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洪排涝的中小河流防堵塞生态滤坝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687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可行洪排涝的中小河流防堵塞生态滤坝及使用方法,属于水环境技术领域,包括坝基,所述坝基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坝基的迎水面设置有前置坝体,中间设置生物膜反应器,背水面设置后置坝体,所述前置坝体由格宾石笼构成,格宾石笼内填充有珍珠岩填料或加气砖碎块等轻质滤料,且从迎水面往后,填料的粒径依次减小;所述生物膜反应器,下部沿水流方向平行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接入岸边气泵,实现曝气,依靠微生物的同化、降解净化水质;所述后置坝体成阶梯型,由格宾石笼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纵贯式泄洪通道,可以解决行洪排涝河道内建设生态滤坝影响行洪安全的问题。道内建设生态滤坝影响行洪安全的问题。道内建设生态滤坝影响行洪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行洪排涝的中小河流防堵塞生态滤坝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环境
,涉及河流环境保护,尤其涉及可行洪排涝的中小河流防堵塞生态滤坝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流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水环境破坏,水质恶化现象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河道原位净化技术是解决河流水体污染的有效手段,其中,生态滤坝技术近年来在河流生态治理工程中得到了一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0003]生态滤坝又称透水坝或过滤坝,主要依靠快速渗滤原理和人工湿地原理实现水质的净化,采用砾石和碎石在被污染的河道中人工垒筑坝体,通过石料基质的吸附与过滤以及生物作用净化水质。但是在自然条件下,许多河流具备行洪排涝功能,在河道中建设传统生态滤坝会影响河道行洪,河道防洪安全遭到威胁,这也导致许多生态滤坝工程因无法通过防洪影响评价而难以实施建设。
[0004]此外,河水中含有泥沙等悬浮物,遭到滤坝的拦截后就被吸附在坝体滤料空隙中,极易发生堵塞,堵塞后的生态滤坝就变成溢流坝,失去了原有的净化效果,达不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行洪排涝的中小河流防堵塞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包括坝基,所述坝基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坝基的迎水面设置有前置坝体,中间设置生物膜反应器,背水面设置后置坝体,所述前置坝体由泄洪通道、可调节堰门和格宾石笼构成,格宾石笼内填充有珍珠岩填料或加气砖碎块等轻质滤料,且从迎水面往后,填料的粒径依次减小;所述生物膜反应器设置于生态滤坝中间,由外部框架和内部泄洪通道构成,生物膜反应器下部沿水流方向平行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接入岸边气泵,实现曝气,依靠微生物的同化、降解净化水质,所述泄洪通道为两侧格宾石笼之间的水流通道,通道两侧为C30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壁,混凝土壁厚度为滤坝高度的1/12~1/15之间;所述可调节堰门设置于泄洪通道最前端,固定于混凝土壁上,平时关闭,水流无法进入泄洪通道,当进入汛期,可调节堰门上提打开,用于泄洪;所述后置坝体成阶梯型,由格宾石笼构成,格宾石笼由粒径120

250mm块石填充;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外部框架,所述外部框架内设有生物挂膜填料,所述生物挂膜填料包括透水承载笼和其内部的悬浮填料;所述泄洪通道为C30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水流通道,通道两侧混凝土壁厚度与混凝土壁厚度一致;所述通气管为PE管,布设密度为生态滤坝中部坝体底面积的1/20~1/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行洪排涝的中小河流防堵塞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基由C30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厚度200mm,断面为开口向上的槽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行洪排涝的中小河流防堵塞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格宾石笼的规格为240mm
×
240mm,内装填珍珠岩填料或加气砖碎块等轻质滤料的粒径为100

1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行洪排涝的中小河流防堵塞生态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填料直径为10~12mm,在透水承载笼81内的填充率为70%~80%,通气管的管径为50mm,管壁上均布有圆孔,孔径为8mm,通气管接水泵进行反冲洗时,清除生物膜反应器和坝体内部淤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亮张路浩于鲁冀郦谨范鹏宇胡志操刘思伟刘永涂文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