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44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平板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包括平板车本体、可折叠的箱体,所述箱体装设于所述平板车本体上;所述平板车本体包括把手、面板、若干车轮,若干所述车轮均装设于所述面板底部,所述箱体装设于面板顶部,所述把手与面板转动连接且可收纳于面板底部或侧部,收纳状态下,箱体折叠后可平铺于面板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箱体可以折叠在平板车上,且不会对折叠后平板车的厚度有影响;即可做成完全折叠收纳的箱式平板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三种使用形态:平板车、箱式拖车、收纳箱,市面上的产品最多只能实现其一或其二使用形态。形态。形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


[0001]本技术涉及平板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平板车要么不带箱子,在利用平板车进行搬运小物件时,只能先将小物件收纳于箱子中,然后将箱子放置在平板车上进行搬运,此时由于附加的箱子与平板车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固定,因此,给搬运过程带来了不便;而安装了箱子的平板车,又给平板车的收纳增加了难度,使收纳时平板车的体积较大,而且,一般的可折叠的平板车,把手和车轮折叠收纳后,一般会出现把手高出平板车面板之上的情况,又由于箱子的存在,把手就更不便于收纳了。
[0003]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装修用平板车,无法实现折叠收纳,不便于日常家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的具有箱子的平板车不便于收纳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箱体可以折叠在平板车上,且不会对折叠平板车的厚度有影响;即可做成完全折叠收纳的箱式平板车,本技术可实现三种使用形态:平板车、箱式拖车、收纳箱,市面上的产品最多只能实现其一或其二使用形态。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包括平板车本体、可折叠的箱体,所述箱体装设于所述平板车本体上;所述平板车本体包括把手、面板、若干车轮,若干所述车轮均装设于所述面板底部,所述箱体装设于面板顶部,所述把手与面板转动连接且可收纳于面板底部或侧部,收纳状态下,箱体折叠后可平铺于面板顶部。
[0006]上述方案中,可实现三种使用形态:平板车、箱式拖车、收纳箱,具体地,当将箱体折叠后箱体平铺于平板车本体的面板顶部,此时可在箱体上放置其余需要搬运的物品,使本技术实现单纯的平板车的功能;当将箱体展开时,由于箱体装设于平班车本体的面板顶部,使本技术实现箱式拖车的功能;当将平板车本体的把手及车轮均收纳后,而箱体保持展开状态,此时可实现单纯的收纳箱功能。
[0007]进一步地,所述平板车本体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轮连接,在需要收纳时,转动把手收纳于面板底部可使车轮同步转动收纳于面板底部。联动机构可使把手与车轮实现联动,通过转动把手,使车轮展开或收纳,当把手为展开状态时,车轮的中心线与面板平行,车轮与地面接触;当把手收纳于面板底部时,车轮的中心线与面板垂直,车轮折叠收纳于面板底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与所述把手靠近所述面板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为两个,两个第二旋转组件分别装设于第一旋转组件的两端且与其转动连接,第二旋转组件还与所述车轮连接。第一旋转组件作为把手与面板的连接件,可实现把手与面板的转动连接;第二旋转组件作为车轮与
面板的连接件,可实现车轮与面板的转动连接;而第一旋转组件与第二旋转组件作为把手与车轮的联动机构,使把手转动时,车轮跟随着实现展开或折叠的状态改变。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组件包括转轴、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为两个,分别装设于所述转轴的两端,所述把手端部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装设于所述连接杆底部且与车轮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依次活动套设有前轮座、弹性元件、翻转导向座、后轮座,所述前轮座及所述后轮座分别与支撑架连接,在所述前轮座靠近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部设有棘齿,在翻转导向座靠近弹性元件的端部设有反向棘齿,所述前轮座端部与所述U型支架端部抵接;所述后轮座端部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块端部设有第二限位件,在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限位件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限位。转轴将把手的转动传递给U型支架,使U型支架跟随着转动;车轮为四个,两个车轮设置面板一侧,另两个车轮设置在面板的对侧;同一侧的两个车轮均设于支撑架底部;在车轮处于工作状态时,U型支架端部与弹性元件其中一个端部抵接,前轮座的棘齿与翻转导向座的反向棘齿抵接,此时,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把手带动U型支架转动,U型支架的端部离开弹性元件后,弹性元件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前滑动,弹性元件驱动前轮座在前移的过程中伴随着转动,使棘齿与反向棘齿错位,前轮座在转动同时通过支撑架驱使后轮座也跟随一起前移,后轮座前移后解除了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抵接限位,后轮座与第一限位块分离,后轮座也可跟随着前轮座转动,共同带动车轮向面板内侧转动折叠,当弹性元件前移至与U型支架另一端部抵接时,完成了车轮的转动折叠。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U型支架上装设有插销,所述前轮座上设有插槽;所述U型支架转动时,可带动所述插销插入或远离所述插槽。插销与插槽在工作状态时插接,以形成对车轮转动的限位,此时,车轮为展开状态,且无法随意转动,固避免了车轮在使用过程中转动折叠;当U型支架转动时,使插销相对于插槽进行转动,以使插销插入插槽或远离插槽,实现插销与插槽的插接限位或解除插接限位。在后轮座的第一限位件与第一限位块的第二限位件抵接限位时,插销与插槽处于插接状态,在转动U型支架使前轮座和后轮座翻转折叠时,插销与插槽不接触,解除插接限位。
[0011]进一步地,所述U型支架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把手端部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中并与其滑动连接;转动把手时,限位销可在第一限位槽中滑动。第一限位槽用于对限位销进行限位,限位销在第一限位槽的范围内滑动,使把手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调整转动角度,便于用户采用舒适的角度拉动平板车;限位销位于第一限位槽的端部,即为把手可任意调整的极限范围,此后,继续转动把手会使U型支架跟随着把手进行转动,进而实现车轮的联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套接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把手与所述U型支架之间,第二限位块上设有第五限位件,所述面板向底部延伸有挡檐,在所述挡檐靠近第二限位块侧设有第二限位槽;当转动把手,限位销在第一限位槽中滑动时,所述第五限位件可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卡接限位以形成对把手的定位。当把手的限位销在第一限位槽中转动时,第二限位块上设置的第五限位件可在第二限位槽中滑动,进行把手角度的限位,使把手可在需要的角度保持其与面板的倾斜角度不变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限位件为弧形凸起结构,所述第二限位槽为由若干弧形结构依次排列并相互贯穿形成,第五限位件在第二限位槽中滑动时具有卡顿感。第二限位槽上
的多个弧形结构形成多个角度的限位点,在每一个弧形槽与弧形结构的第五限位件抵接配合时,可实现第五限位件与第二限位槽的抵接限位,使得把手在使用状态不会轻易翻转,而是可保持在特定位置。优选地,第五限位件有一定的弹性,使得用力翻转把手时可使得第五限位件可以在第二限位槽的各个弧形结构的限位点中滑移。
[0014]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底板、依次围成方形的四块侧板,所述四块侧板装设于所述底板上,四块侧板包括分别相向设置的两块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两块所述第一侧板为硬质材料,两块所述第二侧板为柔性材料,第一侧板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底板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包括平板车本体(101)、可折叠的箱体(102),所述箱体(102)装设于所述平板车本体(10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车本体(101)包括把手(1)、面板(2)、若干车轮(3),若干所述车轮(3)均装设于所述面板(2)底部,所述箱体(102)装设于面板(2)顶部,所述把手(1)与面板(2)转动连接且可收纳于面板(2)底部或侧部,收纳状态下,箱体(102)折叠后可平铺于面板(2)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车本体(101)还包括联动机构(4),所述联动机构(4)一端与所述把手(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轮(3)连接,在需要收纳时,转动把手(1)收纳于面板(2)底部可使车轮(3)同步转动收纳于面板(2)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4)包括第一旋转组件(5)和第二旋转组件(6),所述第一旋转组件(5)与所述把手(1)靠近所述面板(2)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6)为两个,两个第二旋转组件(6)分别装设于第一旋转组件(5)的两端且与其转动连接,第二旋转组件(6)还与所述车轮(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5)包括转轴(51)、U型支架(52),所述U型支架(52)为两个,分别装设于所述转轴(51)的两端,所述把手(1)端部与所述转轴(51)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6)包括连接杆(61)和支撑架(62),所述支撑架(62)装设于所述连接杆(61)底部且与车轮(3)连接,在所述连接杆(61)上依次活动套设有前轮座(611)、弹性元件(612)、翻转导向座(613)、后轮座(614)、第一限位块(615),所述前轮座(611)及所述后轮座(614)分别与支撑架(62)连接,在所述前轮座(611)靠近所述弹性元件(612)的端部设有棘齿(6111),在翻转导向座(613)靠近弹性元件(612)的端部设有反向棘齿(6121),所述前轮座(611)端部与所述U型支架(52)端部抵接;所述后轮座(614)端部设有第一限位件(6141),所述第一限位块(615)端部设有第二限位件(6151),在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限位件(6141)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6151)抵接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收纳的箱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 型支架(52)上装设有插销(521),所述前轮座(611)上设有插槽(6112);所述U型支架(52)转动时,可带动所述插销(521)插入或远离所述插槽(6112)。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想梁厚堃张辉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百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