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双工非线性能量收集中继系统的鲁棒信息传输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682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2
一种全双工非线性能量收集中继系统的鲁棒信息传输方法,由构建传输信号模型、构建信道误差模型、确定非线性能量收集功率、确定最小成功传输速率、确定最大的链路速率、确定系统中断概率和吞吐量步骤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多天线全双工协作中继系统,建立了合理的传输信号模型,提出了一种鲁棒的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传输系统的系统吞吐量,并且随着中继数量的增加可以实现更好的中断性能和系统吞吐量。系统吞吐量。系统吞吐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双工非线性能量收集中继系统的鲁棒信息传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
,具体涉及到多天线全双工中继系统中非线性能量收集辅助的鲁棒信息传输。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绿色通信已成为未来无线网络的一项有前途的技术。在面向绿色通信的系统中,基于能量收集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成为了一种很具有吸引力的提高能量受限无线网络工作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无线能量中继的早期研究中采用时隙转换和功率分割技术设计中继系统,并且在这些系统中采用的是半双工传输模式。近年来,带内全双工传输模式是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缺乏无线频谱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传输方法,与传统的半双工传输模式相比,全双工传输可以使频谱效率提高接近一倍。虽然全双工传输技术可以使频谱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但在中继系统中,中继设备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距离太近,导致两者同时同频工作时会相互产生干扰,这将造成系统性能的衰减。针对这一技术问题,将全双工中继的两端天线造成的自干扰信号视为一种能量,即接收端可以将发射端对其产生的干扰重新进行回收利用,由此原理产生的自能量回收机制,从而进一步增强系统的续航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双工非线性能量收集中继系统的鲁棒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步骤组成:(1)构建传输信号模型传输信号模型由1个源节点S与J个全双工中继节点R
j
、1个目的节点D依次串联构成,j∈{1,2,...,J},J为有限的正整数,在源节点S上设置有M根天线,目的节点D上设置有N根天线,M和N为有限的正整数,每个全双工中继节点R
j
上设置有1根发送天线和1根接收天线,构建成传输信号模型;(2)构建信道误差模型按式(1)确定源节点S到全双工中继节点信道的信道系数按式(1)确定源节点S到全双工中继节点信道的信道系数其中,ε1是第一信道误差系数,ε1∈(0,1),是根据导频辅助方法在每一时隙前估计得出的源节点S到全双工中继节点信道系数、取值为[0.6,1],ω
m
为与信道系数相同分布的误差系数、取值为[0.6,1];按式(2)确定全双工中继节点R
j
到目的节点信道的信道系数到目的节点信道的信道系数其中,ε2是第二信道的误差系数,ε2∈(0,1),是根据导频辅助方法在每一时隙前估计得出的全双工中继节点R
j
到目的节点信道系数、取值为[0.6,1],v
l
为与信道系数相同分布的误差系数、取值为[0.6,1];(3)确定非线性能量收集功率按式(3)确定非线性能量收集功率按式(3)确定非线性能量收集功率其中,ρ是PS协议的功率分割比,ρ∈(0,1),η是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η∈(0,1),|h
RR
|2是中继收发天线之间的自干扰信道系数,|h
RR
|2的取值为[0.6,1],P
th
是非线性能量收集的上限阈值;(4)确定最小成功传输速率按式(4)确定最小成功传输速率按式(4)确定最小成功传输速率按式(4)确定最小成功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远叶嵘泉张雪薇杨随虎卢光跃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