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送丝装置及油气井下脉冲放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495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下脉冲作业送丝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送丝装置及油气井下脉冲放电机,自动送丝装置包括主下电极和用于与油气井下脉冲放电机的电容器电性连接的主上电极,还包括用于放卷金属丝的供丝轮,供丝轮放出的金属丝从主下电极穿过并与主上电极相抵;承力件,承力件设于主下电极的侧下方,用于承受金属丝爆炸产生向下的冲击力;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承力件和供丝轮,以将冲击力传递到供丝轮,使供丝轮转动从而放出金属丝;第一储能部件,第一储能部件设于承力件的下方,用于使承力件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外部电器器件提供控制信号,也无需为供丝轮提供动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送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送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送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送丝装置及油气井下脉冲放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井下脉冲作业送丝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送丝装置及油气井下脉冲放电机。

技术介绍

[0002]油气井下脉冲放电产生冲击波可以解堵除垢,改造储层,达到增产增注的效果,因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脉冲放电电极之间增设金属丝、通过脉冲放电激发金属丝爆炸,可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增强脉冲放电作用效果,油气井下脉冲放电产生冲击波的一般过程为通过地面电源给位于油气井下的电容器充电,当电容储存的能量达到设定值后,触发开关,将电容能量通过电极释放,转化为冲击波。金属丝作为消耗品在每次脉冲放电后会汽化消失,因此需要在脉冲放电机器中设置送丝装置。
[0003]传统的送丝装置通常是通过外部控制机构接受控制信号来控制动力机构主动输出动力来驱动送丝装置进行送丝(例如公开号为“CN103256016A”的专利公开的用于井下电脉冲作业的自动送丝装置及其自动送丝方法,又如),这种方式结构较为复杂,而在油气井复杂工况下使用可靠性差,而且需要依赖于控制信号和动力机构输出动力,无法实现在脉冲放电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送丝。
[0004]为此申请人在公开号为“CN110240023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送丝装置及油气井脉冲放电机器,该专利技术方案中中,通过供丝件来输送金属丝,再利用阀门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改变金属丝的输送状态,使金属丝运动或者停止,简化了结构,而且在不外加电器器件的前提下实现送丝作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靠性;然而该专利技术方案中仍然需要为供丝件提供动力来输送金属丝,依然无法实现在脉冲放电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送丝。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送丝装置及油气井下脉冲放电机,无需外部电器器件提供控制信号,也无需为供丝轮提供动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送丝。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自动送丝装置,包括主下电极和用于与油气井下脉冲放电机的电容器电性连接的主上电极,还包括:
[0008]用于放卷金属丝的供丝轮,供丝轮放出的金属丝从主下电极穿过并与主上电极相抵;
[0009]承力件,承力件设于主下电极的侧下方,用于承受金属丝爆炸产生向下的冲击力;
[0010]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承力件和供丝轮,以将冲击力传递到供丝轮,使供丝轮转动从而放出金属丝;
[0011]第一储能部件,第一储能部件设于承力件的下方,用于使承力件复位。可选地,还包括副下电极和用于与油气井下脉冲放电机的电容器电性连接的副上电极,工作时副上电极和副下电极之间充满液体介质。
[0012]可选地,所述副上电极和所述副下电极均呈圆锥状。
[0013]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0014]转轮,所述供丝轮套设于转轮的外部,供丝轮的内壁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棘齿,转轮上设有棘爪,当棘爪与棘齿接合时,能够限制供丝轮朝放出金属丝的反方向转动;
[0015]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可沿竖直方向滑动且第一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承力件连接;
[0016]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的下端铰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转轮铰接且铰接点偏离转轮的回转中心。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承力件之间连接有第二储能部件。
[0018]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0019]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可沿竖直方向滑动且第一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承力件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底端设有齿条;
[0020]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上设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
[0021]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二传动轴上设有转轮,所述供丝轮套设于转轮上,供丝轮的内壁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棘齿,转轮上设有棘爪,当棘爪与棘齿接合时,能够限制供丝轮朝放出金属丝的反方向转动。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承力件之间连接有第二储能部件。
[002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油气井下脉冲放电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送丝装置。
[0024]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金属丝爆炸产生的冲击力使承力件向下运动,并利用传动机构的传动使供丝轮转动,从而向主上电极和主下电极之间送出金属丝,再通过第一储能部件使承力件复位,如此反复,使供丝轮持续自动送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外部电器器件提供控制信号,也无需为供丝轮提供动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送丝。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送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实施例一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实施例二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实施例三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实施例四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标:1

主上电极,2

主下电极,3

供丝轮,301

棘齿,4

承力件,5

传动机构,501

转轮,502

棘爪,503

第一连接件,504

第二连接件,505

齿条,506

第一传动轴,507

齿轮,508

第二传动轴,509

连杆,510

第一带轮,511

第二带轮,512

传动带,6

第一储能部件,7

第二储能部件,8

副上电极,9

副下电极,10

外壳,11

上支撑件,12

下支撑件,13

导体,
14

固定支撑件,15

金属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实施例一
[0033]请参考图1,一种自动送丝装置,包括主上电极1和主下电极2,还包括供丝轮3、承力件4、传动机构5和第一储能部件6。
[0034]实际应用中,主上电极1安装在上支撑件11上,上支撑件11固定在外壳10上,容易理解的是,上支撑件11为绝缘体,即为绝缘材料制成,主下电极2安装在下支撑件12上,下支撑件12固定在外壳10上,下支撑件12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主上电极1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送丝装置,包括主下电极(2)和用于与油气井下脉冲放电机的电容器电性连接的主上电极(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卷金属丝(15)的供丝轮(3),供丝轮(3)放出的金属丝(15)从主下电极(2)穿过并与主上电极(1)相抵;承力件(4),承力件(4)设于主下电极(2)的侧下方,用于承受金属丝(15)爆炸产生向下的冲击力;传动机构(5),传动机构(5)连接承力件(4)和供丝轮(3),以将冲击力传递到供丝轮(3),使供丝轮(3)转动从而放出金属丝(15);第一储能部件(6),第一储能部件(6)设于承力件(4)的下方,用于使承力件(4)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下电极(9)和用于与油气井下脉冲放电机的电容器电性连接的副上电极(8),工作时副上电极(8)和副下电极(9)之间充满液体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上电极(8)和所述副下电极(9)均呈圆锥状。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转轮(501),所述供丝轮(3)套设于转轮(501)的外部,供丝轮(3)的内壁沿圆周方向设有若干棘齿(301),转轮(501)上设有棘爪(502),当棘爪(502)与棘齿(301)接合时,能够限制供丝轮(3)朝放出金属丝(15)的反方向转动;第一连接件(503),第一连接件(503)可沿竖直方向滑动且第一连接件(5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昆卢聪朱鑫磊郭建春邹晓兵曾凡辉罗海云王新新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