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12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包括污泥池;一级沉淀池,与污泥池连通,一级沉淀池内部设置有斜管填料;二级沉淀池,与一级沉淀池连通,二级沉淀池内部设置有斜管填料;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的底部均设置有集泥斗,集泥斗内部设置有红外感应器,集泥斗上设置有排泥口;三级过滤池,与二级沉淀池连通,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结构,每个限位结构上均安装有过滤模块;清水箱,与三级过滤池连通。该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设置在地下,减少地面占用面积,且过滤模块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损坏时可以随时更换,而且过滤模块通过限位柱固定,但是在弹簧的作用能够对过滤模块进行缓冲,不易损坏,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场地及设备冲洗水、初期雨水、基坑排水等悬浮物(主要成分为泥沙)含量高,现场设置的三级沉淀池水量较大时沉淀效果不明显甚至根本无法实现沉淀效果,达不到临时排水要求,往往导致悬浮物含量很高的泥浆水直接排放至市政管网,造成管道阻塞和水体污染。
[0003]现有的过滤池位于地面,占用空间,且在三级过滤池中,现有技术的过滤模块固定设置在三级过滤池中,导致更换的时候不方便,而且在处理过程中,水流通过过滤模块,由于没有缓冲结构,导致损坏,使用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包括
[0006]污泥池;
[0007]一级沉淀池,与污泥池连通,所述一级沉淀池内部设置有斜管填料;
[0008]二级沉淀池,与一级沉淀池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内部设置有斜管填料;
[0009]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的底部均设置有集泥斗,所述集泥斗内部设置有红外感应器,所述集泥斗上设置有排泥口;
[0010]三级过滤池,与二级沉淀池连通,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结构,每个所述限位结构上均安装有过滤模块;
[0011]清水箱,与三级过滤池连通;
[0012]所述清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清水箱出水口,且清水箱出水口上设置有水质检测探头。
[0013]优选的是,所述污泥池与药剂箱连接,通过加药泵向污泥池添加絮凝剂。
[0014]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三级过滤池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底板,且底板上表面的两端设置有多个限位块。
[0015]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过滤模块包括外边框以及设置在外边框内部的过滤网,所述外边框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壁设置有限位孔。
[0016]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两个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相对的那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凹槽内壁,另一端与限位柱连接,且限位柱与限位孔卡接。
[0017]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污泥池、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过滤池和清水箱的顶端设置有盖板。
[0018]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设置在地下,减少地面占用面积,且过滤模块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损坏时可以随时更换,而且过滤模块通过限位柱固定,但是在弹簧的作用能够对过滤模块进行缓冲,不易损坏,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三级过滤池的俯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过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B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污泥池;2、一级沉淀池;3、二级沉淀池;4、清水箱出水口;5、集泥斗;6、红外感应器;7、排泥口;8、三级过滤池;9、斜管填料;10、清水箱;11、限位块;12、底板;13、过滤模块;131、过滤网;132、外边框;133、限位槽;134、限位孔;14、限位结构;141、连接块;142、凹槽;143、弹簧;144、限位柱;15、水质检测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0]实施例1:
[003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7所示的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包括
[0032]污泥池1与药剂箱连接,通过加药泵向污泥池1添加絮凝剂,污泥池1,其底部设置有斜面,便于污泥流出;
[0033]一级沉淀池2,与污泥池1连通,一级沉淀池2内部设置有斜管填料9,污水从污泥池1的出口进入到一级沉淀池2,一级沉淀池2流向二级沉淀池3的出口设置在斜管填料9的上方;
[0034]二级沉淀池3,与一级沉淀池2连通,二级沉淀池3内部设置有斜管填料9,二级沉淀
池3的进水口出设置有挡板,使得一级沉淀池2流出的污水流入到二级沉淀池3的底部;
[0035]一级沉淀池2、二级沉淀池3的底部均设置有集泥斗5,集泥斗5内部设置有红外感应器6,当红外感应器6感应到污泥时,通过控制系统打开排泥口7,污泥及时排放出去,集泥斗5上设置有排泥口7,排泥口7上设置有阀门;
[0036]三级过滤池8,与二级沉淀池3连通,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结构14,限位结构14包括两个连接块141,两个连接块141相对的那侧设置有凹槽142,凹槽142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43,且弹簧143的一端固定在凹槽142内壁,另一端与限位柱144连接,且限位柱144与限位孔134卡接,每个限位结构14上均安装有过滤模块13,过滤模块13包括外边框132以及设置在外边框132内部的过滤网131,外边框132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槽133,限位槽133内壁设置有限位孔134;
[0037]清水箱10,与三级过滤池8连通;
[0038]清水箱10的底部设置有清水箱出水口4,且清水箱出水口4上设置有水质检测探头15,水质检测探头15连接水质检测仪,实时监测排出的水质。
[0039]实施例2:
[0040]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三级过滤池8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底板12,且底板12上表面的两端设置有多个限位块11,限位块11与限位槽133匹配,使得外边框132两个面的限位槽133沿着限位块11插入,对过滤模块13起到固定作用。
[0041]且污泥池1、一级沉淀池2、二级沉淀池3、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池(1);一级沉淀池(2),与污泥池(1)连通,所述一级沉淀池(2)内部设置有斜管填料(9);二级沉淀池(3),与一级沉淀池(2)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3)内部设置有斜管填料(9);所述一级沉淀池(2)、二级沉淀池(3)的底部均设置有集泥斗(5),所述集泥斗(5)内部设置有红外感应器(6),所述集泥斗(5)上设置有排泥口(7);三级过滤池(8),与二级沉淀池(3)连通,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限位结构(14),每个所述限位结构(14)上均安装有过滤模块(13);清水箱(10),与三级过滤池(8)连通;所述清水箱(10)的底部设置有清水箱出水口(4),且清水箱出水口(4)上设置有水质检测探头(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池(1)与药剂箱连接,通过加药泵向污泥池(1)添加絮凝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元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甦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