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粘混纺双轴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59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涤粘混纺双轴面料,由经丝和纬丝通过双经轴织机织造沉浮交织而成,经丝包括甲经、乙经,甲经采用涤粘混纺纱,乙经采用有光涤纶拉伸变形丝,纬丝采用有光涤纶拉伸变形丝,其中,在经向上甲经与乙经的数量比为4: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有光涤纶拉伸变形丝作为纬丝,可以使面料保持涤纶的坚牢、抗皱、尺寸稳定,可洗可穿性强的特点,由于粘胶纤维的混入,改善了织物的透气性,提高了抗熔孔性,降低了织物的起毛起球性和抗静电现象,还可以让面料具备光泽,可以作为当下年轻人的西服材质的选择,具有时尚感,同时通过控制涤纶拉伸变形丝的配比,在性能优异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涤粘混纺双轴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涤粘混纺双轴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面料的不同性能不同风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见衣服面料有涤纶、粘纤,涤纶特点是挺括不皱,强度高、耐冲击性好,织物易洗快干,保形性好,但吸湿性很差,染色困难。粘纤的特点是吸湿易染,穿着舒适感好,但其弹性差,不耐水洗,尺寸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涤粘混纺双轴面料,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涤粘混纺双轴面料,由经丝和纬丝通过双经轴织机织造沉浮交织而成,所述经丝包括甲经、乙经,所述甲经采用涤粘混纺纱,所述乙经采用有光涤纶拉伸变形丝,所述纬丝采用有光涤纶拉伸变形丝,其中,在经向上所述甲经与所述乙经的数量比为4:1。
[0006]优选地,所述甲经的规格为T/R40S/2并加S捻,所述乙经的规格为t150d/48f

DTY有光

6T/Z。
[0007]优选地,所述纬丝的规格为t150d/48f

DTY有光

6T/Z。
[0008]优选地,所述涤粘混纺双轴面料具有多个组织单元,每个所述组织单元中具有55根并列排布的所述经丝和11根并列排布的所述纬丝,其中从左至右、从下至上排列:第一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六上一下三上一下,第二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二上一下六上一下一上,第三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五上,第四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四上一下三上一下二上,第五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六上一下三上,第六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三上一下六上一下,第七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二上一下三上一下四上,第八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五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九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六上一下二上,第十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三上一下六上,第十一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
[0009]第十二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六上一下三上一下,第十三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二上一下六上一下一上,第十四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五上,第十五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四上一下三上一下二上,第十六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六上一下三上,第十七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三上一下六上一下,第十八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二上一下三上一下四上,第十九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五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二十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六上一下二上,第二十一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三上一下六上,第二十二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
[0010]第二十三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六上一下三上一下,第二十四根所述经丝的
组织点依次为二上一下六上一下一上,第二十五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五上,第二十六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四上一下三上一下二上,第二十七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六上一下三上,第二十八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三上一下六上一下,第二十九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二上一下三上一下四上,第三十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五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三十一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六上一下二上,第三十二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三上一下六上,第三十三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
[0011]第三十四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六上一下三上一下,第三十五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二上一下六上一下一上,第三十六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五上,第三十七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四上一下三上一下二上,第三十八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六上一下三上,第三十九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三上一下六上一下,第四十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二上一下三上一下四上,第四十一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五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四十二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六上一下二上,第四十三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三上一下六上,第四十四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
[0012]第四十五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六上一下三上一下,第四十六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二上一下六上一下一上,第四十七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五上,第四十八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四上一下三上一下二上,第四十九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六上一下三上,第五十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三上一下六上一下,第五十一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二上一下三上一下四上,第五十二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五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五十三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上一下六上一下二上,第五十四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一下三上一下六上,第五十五根所述经丝的组织点依次为三上一下三上一下三上。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组织单元从左至右、从下至上: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第六根、第七根、第八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二根、第十三根、第十四根、第十六根、第十七根、第十八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二根、第二十三根、第二十四根、第二十六根、第二十七根、第二十八根、第二十九根、第三十一根、第三十二根、第三十三根、第三十四根、第三十六根、第三十七根、第三十八根、第三十九根、第四十一根、第四十二根、第四十三根、第四十四根、第四十六根、第四十七根、第四十八根、第四十九根、第五十一根、第五十二根、第五十三根、第五十四根所述经丝为所述甲经,第五根、第十根、第十五根、第二十根、第二十五根、第三十根、第三十五根、第四十根、第四十五根、第五十根、第五十五根所述经丝为所述乙经。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涤粘混纺双轴面料,其经丝包括甲经和乙经,并通过双经轴织机将经丝和纬丝织成面料,采用涤粘混纺纱作为甲经,采用有光涤纶拉伸变形丝作为乙经,并且甲经乙经的比例为4:1,采用有光涤纶拉伸变形丝作为纬丝,可以使面料保持涤纶的坚牢、抗皱、尺寸稳定,可洗可穿性强的特点,由于粘胶纤维的混入,改善了织物的透气性,提高了抗熔孔性,降低了织物的起毛起球性和抗静电现象,还可以让面料具备光泽,可以作为当下年轻人的西服材质的选择,具有时尚感,同时通过控制涤纶拉伸变形丝的配比,
在性能优异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涤粘混纺双轴面料的组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以上附图中:11、甲经;12、乙经;2、纬丝;
[0018]301、第一根经丝;302、第二根经丝;303、第三根经丝;304、第四根经丝;305、第五根经丝;306、第六根经丝;307、第七根经丝;308、第八根经丝;309、第九根经丝;310、第十根经丝;311、第十一根经丝;312、第十二根经丝;313、第十三根经丝;31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粘混纺双轴面料,由经丝和纬丝通过双经轴织机织造沉浮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丝包括甲经、乙经,所述甲经采用涤粘混纺纱,所述乙经采用有光涤纶拉伸变形丝,所述纬丝采用有光涤纶拉伸变形丝,其中,在经向上所述甲经与所述乙经的数量比为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粘混纺双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经的规格为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焱张玉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科达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