其储能中心能源数据上传至云端,并实时增减数据,增加的数据为储能中心周边新用户,减少的数据为储能中心周边失去的用户数据;
[0032]本实施例中,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包括高消耗地区与低消耗地区。
[0033]在将应用储能中心能源的周围使用用户的信息进行资料收集,并将收集资料中的用户人数与一年时间内的平均能量消耗量保存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平台整合处理:选择合适的储能中心,将其储能中心的能源数据上传至云端并保持实时增减数据;S2、智能算法执行:将使用储能中心的能源的用户信息进行资料收集,并将收集资料中的用户数据并保存副本,所述用户数据包括用户人数与一年时间内的平均能量消耗量,同时将用户数据导入至算法单元,通过算法单元针对导入的用户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中用户能源消耗量的能量值;S3、调控输出:对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进行调控稳定输出;S4、整合反馈:对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以及用户人数,作整体的资源数据整合,从而得到调控稳定输出后的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并将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用户能源消耗量通过反馈单元反馈至处理中心以获取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的能源消耗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保持实时增减数据时,增加的数据为储能中心周边的新用户数据,减少的数据为储能中心周边失去的用户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指定的单一场景区域包括高消耗地区与低消耗地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通过算法单元针对导入的用户数据进行筛选包括将收集的资料分为人数与消耗量分开储存并通过统计算法绘制得出能源消耗量的消耗图表,并根据消耗图表中能量消耗值将储能中心周围划分成高消耗地区与低消耗地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场景的储能资源联合调控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昊俞乾徐勇李宁刘铠刘潇潇黄博文詹世军何军民向运琨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