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排杯装置的送杯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63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排杯装置的送杯机构,包括反应杯通道,该反应杯通道被构造为使反应杯能够以单杯方式逐个通过;设置在反应杯通道末端的送杯座,其具有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以及能够带动送杯座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运动的驱动部件,当送杯座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夹臂将反应杯保持在反应杯通道末端,送杯座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夹臂释放前一反应杯,第二夹臂将后一反应杯保持在反应杯通道内,送杯座回复至第一姿态时,第二夹臂释放反应杯至第一夹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反应杯通道逐个输送反应杯,并利用驱动部件带动位于反应杯通道末端的送杯座运动,从而将反应杯通道内的反应杯按照设定频率逐一向外输送。的反应杯按照设定频率逐一向外输送。的反应杯按照设定频率逐一向外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自动排杯装置的送杯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机构,尤其是用于自动排杯装置的送杯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体外诊断设备通常利用反应杯装载样本进行检测,反应杯一般需要预先整齐码放到反应杯托架后,作为耗材装入设备中。目前,将反应杯装入反应杯托架的排杯过程通常依靠人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会增加反应杯被污染的风险。但由于反应杯的结构特殊,目前尚无能够进行自动排杯的相关专门设备,其中,如何保证将反应杯逐一输送到指定位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排杯装置的送杯机构,能够按照设定频率,逐一向外输送反应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自动排杯装置的送杯机构,包括反应杯通道,该反应杯通道被构造为使反应杯能够以单杯方式逐个通过;设置在反应杯通道末端的送杯座,其具有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以及能够带动送杯座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运动的驱动部件,当送杯座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夹臂将反应杯保持在反应杯通道末端,送杯座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夹臂释放前一反应杯,第二夹臂将后一反应杯保持在反应杯通道内,送杯座回复至第一姿态时,第二夹臂释放反应杯至第一夹臂。
[0006]根据上述结构,整齐排列的反应杯逐个依次通过反应杯通道,驱动部件按照设定节拍,使送杯座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往复运动,每次动作会从反应杯通道释放出一个反应杯,从而实现逐一向外输送反应杯,以便进行自动排杯。
[0007]作为优选,所述反应杯通道形成于支撑板上,并竖直设置,这样反应杯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反应杯通道进行输送,而无需配置额外的输送结构。
[0008]为了实现对送杯座运动的精确控制,所述驱动部件优选为步进电机,能够带动送杯座以转动方式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运动。
[000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可滑动地安装有滑动座,滑动座具有延伸至反应杯通道顶端的压板,所述送杯座转动时能够带动滑动座沿支撑板上下升降滑动。根据上述结构,送杯座转动时,能够带动滑动座升降,利用位于反应杯通道顶端的压板向下推动反应杯,防止反应杯在反应杯通道内出现卡滞。
[0010]作为优选,所述送杯座上固定有推动部件,该推动部件设有引导弧面,所述滑动座下端安装有与引导弧面滚动配合的轴承,借助该结构能够简单可靠地实现滑动座与送杯座的联动,并确保运动顺畅,减小冲击。
[0011]作为优选,所述送杯座包括座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由该座体面向反应杯通道一侧表面向外延伸形成,并且第一夹臂的长度大于第二夹臂的长度。依靠两个不同长度的
夹臂,能够确保送杯座在不同姿态时,伸入或退出反应杯通道,以保持或释放对应的反应杯。
[0012]作为优选,所述反应杯通道末端配置有光纤传感器,用以感应是否有反应杯从反应杯通道末端送出。
[0013]有益效果:
[001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用于自动排杯装置的送杯机构,通过反应杯通道配合其末端的送杯座的运动,能够将反应杯通道内的反应杯按照设定频率逐一向外输送。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送杯机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送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送杯座处于第一姿态时,送杯机构的纵向剖视图;
[0018]图4为送杯座处于第二姿态时,送杯机构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诸如前、后、上、下等用语是为了表述各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如图中所示。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外,此类空间位置关系相关的用语还涵盖了设备在使用或操作过程中的不同方位。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示例,而本技术并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0020]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自动排杯装置的送杯机构,包括一支撑板1,该支撑板1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反应杯通道A,支撑板1前侧表面在临近反应杯通道A末端,即图中下端的位置安装有送杯座2,该送杯座2通过与其固定的转轴25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支撑板1上,转轴25通过位于送杯座2两侧并与支撑板1固定的两个转轴支座11安装到支撑板1上,转轴25一端通过联轴器31连接有驱动部件3,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3优选为步进电机,固定到支撑板1一侧外缘,能够驱动转轴25转动,从而带动送杯座2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往复转动。
[0021]支撑板1在送杯座2同侧的上方还安装有滑动座4,该滑动座4的安装位置与反应杯通道A对应,能够沿图中竖直方向上下滑动,并具有延伸至反应杯通道A顶端的压板41,送杯座2转动时能够同步带动滑动座4升降。
[0022]图2示出了送杯座2的具体结构,包括座体20,座体20前侧具有由该座体1表面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前端呈U型的槽状结构,与反应杯上端尺寸相匹配,第一夹臂21位于座体20下端,第二夹臂22位于座体20上端,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之间的中部区域设有用于固定转轴25的嵌合部2a。
[0023]座体20后侧固定有推动部件23,该推动部件23上端伸出座体20,并设有引导弧面24,滑动座下端可转动地安装有轴承42,该轴承42抵接到引导弧面24上,并与引导弧面24滚动配合,从而实现送杯座2与滑动座4的同步运动。
[0024]图3和图4分别展示了送杯座2处于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时,上述送杯机构的纵向剖视图,为方便示意,图中示出了反应杯6沿反应杯通道A进行输送的使用状态,由图中可以看出,反应杯通道A与反应杯6的宽度相适应,允许多个反应杯6以单列方式逐个通过。支撑
板1上固定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轨道12,滑动座4上固定有滑块43,滑块43与轨道12滑动配合,压板41位于反应杯通道A顶端,滑动座4沿滑块43上下滑动时,压板41通过接触到处于反应杯通道A顶端的反应杯6,从而推动反应杯通道A中的所有反应杯6沿着反应杯通道A输送,避免出现卡滞。
[0025]支撑板1在对应反应杯通道A末端的位置还安装有光纤传感器5,用以检测是否有反应杯6从反应杯通道A末端被送出。
[0026]由图3可以看出,送杯座2处于第一姿态时,座体20大致呈竖直状态,第一夹臂21此时伸入反应杯通道A末端,并限制住位于反应杯通道A最底端的一个反应杯6,使其不会向下掉出反应杯通道A,进而将之后的各反应杯6一并保持在反应杯通道A内。第二夹臂22处于反应杯通道A外不干涉反应杯6输送的位置,滑动座4下端的轴承42此时位于引导弧面24的顶端。
[0027]参照图4,此时送杯座2处于第二姿态,相对于第一姿态,座体20以转轴25为转动中心沿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第一夹臂21从反应杯通道A退出,解除对反应杯通道A最底端反应杯6的限制,使其可以自由下落,而第二夹臂22同步进入到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排杯装置的送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杯通道(A),该反应杯通道(A)被构造为使反应杯能够以单杯方式逐个通过;送杯座(2),其设置在反应杯通道(A)末端,并具有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以及驱动部件(3),该驱动部件(3)能够带动送杯座(2)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运动,当送杯座(2)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夹臂(21)将反应杯保持在反应杯通道(A)末端,送杯座(2)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夹臂(21)释放前一反应杯,第二夹臂(22)将后一反应杯保持在反应杯通道(A)内,送杯座(2)回复至第一姿态时,第二夹臂(22)释放反应杯至第一夹臂(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杯装置的送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通道(A)形成于支撑板(1)上,并竖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排杯装置的送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为步进电机,能够带动送杯座(2)以转动方式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胜胡亮王永东余农张宁
申请(专利权)人:科来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