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设备用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33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设备用防护结构,涉及控制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智能控制设备本体,所述智能控制设备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所述智能控制设备本体的表面滑动套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四组液压阻尼杆与弹簧进而提高对防护壳与顶棚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力进行缓冲,通过液压阻尼杆的弹力作用以及弹簧的液压阻尼作用下使得顶棚与防护壳能逐渐缓慢恢复初始位置,通过散热孔实现箱体的内部与外部呈连通状态,进而使得在使用时便于对其进行散热,通过电动机带动扇叶转动,通过扇叶转动产生风力进而便于对智能控制设备本体的内部进行散热,防止智能控制设备本体内部的元器件温度过高。部的元器件温度过高。部的元器件温度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控制设备用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控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控制设备用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控制设备是安装后使用的一种箱体结构,常见的控制箱有配电箱等,配电控制箱内安装有较多的电气设备,各个电气设备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稳定工作,公开号为CN2129351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顶盖的底端对应于防护罩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一侧与防护罩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防护盖的另一侧表面内嵌有活动板。
[0003]针对上述公开技术,智能控制设备前侧的仪表时对智能控制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检测的仪器,专利技术人认为该技术中在户外使用时不能对智能控制设备前侧的仪表等器件进行防护,进而容易受到意外碰撞导致智能控制设备表面的仪表等原件受到损伤,且现有的防护结构大多采用密闭结构,会增加智能控制设备的散热负担。
[0004]为此提出一种智能控制设备用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防护结构不能对智能控制设备表面的仪表等进行防护且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设备用防护结构。
[0006]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智能控制设备用防护结构,包括智能控制设备本体,所述智能控制设备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所述智能控制设备本体的表面滑动套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防护壳的顶部固定安装头有顶棚,所述顶棚的顶部开设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与凹槽的内部均插接安装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位于智能控制设备本体前侧壁的正前方,所述防护盖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垫,所述智能控制设备本体的顶部铰接安装有液压阻尼杆,所述液压阻尼杆的自由端固定与顶棚的底部呈铰接安装设置,所述液压阻尼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防护壳的后侧壁开设有散热格栅。
[0008]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设备本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智能电力控制模块,所述箱体的前侧壁铰接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前侧壁设置有仪表,所述箱门的前侧壁位于仪表的下方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自由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扇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密封垫与阶梯槽相匹配。
[0011]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阻尼杆与弹簧的数量均有四组,且四组液压阻尼杆与弹簧呈矩形阵列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的数量有多组,且多组散热孔呈等距设置,所述扇叶位于散
热孔上方。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防护盖板前侧的把手向上推动防护盖板滑动,进而使得防护盖板在凹槽与阶梯槽的内部滑动实现将智能控制设备本体的前侧壁进行裸露,通过拉动防护盖板在凹槽与阶梯槽的内部滑动进而通过防护盖板与防护壳密闭实现对智能控制设备本体进行防护,通过顶棚与防护壳竖直向下移动,从而压缩液压阻尼杆与弹簧进而实现对竖直外力进行缓冲吸收,通过四组液压阻尼杆与弹簧进而提高对防护壳与顶棚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力进行缓冲,通过液压阻尼杆的弹力作用以及弹簧的液压阻尼作用下使得顶棚与防护壳能逐渐缓慢恢复初始位置,通过散热孔实现箱体的内部与外部呈连通状态,进而使得在使用时便于对其进行散热,通过电动机带动扇叶转动,通过扇叶转动产生风力进而便于对智能控制设备本体的内部进行散热,防止智能控制设备本体内部的元器件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局部俯剖视图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局部正视图的新型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散热机构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01、箱体;102、箱门;103、仪表;104、控制按钮;105、散热孔;2、散热机构;201、支撑柱;202、固定架;203、固定杆;204、电机架;205、电动机;206、扇叶;3、防护壳;4、凹槽;5、顶棚;6、阶梯槽;7、防护盖板;8、密封垫;9、液压阻尼杆;10、弹簧;11、散热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智能控制设备用防护结构,包括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2,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的表面滑动套设有防护壳3,防护壳3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4,防护壳3的顶部固定安装头有顶棚5,顶棚5的顶部开设有阶梯槽6,阶梯槽6与凹槽4的内部均插接安装有防护盖板7,防护盖板7位于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前侧壁的正前方,防护盖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垫8,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的顶部铰接安装有液压阻尼杆9,液压阻尼杆9的自由端固定与顶棚5的底部呈铰接安装设置,液压阻尼杆9的表面套设有弹簧10,防护壳3的后侧壁开设有散热格栅1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需要操作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时,通过防护盖板7前侧的把手向上推动防护盖板7滑动,进而使得防护盖板7在凹槽4与阶梯槽6的内部滑动实现将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的前侧壁进行裸露,当不需操作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时,通过拉动防护盖板7在凹槽4与阶梯槽6的内部滑动进而通过防护盖板7与防护壳3密闭实现对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进行防护,当冰雹等恶劣天气时顶棚5与防护壳3受到竖直的撞击力,进而使得顶棚5与防护壳3竖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设备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所述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2),所述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的表面滑动套设有防护壳(3),所述防护壳(3)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4),所述防护壳(3)的顶部固定安装头有顶棚(5),所述顶棚(5)的顶部开设有阶梯槽(6),所述阶梯槽(6)与凹槽(4)的内部均插接安装有防护盖板(7),所述防护盖板(7)位于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前侧壁的正前方,所述防护盖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垫(8),所述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的顶部铰接安装有液压阻尼杆(9),所述液压阻尼杆(9)的自由端固定与顶棚(5)的底部呈铰接安装设置,所述液压阻尼杆(9)的表面套设有弹簧(10),所述防护壳(3)的后侧壁开设有散热格栅(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设备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设备本体(1)包括箱体(101),所述箱体(101)的内部设置有智能电力控制模块,所述箱体(101)的前侧壁铰接安装有箱门(102),所述箱门(102)的前侧壁设置有仪表(103),所述箱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林刘志杰田玉平马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奔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