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606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其包括熨斗形支撑壳体(1),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上表面上设有照明摄像一体灯(3),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冲水管(4)和一个吸引管(5),所述冲水管(4)的出水端通过位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上的冲水口(6)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吸引管(5)的吸引端通过位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上的吸引口(7)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内部相通。其能够实现单人在充足的亮度下、清晰的视野下的精准操作,从而能够辅助术者更好完成人工耳蜗的植入,造福广大患者。造福广大患者。造福广大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涉及一种人工耳蜗植入相关设备,尤其是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
[0003]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工耳蜗进展很快,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人工耳蜗是目前运用最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
[0004]在植入人工耳蜗时,需要医生选定种植位置后切开头皮,同时需要助手用拉钩提起头皮,以便于医生从切开处侧方进入操作。而且,在医生操作过程中,需要助手通过专用冲洗装置进行冲洗以便于防止骨粉飞扬;还需要助手通过专用吸引装置对手术部位的血液等进行吸引以确保手术部位清洁。因此,整个手术过程中占用人力非常多。
[0005]此外,在植入人工耳蜗时,由于是从侧方目视操作,因此,光线不好、视线也不好,影响手术精准操作。
[0006]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缺陷,迫切需要研制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其能够实现单人在充足的亮度下、清晰的视野下的精准操作,从而能够辅助术者更好完成人工耳蜗的植入,造福广大患者。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其包括熨斗形支撑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的上表面上设有照明摄像一体灯,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冲水管和一个吸引管,所述冲水管的出水端通过位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上的冲水口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的内部相通,所述吸引管的吸引端通过位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上的吸引口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的内部相通。
[0010]优选地,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上还设有接线管。
[0011]优选地,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的外形尺寸如下:长度为40mm;宽度:后端为32mm、前端是R2;高度:后端为21mm、前端是R2;下边框弧度为R300;前上端弧度为R100。
[0012]优选地,所述照明摄像一体灯的安装位置为: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的由后端向前14mm处、两侧分别向内14.5mm处。
[0013]优选地,所述照明摄像一体灯的直径为3mm。
[0014]优选地,所述照明摄像一体灯的摄像分辨率为16万像素。
[0015]优选地,所述冲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的由后向前35mm处。
[0016]优选地,所述冲水管的直径为1.8mm。
[0017]优选地,所述吸引管的吸引端设置在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的由后向前38.5mm处。
[0018]优选地,所述吸引管的直径为1.8mm。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中的一者或多者:
[0020]1、其能够撑起乳突表面肌皮瓣,从而能够为术者提供开阔的操作空间。
[0021]2、其具有照明和摄像功能,能够为术者提供充足的亮度和清晰的视野,从而能够确保手术精准操作。
[0022]3、其冲水管可持续冲洗,从而能够防止手术过程中的骨粉飞扬。
[0023]4、其吸引管可持续吸引,从而能够确保手术部位清洁。
[0024]5、在其辅助下,不需要助手,使得医生单人即可实现人工耳蜗的植入,节省了人力。
[0025]6、其能够辅助术者更好的完成人工耳蜗植入,造福广大患者。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的前视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的后视图。
[0029]图4和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的尺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的内容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其能够实现单人在充足的亮度下、清晰的视野下的精准操作,从而能够辅助术者更好完成人工耳蜗的植入,造福广大患者。
[0032]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包括熨斗形支撑壳体1。
[0033]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外形类似于一个熨斗,但是,其是空心的,并且没有下底和后盖。
[0034]如图4和5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外形尺寸具体为:长度为40mm。宽度:后端宽度为32mm;前端是R2,也就是,前端是半径为2mm的圆角。高度:后端厚度为21mm;前端是R2,也就是,前端是半径为3mm的圆角。下边框弧度为R300,也就是,下边框是半径为300mm的圆弧段。前上端弧度为R100,也就是,前上端是半径为200mm的圆弧段。
[0035]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上述外形尺寸的熨斗形支撑壳体能够更好地撑起乳突表面肌皮瓣,而且,不会对手术部位造成不利影响。
[0036]其中,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上还设有接线管2。优选地,所述接线管2位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中心,使得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相对于所述接线管2对称。
[0037]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上表面上设有照明摄像一体灯3。优选地,所述照明摄像一体灯3设置在所述接线管2上。所述照明摄像一体灯3的接线从所述接线管2中穿过,以便于与外部电源、控制器、显示器等相连。
[0038]所述照明摄像一体灯3是集成了照明和摄像的一体化集成结构,能够提供照明、拍照和摄像等功能。这样,通过所述照明摄像一体灯3,能够为术者提供充足的亮度和清晰的视野,从而能够确保手术精准操作。
[0039]如图4和5所示,优选地,所述照明摄像一体灯3的安装位置为: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由后端向前14mm处、两侧分别向内14.5mm处。这样,所述照明摄像一体灯3的直径为3mm。
[0040]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上述安装位置使得所述照明摄像一体灯3能够提供最好的照明效果和拍摄效果,从而能够为术者提供最好的照明亮度和最清晰的手术视野。
[0041]更优选地,所述照明摄像一体灯3的摄像分辨率为16万像素。这样,其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和视频,以便于术者进行手术操作。
[004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冲水管4和一个吸引管5。
[0043]其中,所述冲水管4的出水端通过位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上的冲水口6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冲水管4的进水端可以通过接头与水管相连。由此,通过所述冲水管4可以对手术部位持续冲洗,从而能够防止手术过程中的骨粉飞扬。
[0044]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冲水管4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由后向前35mm处。更优选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其包括熨斗形支撑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上表面上设有照明摄像一体灯(3),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冲水管(4)和一个吸引管(5),所述冲水管(4)的出水端通过位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上的冲水口(6)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吸引管(5)的吸引端通过位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上的吸引口(7)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内部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上还设有接线管(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熨斗形支撑壳体(1)的外形尺寸如下:长度为40mm;宽度:后端为32mm、前端是R2;高度:后端为21mm、前端是R2;下边框弧度为R300;前上端弧度为R1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耳蜗植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摄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波徐磊罗建芬樊兆民刘建国张石如申屠新春郭付郑剑平洪丹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山东省耳鼻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