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系统以及光源更换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723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源系统,包括:外壳,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光学模组,用于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处理,包括沿着光源照射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反光杯、第一镜筒、透镜组、第二镜筒、光纤固定座,所述反光杯的内部的纵向截面呈抛物线,所述抛物线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镜筒,在所述反光杯的底部设置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所述光源能够插入到反光杯内,在正常使用时,所述光源的发光端位于所述抛物线的焦点上;反光杯与第一镜筒的一端连接,第一镜筒的另一端与透镜组的一端连接,透镜组的另一端与第二镜筒的一端连接,第二镜筒的另一端与光纤固定座连接。该光源系统的光学模组为一个整体,安装精度高,同时避免或者减少了光源的光散射到其它元件上进而解决了其它元件传热增强的问题。其它元件传热增强的问题。其它元件传热增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源系统以及光源更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源系统以及光源更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光学元件固定方案普遍采各光学元件独立固定方式设计,在光源固定方面均采用MR16灯杯,利用弹片或螺丝固定,光学元件也是采用类似固定方式。光源与光学元件之间无任何遮光或消光方式,因MR16灯杯外形限制,光源也很少有专门设计散热器。
[0003]散热方案主要集中在强制风冷,分为两种:单风扇设计,驱动与光源成一字形排列,驱动电路靠近风扇;双风扇设计,把光源与驱动内部分成二个区域,形成独立的两个风道。由于没做遮光及消光处理,光源散射到大部分内部空间,并且由于光源卤钨灯光谱范围为350nm

2500nm,其中可见光谱在350nm

780nm,占总输出能量比10%,红外光谱780nm

2500nm能量占比高达90%,导致冷光源内部空间其它元件辐射传热增强。
[0004]同时,现有的光源系统中光源及滤光片更换不便捷,也不安全,同样也因为MR16灯杯结构设计通常固定在灯杯上,这样灯座就会悬空,更换光源需两只手向相反方向用力但是更换光源窗口尺寸一般不会开很大,在用力时就很容易误碰到光源内部空间物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系统,该光源系统的光学模组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分别装配,减小了光学模组中由于装配带来的中心偏差和角度偏差,并且减小了散射光。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源系统,包括:
[0007]外壳,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
[0008]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0009]光学模组,用于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处理,包括沿着光源照射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反光杯、第一镜筒、透镜组、第二镜筒、光纤固定座,所述反光杯的内部的纵向截面呈抛物线,所述抛物线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镜筒,在所述反光杯的底部设置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所述光源能够插入到反光杯内,在正常使用时,所述光源的发光端位于所述抛物线的焦点上;其特征在于,
[0010]反光杯与第一镜筒的一端连接,第一镜筒的另一端与透镜组的一端连接,透镜组的另一端与第二镜筒的一端连接,第二镜筒的另一端与光纤固定座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光源的安装端通过灯座安装在散热器上,所述散热器的鳍片相对于灯座朝着远离光源的方向延伸,和/或,在所述底壳上且位于所述散热器的背离所述灯座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散热风扇的进风侧,在所述底壳上对应于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出风口。
[0012]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上壳,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上壳呈U型,沿着第二方向观察时,所述底壳呈U型,所述底壳与上壳相互固定形成了安装空间,所述光源、光学
模组以及散热器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光源照射的方向;和/或,在所述上壳的对应于其U型的两侧且远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孔。
[0013]优选地,所述散热器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来回移动以将所述光源从所述开口移出反光杯或者从所述开口移入反光杯。
[0014]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镜筒的与所述光纤固定座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滤光片,所述滤光片的直径大于第二镜筒的靠近光纤固定座一端的内径且小于第二镜筒的靠近光纤固定座一端的外径,当第二镜筒与光纤固定座连接时,滤光片夹持在第二镜筒与光纤固定座之间。
[0015]优选地,所述上壳上对应所述散热器的位置处设置有操作口,通过操作口能够供操作人员将手或者操作工具伸入到安装空间内,在所述上壳且对应于所述操作口处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能够将操作口打开或者关闭。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源系统,包括:
[0017]外壳,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
[0018]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0019]光学模组,用于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处理,包括沿着光源照射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反光杯、第一镜筒、透镜组、第二镜筒、光纤固定座;其特征在于,
[0020]还包括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的散热器,所述光源通过灯座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散热器能够沿着所述光源照射的方向来回移动以将光源的发光端移入或者移出光学模组的反光杯。
[0021]优选地,在所述底壳上且位于散热器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轨,每个导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在所述散热器的对应于每个导轨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块,所述每个连接块通过滑块与对应的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相对于导轨仅能够沿着第一方向滑动,不能够上下移动,在连接块和滑块上设置贯穿的螺纹孔,螺纹孔上下延伸,在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螺钉,通过旋拧螺钉可以将螺钉的下端穿过所述螺纹孔抵靠在所述导轨上。
[0022]优选地,所述上壳上对应所述散热器的位置处设置有操作口,通过操作口能够供操作人员将手或者操作工具伸入到安装空间内,在所述上壳且对应于所述操作口处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能够将操作口打开或者关闭。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源系统的光源更换方法,所述光源系统为上述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方法包括:
[0024]步骤S1:打开保护盖;
[0025]步骤S2:将所述螺钉拧松;
[0026]步骤S3:将所述散热器沿着远离反光杯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0027]步骤S4:将旧的光源从灯座上取下;
[0028]步骤S5:将新的光源安装到灯座上;
[0029]步骤S6:将所述散热器向着反光杯的方向移动并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0030]步骤S7:拧紧所述螺钉;
[0031]步骤S8:关闭保护盖。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1)光学模组中的反光杯、第一镜筒、透镜组、第二镜筒、光纤固定座相互固定连接,反光杯、第一镜筒、透镜组、第二镜筒、光纤固定座构成了一个整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分别安装,具有更小的安装误差;并且反光杯、第一镜筒、透镜组、第二镜筒、光纤固定座相互连接,相邻的结构之间不存在间隙,避免或者减少了光源的光散射到其它元件进而使其它元件传热增强;
[0034]2)光源直接安装在散热器上,提高了散热的效率;散热器能够来回移动,使光源能够移入或者移出,便于电源的更换;
[0035]3)第二镜筒与光纤固定座可拆卸连接,滤光片夹持在两者之间,可以通过拆卸光纤固定座来更换滤光片。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
[0037]图2是A处的放大图;
[0038]图3是光学模组的结构图;
[0039]图4是光学模组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系统,包括:外壳,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光学模组,用于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处理,包括沿着光源照射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反光杯、第一镜筒、透镜组、第二镜筒、光纤固定座,所述反光杯的内部的纵向截面呈抛物线,所述抛物线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镜筒,在所述反光杯的底部设置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所述光源能够插入到反光杯内,在正常使用时,所述光源的发光端位于所述抛物线的焦点上;其特征在于,反光杯与第一镜筒的一端连接,第一镜筒的另一端与透镜组的一端连接,透镜组的另一端与第二镜筒的一端连接,第二镜筒的另一端与光纤固定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安装端通过灯座安装在散热器上,所述散热器的鳍片相对于灯座朝着远离光源的方向延伸,和/或,在所述底壳上且位于所述散热器的背离所述灯座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散热风扇的进风侧,在所述底壳上对应于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上壳,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上壳呈U型,沿着第二方向观察时,所述底壳呈U型,所述底壳与上壳相互固定形成了安装空间,所述光源、光学模组以及散热器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光源照射的方向;和/或,在所述上壳的对应于其U型的两侧且远离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设置有通风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来回移动以将所述光源从所述开口移出反光杯或者从所述开口移入反光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镜筒的与所述光纤固定座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滤光片,所述滤光片的直径大于第二镜筒的靠近光纤固定座一端的内径且小于第二镜筒的靠近光纤固定座一端的外径,当第二镜筒与光纤固定座连接时,滤光片夹持在第二镜筒与光纤固定座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俊广刘雷陈锦锋席娓邓俊涛张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康视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