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91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8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每侧侧支架包括前支架、后支架、长度沿前后延伸的座位杆,左右两侧后支架之间设置有横撑架,前支架与后支架的上端部通过一一轴枢轴连接,左右两侧的前支架的下部相转动设置,每侧的座位杆的前部转动设置于相应的前支架上,后部转动设置于横撑架上。当横撑架左右撑开的过程中,便通过驱动座位杆将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撑开,同时通过后支架将两侧前端转动设置的前支架之间撑开,整车杆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展开稳定,并且,座位杆能同时更为顺畅地参与,和前支架、后支架构成的三角关系中的变形,以及与横撑架的变形关系中,即使用者将车架打或折叠过程中的手感都较为顺畅。顺畅。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童推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有很多折叠结构的儿童推车,各推车车架杆件的数目不同,各杆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不相同,折叠后的效果也不同,例如专利文献CN204309869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儿童伞把车,其车架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支架、设于所述两侧的侧支架之间且可横向收折的支撑架,所述侧支架包括底部设有所述前轮组件的前支架、底部设有所述后轮组件的后支架、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座杆,所述前支架、后支架、座杆三个部件彼此连接构成三角形的三连杆机构,所述三个部件的三个连接处中有二处为转动连接,另一处通过滑动件既能滑动又能转动地连接,两侧后支架之间设置有能左右收拢的后撑架,两侧后支架与两侧前支架四者之间设置有能折叠的底撑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推车。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侧支架,每侧所述侧支架包括底部设置有所述前轮组件的前支架、底部设有所述后轮组件的后支架、长度沿前后延伸的座位杆,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的上端部通过一一轴枢轴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前支架的下部相转动设置,每侧的所述后支架上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滑件,左右两侧的所述滑件以及所述后支架下部之间设置有所述横撑架,每侧的所述座位杆的前部转动设置于相应的所述前支架上,后部转动设置于所述横撑架上,并且,每侧的所述座位杆分别与所述前支架、所述横撑架的两处转动设置处,其中至少一处是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的。
[000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侧的所述座位杆前部与所述前支架通过一二轴枢轴连接,每侧的所述座位杆后部与所述横撑架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
[000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为通过球面关节转动设置,或者通过具有相交或相垂直的两个转轴的转动关节头转动设置。
[000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撑架包括一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滑件枢轴连接的第一撑杆、第二撑杆,每侧的所述座位杆的后部分别转动设置于相应侧的所述第一撑杆、所述第二撑杆上。
[000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撑杆、所述第二撑杆相十字交叉,并在交叉处通过二一轴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撑杆、所述第二撑杆的一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滑件通过二二轴枢轴连接,所述第一撑杆、所述第二撑杆的另一端部分别与右左两侧后支架的下部通过二三轴枢轴连接。
[000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左右两侧的所述座位杆后部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撑杆、所述第二撑杆通过转动关节头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设置。
[00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侧的所述二二轴,分别位于相应侧所述转动关节头的上方。
[00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机构为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后支架的下部之间的后横撑锁杆。
[00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车架折叠过程中,所述座位杆的后部随着所述横撑架左右收拢并向上伸展的过程中一同向上位移。
[0013]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当横撑架左右撑开的过程中,便通过驱动座位杆将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撑开,同时通过后支架将两侧前端转动设置的前支架之间撑开,整车杆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展开稳定,并且,座位杆能同时更为顺畅地参与,和前支架、后支架构成的三角关系中的变形,以及与横撑架的变形关系中,即使用者将车架打或折叠过程中的手感都较为顺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车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的侧面示意图;
[0017]图3为车架处于折叠位置下的侧面示意图;
[0018]图4为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的后面示意图;
[0019]图5为车架处于折叠位置下的后面示意图;
[0020]其中:1、侧支架;11、前支架;12、后支架;13、座位杆;14、转动关节头;15、滑件;X11、一一轴;X12、一二轴;2、横撑架;21、第一撑杆;22、第二撑杆;X21、二一轴;X22、二二轴;X23、二三轴;3、后横撑锁杆;4、前轮组件;5、后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各附图所示,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设置于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4及后轮组件5,用于将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
[0022]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侧支架1,每侧侧支架1包括:
[0023]前支架11,左右两侧的前支架11的下部直接通过前后方向延伸的单根枢轴X31转动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踏板件的两侧部分别枢轴连接构成转动设置关系。前轮组件4可以是单组,设置于其中一个前支架下端部延伸部上,或者设置于中间踏板下部;也可以是两组,分别设置于两个前支架的下端部枢轴交叉处向下的延伸部上。本实施例中,两侧前支架转动连接处的上方罩设有软性塑料护套,将枢轴遮盖;
[0024]后支架12,底部设有后轮组件5,前支架11与后支架12的上端部通过一一轴X11枢轴连接,每侧的后支架12上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滑件15,
[0025]座位杆13,长度沿前后延伸,前部通过一二轴X12枢轴连接在相应的前支架11上。
[0026]车架还包括横撑架2,设置于左右两侧后支架12之间,确切地是两侧后支架12下部与两滑件15之间,横撑架2由第一撑杆21、第二撑杆22相十字交叉并在交叉处通过二一轴X21枢轴连接构成,第一撑杆21、第二撑杆22的上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滑件15通过二二轴X22枢轴连接,第一撑杆21、第二撑杆22的下端部分别与右左两侧后支架12的下部通过二三轴X23枢轴连接,
[0027]每侧座位杆13的后部通过转动关节头14转动设置于相应的第一撑杆21的上部或第二撑杆22的上部。每侧的二二轴X22,分别位于相应侧转动关节头14的上方。便于展开、折叠驱动,并在折叠过程中,横撑架2左右收拢并向上伸展,座位杆13的后部随着横撑架2左右收拢并向上伸展的过程中一同向上位移。
[0028]锁定机构为童车车架所必备的机构,理论上只要将折叠机构间的任意或多个转点锁定,即可将整车锁定,本实施例中也采用常规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为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后支架的下部之间的后横撑锁杆3,该机构也在公开号CN1751935A专利文献中公开过。
[0029]当横撑架左右撑开的过程中,座位杆13的后部随着横撑架2左右撑开而向下缩降的过程中一同向下位移,从而将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4)及后轮组件(5)、用于将所述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车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侧支架(1),每侧所述侧支架(1)包括底部设置有所述前轮组件(4)的前支架(11)、底部设有所述后轮组件(5)的后支架(12)、长度沿前后延伸的座位杆(13),所述前支架(11)与所述后支架(12)的上端部通过一一轴(X11)枢轴连接,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支架(11)的下部相转动设置,每侧的所述后支架(12)上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有滑件(15),左右两侧的所述滑件(15)以及所述后支架(12)下部之间设置有横撑架(2),每侧的所述座位杆(13)的前部转动设置于相应的所述前支架(11)上,后部转动设置于所述横撑架(2)上,并且,每侧的所述座位杆(13)分别与所述前支架(11)、所述横撑架(2)的两处转动设置处,其中至少一处是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侧的所述座位杆(13)前部与所述前支架(11)通过一二轴(X12)枢轴连接,每侧的所述座位杆(13)后部与所述横撑架(2)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地设置为通过球面关节转动设置,或者通过具有相交或相垂直的两个转轴的转动关节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扣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爱思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