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64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包括连接套,连接套的内部两端安装有连接环,两端连接环的内部分别安装有插槽线缆和插头线缆,插槽线缆和插头线缆的外端都固定有架体,架体的外侧壁固定有筒体,架体的内部下方滑动连接有第一凹块,第一凹块的顶部固定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外圈套有第二凹块,螺纹杆的外圈螺纹连接有旋钮螺杆,连接套的内部两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环,架体和筒体互相垂直,插槽线缆的一端外侧壁固定有销孔,插头线缆的一端外侧壁固定有插销,解决了目前连接器中根据不同的型号,其内导体大小是固定的,不能根据线缆内芯的尺寸而调整,导致线缆内芯与内导体的连接不够紧凑的问题。线缆内芯与内导体的连接不够紧凑的问题。线缆内芯与内导体的连接不够紧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主要是应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成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相关技术中的电连接器由固定端电连接器,即阴接触件,和自由端电连接器,即阳接触件组成,插座通过其方盘固定在用电部件上,插头一般接线缆,再通过插头插入到插座内实现电路连通。目前连接器中根据不同的型号,其内导体大小是固定的,这样就导致与线缆内芯相连时,不能根据线缆内芯的尺寸而调整,当遇到线缆内芯稍细的情况时,线缆内芯与内导体的连接不够紧凑,就影响整个连接器的使用稳定性;针对目前的连接器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连接器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与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具有可根据线缆内芯的尺寸而调整,提高线缆内芯与内导体的连接紧凑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两端安装有连接环,两端所述连接环的内部分别安装有插槽线缆和插头线缆,所述插槽线缆和插头线缆的外端都固定有架体,所述架体的外侧壁固定有筒体,所述架体的内部下方滑动连接有第一凹块,所述第一凹块的顶部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圈套有第二凹块,所述螺纹杆的外圈螺纹连接有旋钮螺杆。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套的内部两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环。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架体和筒体互相垂直,且筒体贯穿架体的内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槽线缆和插头线缆的外圈套有密封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槽线缆的一端外侧壁固定有销孔,所述插头线缆的一端外侧壁固定有插销。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上半部分为螺纹槽结构,下半部分为光滑结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旋钮螺杆配合螺纹杆带动第一凹块向上运动,同时旋钮螺杆推动第二凹块向下运动,从而将插槽线缆夹持固定,从而可根据线缆内芯的尺寸而调整,使得线缆内芯与内导体的连接紧凑,提高整个连接器的使用稳定性。
[0011]通过连接环用于保护插槽线缆和插头线缆的连接处,避免与外界接触磨损。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连接器内部线缆立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架体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凹块立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连接套;2、连接环;3、插槽线缆;4、插头线缆;5、架体;6、筒体;7、第一凹块;8、螺纹杆;9、第二凹块;10、旋钮螺杆;11、密封圈;12、销孔;13、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包括连接套1,连接套1的内部两端安装有连接环2,两端连接环2的内部分别安装有插槽线缆3和插头线缆4,插槽线缆3和插头线缆4的外端都固定有架体5,架体5的外侧壁固定有筒体6,架体5的内部下方滑动连接有第一凹块7,第一凹块7的顶部固定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外圈套有第二凹块9,螺纹杆8的外圈螺纹连接有旋钮螺杆10,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转动旋钮螺杆10配合螺纹杆8带动第一凹块7向上运动,同时旋钮螺杆10推动第二凹块9向下运动,从而将插槽线缆3夹持固定。
[0021]具体的,连接套1的内部两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环2,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环2用于保护插槽线缆3和插头线缆4的连接处,避免与外界接触磨损。
[0022]具体的,架体5和筒体6互相垂直,且筒体6贯穿架体5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使得第二凹块9和第一凹块7在筒体6的内部垂直运动,从而使第二凹块9和第一凹块7夹紧时与插槽线缆3更为贴合。
[0023]具体的,插槽线缆3和插头线缆4的外圈套有密封圈11,本实施例中提高插槽线缆3和插头线缆4与连接环2之间的密封性。
[0024]具体的,插槽线缆3的一端外侧壁固定有销孔12,插头线缆4的一端外侧壁固定有插销13,本实施例中当插头线缆4的一端插入插槽线缆3的一端连接时,同时插头线缆4上的插销13插入插槽线缆3上的销孔12,使得插槽线缆3和插头线缆4连接更为牢固。
[0025]具体的,螺纹杆8的外壁上半部分为螺纹槽结构,下半部分为光滑结构,本实施例中使得旋钮螺杆10与螺纹杆8螺纹连接,第一凹块7与螺纹杆8为主动连接。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插头线缆4的一端插入插槽线缆3的一端连接时,同时插头线缆4上的插销13插入插槽线缆3上的销孔12,使得插槽线缆3和插头线缆4连接更为牢固,再转动连接套1至两端的连接环2之间,保护插槽线缆3和插头线缆4的连接处,避免与外界接触磨损;最后转动旋钮螺杆10配合螺纹杆8带动第一凹块7向上运动,同时
旋钮螺杆10推动第二凹块9向下运动,从而将插槽线缆3夹持固定,从而可根据线缆内芯的尺寸而调整。
[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包括连接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的内部两端安装有连接环(2),两端所述连接环(2)的内部分别安装有插槽线缆(3)和插头线缆(4),所述插槽线缆(3)和插头线缆(4)的外端都固定有架体(5),所述架体(5)的外侧壁固定有筒体(6),所述架体(5)的内部下方滑动连接有第一凹块(7),所述第一凹块(7)的顶部固定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外圈套有第二凹块(9),所述螺纹杆(8)的外圈螺纹连接有旋钮螺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型浮动内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1)的内部两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士军龚俊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博罗仕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