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90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晶体,人工晶体包括光学部以及与光学部连接的支撑襻,其中光学部用于汇聚光线到视网膜上,光学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进一步地,后表面的边缘设有朝远离后表面方向凸起的凸台。支撑襻用于在人工晶体植入后支撑光学部以将人工晶体稳定在眼囊中,支撑襻包括主体段以及过渡段,过渡段的一端与光学部连接,过渡段的另一端与主体段,过渡段的厚度由靠近光学部的一端到靠近主体段的一端朝对应后表面的一侧逐渐增加,使得过渡段对应后表面的一侧形成过渡斜面。上述人工晶体避免了支撑襻粘黏在光学部上,保证被折叠的人工晶体在植入后能自由展开恢复为初始状态,进而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进而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进而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晶体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晶体。

技术介绍

[0002]晶状体是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晶状体的作用是将进入眼内的光线折射并聚焦至视网膜上,从而产生清晰的视觉效果。因各种内外因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其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如此会阻碍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上,引发视物模糊,该病症被称为白内障。目前,通过手术更换人工晶体仍是有效的白内障治疗手段。人工晶体是由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透镜,当其由软性材料制成时,可以在折叠或卷曲后经过一个较小的切口植入眼内,人工晶体被植入到眼内后,能自动展开恢复其初始形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切口小,具有降低患者痛苦的优势。
[0003]人工晶体由于其柔软性且具有一定粘性,在折叠或卷曲人工晶体器时,人工晶体器的支撑结构容易与光学区粘黏在一起,导致人工晶体被植入到眼内后,无法正常展开,从而影响人工晶体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降低人工晶体器在折叠或卷曲后其支撑结构粘黏至光学区而无法展开的问题,提供一种人工晶体。
[0005]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一种人工晶体,包括:
[0006]光学部,所述光学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所述后表面的边缘设有朝远离所述后表面方向凸起的凸台;以及,
[0007]支撑襻,所述支撑襻包括主体段以及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光学部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段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厚度由靠近所述光学部的一端到靠近所述主体段的一端朝对应所述后表面的一侧逐渐增加,使得所述过渡段对应所述后表面的一侧形成过渡斜面。
[0008]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襻弯曲设置,所述支撑襻远离所述光学部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平面以及第一曲面,所述过渡段与所述主体段的交接处相比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的拐角处更靠近所述光学部。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面形成有凹凸不平的波浪结构。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襻的侧壁相对所述前表面到所述后表面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支撑襻的侧壁形成用于脱模的拔模角。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拔模角的范围为:0
°
~15
°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襻对应所述前表面一侧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襻对应所述后表面一侧的宽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相对所述后表面高度范围为0.05mm

0.60mm。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边缘棱角为直角。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的宽度由靠近所述光学部的一端到靠近所述主体段的一端逐渐减小。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襻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支撑襻以所述光学部的中心为基准圆周对称设置。
[0018]上述人工晶体通过使过渡段的厚度由靠近光学部的一端到靠近主体段的一端逐渐增加,从而在满足支撑襻支撑强度的同时起到减薄光学部的目的,使得人工晶体更易于被弯曲折叠至推注器中。并且过渡段的厚度增加方向朝向对应后表面的一侧,使得过渡段对应后表面的一侧形成过渡斜面,从而在折叠时支撑襻能更倾向于向后表面折叠,并且由于光学部后表面的边缘设有凸台,当支撑襻被折叠至光学部的后表面后,凸台与过渡斜面抵接能使得支撑襻与光学部后表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避免了支撑襻粘黏在光学部上,保证被折叠的人工晶体在植入后能自由展开恢复为初始状态,进而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此外,通过在光学部的后表面的边缘设置凸台,凸台能在光学部的后表面与后囊膜之间形成一圈阻隔结构,从而阻挡上皮细胞在人工晶体植入后增殖到光学部的后表面和后囊膜上,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后囊混浊等白内障手术后并发症。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一实施例的人工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所示的人工晶体的正视图;
[0023]图3为图1中所示的人工晶体的后视图;
[0024]图4为图1中所示的人工晶体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中所示的人工晶体的侧视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光学部;11、前表面;12、后表面;13、凸台;20、支撑襻;201、过渡段;202、主体段;21、过渡斜面;22、第一平面;23、第一曲面;24、拐角处;25、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参阅图1到图3,一实施例的人工晶体包括光学部10以及与光学部10连接的支撑襻
20,其中光学部10用于汇聚光线到视网膜上,光学部10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11以及后表面12,在本实施例的人工晶体中,前表面11应理解为人工晶体插入眼囊内后靠近眼角膜侧的面,后表面12应理解为人工晶体插入眼囊内后靠近视网膜侧的面。进一步地,后表面12的边缘设有朝远离后表面12方向凸起的凸台13。支撑襻20用于在人工晶体植入后支撑光学部10以将人工晶体稳定在眼囊中,支撑襻20包括主体段202以及过渡段201,过渡段201的一端与光学部10连接,过渡段201的另一端与主体段202连接。结合图4,过渡段201的厚度由靠近光学部10的一端到靠近主体段202的一端朝对应后表面12的一侧逐渐增加,使得过渡段201对应后表面12的一侧形成过渡斜面2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段201对应后表面12一侧的表面为倾斜面,过渡段201与前表面11同侧的第一面与前表面11间的垂直距离保持不变,以形成平坦面。过渡段201与后表面12同侧的第二面与后表面12间的垂直距离由靠近光学部10的一端到靠近主体段202的一端逐渐减小,即过渡段201的厚度m总体由靠近光学部10的一端到靠近主体段202的一端逐渐增加,厚度增加方向(即由薄到厚的变化方向)朝向位于后表面12的一侧,参见图5,其中过渡段201的厚度m指的是过渡段201与前表面11同侧的第一面到过渡段201与后表面12同侧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部,所述光学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所述后表面的边缘设有朝远离所述后表面方向凸起的凸台;以及,支撑襻,所述支撑襻包括主体段以及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光学部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段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厚度由靠近所述光学部的一端到靠近所述主体段的一端朝对应所述后表面的一侧逐渐增加,使得所述过渡段对应所述后表面的一侧形成过渡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襻弯曲设置,所述支撑襻远离所述光学部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平面以及第一曲面,所述过渡段与所述主体段的交接处相比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的拐角处更靠近所述光学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形成有凹凸不平的波浪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襻的侧壁相对所述前表面到所述后表面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永森吴宏流陈齐欧张劼常兆华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视神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