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探头用多功能协同防污去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414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探头用多功能协同防污去污装置,包括:主机和设置在主机底部的水质监测机构,所述水质监测机构包括安装座、水质检测传感器和外清污套管,所述安装座固接在所述主机的底部,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卡接在安装座的内部,所述外清污套管套设在所述安装座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安装座上通过连接杆安装有防水环形紫外灯,实现常见淡水、海水着生生物的全覆盖式防污,能够实现广谱的杀生物性,并且设置在水质检测传感器和外清污套管之间的间隙内,光照不透射出去,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不会对非目标生物造成影响且不会影响传感器的参数测量。不会影响传感器的参数测量。不会影响传感器的参数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感器探头用多功能协同防污去污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传感器清理
,具体是一种传感器探头用多功能协同防污去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藻类是河流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一般分为浮游藻类,气生藻类和着生藻类,其初级生产力是食物网结构的能量和物质的主要来源,是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的饵料。在大型河流中,经常会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藻类,其中大部分藻类都会附着在不同材料的表面上。
[0003]随着水质检测及水上交通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水域的状态监测(如溶解氧监测、PH值监测、温度监测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水质自动在线分析仪和水质检测探头等设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众所周知水质检测是保证水质健康和渔业养殖的重要基础,且每年所出售的水质检测设备已超过千万余套,但是水质检测探头在海洋及淡水水域中长期浸泡往往会产生各种水生生物(包括短绒藻,水棉藻等)在其表面附着,使得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失真,每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清除传感器上的污垢。
[0004]目前主要应用的方法有:化学涂料防附着法、表面微结构防附着法以及材料改性防附着法,化学涂料防附着法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表面微结构法不适用于准静态水体;材料改性法成本较高,落地使用较为困难,且现有的传感器防污装置来说无法同时实现防止污垢的附着以及污垢附着后对于附着污垢的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传感器防污装置来说无法同时实现防止污垢的附着以及污垢附着后对于附着污垢的去除。现有的机械式除污装置,结构笨重,操作复杂,且无法对于不同传感器的探头进行使用,存在广谱实用性的缺陷,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传感器探头用多功能协同防污去污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传感器探头用多功能协同防污去污装置,包括:主机和设置在主机底部的水质监测机构;
[0008]所述水质监测机构包括安装座、水质检测传感器和外清污套管,所述安装座固接在所述主机的底部,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卡接在安装座的内部,所述外清污套管套设在所述安装座的外侧,所述安装座底部固定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共设置有三个,三个连接杆呈环形分布,三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等间距固定有若干个防水环形紫外灯,若干个所述防水环形紫外灯位于水质检测传感器和外清污套管之间的间隙内;
[0009]所述外清污套管内壁上设置有内壁毛刷,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传感器探头,所述外清污套管底部焊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刷头,所述刷头与所述传感器探头处于同一竖直线上,其中,刷头与所述传感器探头相接触;
[0010]所述主机的底部位于水质监测机构的外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
动外清污套管转动对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进行去污处理。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主机的顶部螺栓固定在太阳能充电板,所述主机的外壁上粘接有浮板,所述浮板为矩形框架式结构。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外清污套管内壁顶部开设有环形定位槽,所述安装座的外壁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环形定位槽相适配。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第一卡块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第一卡块呈环形分布,相邻两第一卡块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马达、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电动马达嵌设安装在主机内,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底端贯穿主机延伸到外侧,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底端固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固接在外清污套管的外壁上,其中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齿轮啮合连接。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安装座内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对插入到安装座内的水质检测传感器进行限位固定,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卡块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卡块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二卡块通过第二弹簧焊接在所述安装座的内壁上,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的外壁上设置有配合第二卡块使用的环形槽。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所述内壁毛刷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内壁毛刷处于同一竖直线上,若干个所述内壁毛刷与所述防水环形紫外灯相互错位设置,所述内壁毛刷为环形结构,所述内壁毛刷的内壁与水质检测传感器的外壁相接触。
[0023]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中,在安装座上通过连接杆安装有防水环形紫外灯,实现常见淡水、海水着生生物的全覆盖式防污,能够实现广谱的杀生物性,并且设置在水质检测传感器和外清污套管之间的间隙内,光照不透射出去,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不会对非目标生物造成影响且不会影响传感器的参数测量;
[0025]进一步的,在长时间的原位监测后,即使有防水环形紫外灯的情况下,水质检测传感器外壁不可避免地会附着上一些丝状藻类等污垢,本申请进一步在在水质检测传感器的外侧设置有外清污套管,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外清污套管转动,使得外清污套管上设置的内壁毛刷和刷头可对水质检测传感器的外壁和传感器探头进行清污处理,以同时实现防污和去污的两种特性。
[0026]再有,外清污套管套设在安装座的外侧,通过第一卡块卡合限位为可拆卸结构,使得当外清污套管上的内壁毛刷和刷头在长期使用后表面会附着少量生物时,需要清理更换时,可及时拆卸下进行清理更换。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中图2中的A区放大图。
[0030]图4是本技术中图2中的B区放大图。
[0031]图5是本技术中外清污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技术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本技术中水质检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1、主机;2、太阳能充电板;3、浮板;4、水质监测机构;41、安装座;411、环形定位槽;412、第一卡块;413、第一弹簧;414、第二弹簧;415、第二卡块;42、水质检测传感器;421、传感器探头;43、外清污套管;431、内壁毛刷;432、L型杆;433、刷头;44、连接杆;45、防水环形紫外灯;5、驱动机构;51、从动齿轮;52、主动齿轮;53、电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6]请参阅图1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传感器探头用多功能协同防污去污装置,包括;主机1和设置在主机1底部的水质监测机构4;
[0037]水质监测机构4包括安装座41、水质检测传感器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探头用多功能协同防污去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1)和设置在主机(1)底部的水质监测机构(4);所述水质监测机构(4)包括安装座(41)、水质检测传感器(42)和外清污套管(43),所述安装座(41)固接在所述主机(1)的底部,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42)卡接在安装座(41)的内部,所述外清污套管(43)套设在所述安装座(41)的外侧,所述安装座(41)底部固定接有连接杆(44),且连接杆(44)共设置有三个,三个连接杆(44)呈环形分布,三个所述连接杆(44)之间等间距固定有若干个防水环形紫外灯(45),若干个所述防水环形紫外灯(45)位于水质检测传感器(42)和外清污套管(43)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外清污套管(43)内壁上设置有内壁毛刷(431),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42)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传感器探头(421),所述外清污套管(43)底部焊接有L型杆(432),所述L型杆(432)的另一端设置有刷头(433),所述刷头(433)与所述传感器探头(421)处于同一竖直线上,其中,刷头(433)与所述传感器探头(421)相接触;所述主机(1)的底部位于水质监测机构(4)的外侧设置有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外清污套管(43)转动对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42)进行去污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探头用多功能协同防污去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的顶部螺栓固定在太阳能充电板(2),所述主机(1)的外壁上粘接有浮板(3),所述浮板(3)为矩形框架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探头用多功能协同防污去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清污套管(43)内壁顶部开设有环形定位槽(411),所述安装座(41)的外壁焊接有第一弹簧(4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鹤庭邓爱娟刘可群汤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湖北省农业气象中心湖北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