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662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包括充气装置主体,所述充气装置主体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气囊主体,所述气囊主体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气囊主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气囊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第一气囊内壁的一侧连接有气囊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囊主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连接管道和气囊弹簧的设置,压缩气囊时,储气腔里的空气经过空气通道到达气室,这时密封圈被紧紧压在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密封圈被压在滑动杆上往泄气口的方向的通道被切断,气室里的空气就只能通过进气口进入气袋,完成给气袋充气,从而达到了将装置一侧按压气囊对顶部的气袋快速充气的效果。一侧按压气囊对顶部的气袋快速充气的效果。一侧按压气囊对顶部的气袋快速充气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可充放气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消费者对产品的便携要求的提高,充气类的结构是非常符合这样的需求,为能实现快速充气和放气的要求,本产品手动充气泵能实现这样的功能,且结构简单,无需电源。
[0003]现有技术中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0004]1、使用时,工作人员需要对装置快速充放气体,但现有的大多数装置在使用时的操作较为繁杂,且需要通过接通电源将其充放气体,导致其使用环境较为受限,需要进一步改进;
[0005]2、使用时,工作人员需要将装置一侧的气袋快速充气,但大多数装置的使用效果较差,且对内部的控制效果较差,导致内部的气体造成泄露,难以快速充气,需要进行改进;
[0006]3、使用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内部的气囊回弹迅速,但大多数装置内部的气囊需要人工手动抠出,导致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较低,需要对其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包括充气装置主体,所述充气装置主体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气囊主体,所述充气装置主体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组件,所述充气装置主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主体;
[0009]所述气囊主体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气囊主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气囊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第一气囊内壁的一侧连接有气囊弹簧,且气囊弹簧的底端连接于第二气囊的内壁。
[0010]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组件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密封圈。
[0011]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密封圈,所述第二单向密封圈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通气杆,且通气杆表面的一侧插接与上盖的内壁。
[0012]优选的,所述上盖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底盖,且滑动杆底盖固定连接于充气装置主体的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主体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套框,所述第一安装套框顶部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顶部的一侧插接有滑动杆盖,所述滑动杆盖顶部的中部开设有泄气口。
[0014]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盖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表面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安装套框的内壁。
[0015]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主体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且衔接板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气囊主体的表面,所述充气装置主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套框,所述第二安装套框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气套管,且通气套管的前端固定连接于连接管道的尾端,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套。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内壁的一侧连接有密封圈预压弹簧,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上盖气孔,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位,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内壁的另一侧开设有气室,所述第二安装套框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
[0017]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主体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杆,所述连接套杆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杆气口,所述连接套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技术通过气囊主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连接管道和气囊弹簧的设置,压缩气囊时,储气腔里的空气经过空气通道到达气室,这时密封圈被紧紧压在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密封圈被压在滑动杆上往泄气口的方向的通道被切断,气室里的空气就只能通过进气口进入气袋,完成给气袋充气,从而达到了将装置一侧按压气囊对顶部的气袋快速充气的效果,且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0020]2、本技术通过滑动杆组件、上盖、第一单向密封圈、第二单向密封圈、通气杆和滑动杆底盖的设置,通过泄气口到达外界,完成泄气过程,在此过程中,滑动杆上的气孔是在密封圈下方,从而达到了将装置整体进行快速充放气体的效果,且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0021]3、本技术通过充气装置主体、第一安装套框、滑动杆盖、连接弹簧、密封圈预压弹簧、上盖气孔、密封位、气室和进气口的设置,密封圈和滑动杆形成的密封位被顶开,空气顺利进入气室;此时滑动杆的气孔是在密封圈上方,同时一部分空气通过滑动杆底盖气口进入气室,再到达储气腔,再次压缩气囊时,储气腔里的空气经过空气通道到达气室,这时密封圈被紧紧压在滑动杆上,滑动杆上密封圈被压在滑动杆上往泄气口的方向的通道被切断,从而达到了对顶部的气袋快速充气的效果,且课对气体的充放控制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立体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充气装置主体结构立体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上盖结构立体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气囊主体结构立体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密封圈主体结构立体图;
[0028]图7为本技术的密封位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的连接管道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充气装置主体;2、气囊主体;3、滑动杆组件;4、密封圈主体;101、第一安装套框;102、滑动杆盖;103、泄气口;104、连接弹簧;105、衔接板;106、第二安装套框;107、通气套管;108、固定底座;109、密封圈预压弹簧;1010、上盖气孔;1011、密封位;1012、气室;
1013、进气口;201、第一气囊;202、第二气囊;203、连接管道;204、气囊弹簧;301、上盖;302、第一单向密封圈;303、第二单向密封圈;304、通气杆;305、滑动杆底盖;401、连接套杆;402、滑动杆气口;403、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请参阅图1和图2和图5和图8,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
[0032]包括充气装置主体1,充气装置主体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气囊主体2,充气装置主体1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组件3,充气装置主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主体4,气囊主体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201,气囊主体2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202,气囊主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203,第一气囊201内壁的一侧连接有气囊弹簧204,且气囊弹簧204的底端连接于第二气囊202的内壁;
[0033]使用时,当被按压的气囊恢复到初始状态时,首先外界空气通过泄气口103,上盖气孔1010,经过密封圈到气室1012,再经过空气通道进入储气腔里;这是通过气囊产生负压将外面的空气吸入储气腔里,在这一过程中,密封圈和滑动杆形成的密封位1011被顶开,空气顺利进入气室1012;此时滑动杆的气孔是在密封圈上方,同时一部分空气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包括充气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主体(1)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气囊主体(2),所述充气装置主体(1)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组件(3),所述充气装置主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主体(4);所述气囊主体(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201),所述气囊主体(2)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202),所述气囊主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道(203),所述第一气囊(201)内壁的一侧连接有气囊弹簧(204),且气囊弹簧(204)的底端连接于第二气囊(202)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组件(3)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盖(301),所述上盖(30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密封圈(3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密封圈(303),所述第二单向密封圈(303)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通气杆(304),且通气杆(304)表面的一侧插接与上盖(301)的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01)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底盖(305),且滑动杆底盖(305)固定连接于充气装置主体(1)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放气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主体(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套框(101),所述第一安装套框(101)顶部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顶部的一侧插接有滑动杆盖(102),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剑寒王桂水周军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蒙发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