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多次碰撞的动力触探杆长修正值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原位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虑多次碰撞的动力触探杆长修正值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时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分层,估计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鉴别土的密实度的岩土工程原位测试试验,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在岩土工程原位勘察和检测领域应用广泛。
[0003]现行规范中基于一维碰撞理论结合工程经验给出了0到20m范围内的杆长修正系数,对于杆长大于20m的杆长修正系数如何计算并未给出,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以加速度传感器和应变片量测锤击能的方法进行杆长修正,此种方法具有对工人要求高、设备昂贵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考虑多次碰撞的动力触探杆长修正值计算方法,以解决现行规范中对于杆长大于20m修正系数缺乏的不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多次碰撞的动力触探杆长修正值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使用下式计算土体对探杆的加速度a初始值:m=lm'+m”其中,M为落锤质量;h为落锤落距;m为探杆质量;N为动力触探锤击数;l为探杆长度,m
’
为每延米探杆重量,m”为导杆、锤垫、探头总质量;步骤S2,计算重力加速度g与土体对探杆的加速度a的比值k:步骤S3,使用下式分别计算首次碰撞后落锤速度V1和探杆速度v1,首次碰撞探杆动能增量ΔE1;;;其中,e为动力触探试验所用钢材碰撞恢复系数;步骤S4,计算第2次碰撞前落锤速度V
2,0
,探杆速度v
2,0
::其中,Δv
n
‑1=V
n
‑1‑
v
n
‑1,n=2,则Δv1=V1‑
v1;步骤S5,使用下式计算第2次碰撞后落锤速度V2和探杆速度v2,第2次碰撞中探杆动能增量ΔE2:其中n=3,:其中n=3,:其中n=3,步骤S6,依次更新n值,重复上述步骤S4及步骤S5,得到第i次碰撞后落锤速度V
i
和探杆速度v
i
,以及第i次碰撞中探杆动能增量ΔE
i
,直到V
i
=v
i
或V
i
=0,记为第j次碰撞,结束计算;
步骤S7,使用下式计算最终状态下的落锤中的动能:其中,V
终止
为碰撞循环计算终止时落锤的速度;步骤S8,使用下式计算动力触探有效锤击能:步骤S9,根据下式计算加速度a,并通过迭代的方法计算有效锤击能E;步骤S10,获取实测锤击数N1,及动力触探试验时的杆长l1,带入步骤S1~S9计算实测锤击数N1实测杆长l1条件下的锤击能E(l1,N1),以及将实测锤击数N1,动力触探标准杆长带入步骤S1~S9计算实测锤击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平,刘慧,付君宜,孙洪,许飞洲,张晋,杨欣,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正建兴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