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损伤防风太阳能电池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07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损伤防风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外壳体和太阳能电池板主体,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壳,所述外壳体的底部通过固定机架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外壳体和升降壳,且所述丝杆与外壳体和升降壳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地埋式的外壳体内部设置一个升降壳,当遇到大风时,即可通过伺服电机来驱动丝杆进行转动,丝杆通过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套筒带动升降壳竖直上升,升降壳上升后能够罩住太阳能电池板主体,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板主体与固定杆不会受到损伤。定杆不会受到损伤。定杆不会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损伤防风太阳能电池板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为一种低损伤防风太阳能电池板。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但因制作成本较大,以至于它普遍地使用还有一定的局限。相对于普通电池和可循环充电电池来说,太阳能电池属于更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
[0003]太阳能电池板在使用时大多是直接安装在室外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室外会经常受到风吹日晒,当风较大时会对太阳能电池板造成一定的损伤,故而需要一种低损伤防风太阳能电池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损伤防风太阳能电池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损伤防风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外壳体和太阳能电池板主体,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壳,所述外壳体的底部通过固定机架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外壳体和升降壳,且所述丝杆与外壳体和升降壳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筒,且所述内螺纹套筒螺纹套接在丝杆的外杆壁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主体设置在升降壳的上方,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主体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穿过升降壳与第一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通过PLC控制器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壳,且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防护壳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架固定套接在伺服电机的外壁上,且所述固定机架通过螺栓与外壳体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升降壳四周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对应限位滑块开设有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限位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凹槽的内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低损伤防风太阳能电池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地埋式的外壳体内部设置一个升降壳,当遇到大风时,即可通过伺服电机来驱动丝杆进行转动,丝杆通过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套筒带动升降壳竖直上升,升降壳上升后能够罩住太阳能电池板主体,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板主体与固定杆不会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使用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5]图中:1、外壳体;2、第一凹槽;3、防护壳;4、固定机架;5、伺服电机;6、丝杆;7、升降壳;8、限位滑块;9、第二凹槽;10、内螺纹套筒;11、固定杆;12、太阳能电池板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低损伤防风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外壳体1和太阳能电池板主体12,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壳7,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通过固定机架4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丝杆6,所述丝杆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外壳体1和升降壳7,且所述丝杆6与外壳体1和升降壳7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壳7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筒10,且所述内螺纹套筒10螺纹套接在丝杆6的外杆壁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主体12设置在升降壳7的上方,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主体12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的另一端穿过升降壳7与第一凹槽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0018]所述伺服电机5通过PLC控制器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TB6600型PLC控制器能够有效的控制伺服电机5的转速和转向,可以有效的确保装置能够正常驱动。
[0019]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壳3,且所述伺服电机5设置在防护壳3的内部,防护壳3可以有效的对伺服电机5进行有效的防护。
[0020]所述固定机架4固定套接在伺服电机5的外壁上,且所述固定机架4通过螺栓与外壳体1固定连接,便于伺服电机5的拆装。
[0021]所述升降壳7四周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8,且所述第一凹槽2的内壁上对应限位滑块8开设有相适配的第二凹槽9,所述限位滑块8滑动连接在第二凹槽9的内部,限位滑块8可以在第二凹槽9的内部滑动时可以使得升降壳7在外壳体1内部的第一凹槽2中滑动起来更加的稳定。
[0022]具体的,将外壳体1地埋在地底,在使用时,外界为正常的情况下时,升降壳7的位置如附图1所示,当外界的风力较大时,启动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带动丝杆6进行转动,丝杆6在转动时能够通过内螺纹套筒10带动升降壳7在第一凹槽2的内部竖直上升,竖直上升的升降壳7可以有效的罩住太阳能电池板主体12,如附图2所示的状态,此时太阳能电池板主体12位于升降壳7的内部,可以有效的防止太阳能电池板受到损伤。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
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损伤防风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和太阳能电池板主体(12),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壳(7),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通过固定机架(4)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丝杆(6),所述丝杆(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外壳体(1)和升降壳(7),且所述丝杆(6)与外壳体(1)和升降壳(7)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壳(7)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套筒(10),且所述内螺纹套筒(10)螺纹套接在丝杆(6)的外杆壁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主体(12)设置在升降壳(7)的上方,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主体(12)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的另一端穿过升降壳(7)与第一凹槽(2)的内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世祥全玉琴张京枝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瑞澜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