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智能稳定减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04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智能稳定减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其中,佩戴装置适应于人体进行绑定,压迫装置设置于佩戴装置上,压迫装置对应人体动脉进行压迫处理,电控组件连接压迫装置用于控制压迫装置的动作保持,其中,四根连接管均分别连接四通接头,四根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气泵、压迫装置的压缩气囊、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的进气口,电磁阀的出气口与放气管相连,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的控制端电连接电磁阀,放气管为双层套管,内套管为小孔径的玻璃管或者金属管,外套管为柔性的硅胶管。本申请能够精准控制每次所降低的气压,精度高,稳定性好,同时有效减少人力的浪费。少人力的浪费。少人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智能稳定减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型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智能稳定减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技术介绍

[0002]经皮冠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是目前心脑血管诊疗中经常采用的方法。采用经四肢动脉入路进行手术。经动脉穿刺介入手术,术后止血处理需持续对穿刺点进行压力递减式压迫。在使用自动动脉压迫器时,先设定一个大的压力使得压迫装置紧压创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会慢慢恢复,血管闭缩,缓慢地、逐次地进行放气减压,从而在便于创口恢复的同时,仍然能够防止出血的发生。
[0003]但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处理常由医护人员使用桡动脉压迫器,经人工计时,手动操作进行减压,经常会因为医护人员工作繁忙而无法及时操作。目前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主要包括机械螺旋压迫及气囊充气压迫方式。但此类装置仍存在诸多缺陷:
[0004]1、单次放气气量大,人工控制导致压力控制精度较低,无法做到精确量化;
[0005]2、无法及时发现减压后的延迟出血;
[0006]3、无法实现自动化压力递减。
[0007]导致减压过程过度依赖医护人员的长期使用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调控效果,对行医经验依赖程度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医疗成本目前亟待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智能稳定减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其能够精准控制每次所降低的气压,精度高,稳定性好,同时有效减少人力的浪费。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智能稳定减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佩戴装置、压迫装置以及电控组件,所述佩戴装置适应于人体进行绑定,压迫装置设置于佩戴装置上,所述压迫装置对应人体动脉进行压迫处理,所述电控组件连接所述压迫装置用于控制压迫装置的动作保持,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器、四通接头、气泵、压力传感器、低流量放气装置以及四根连接管,所述四根连接管均分别连接所述四通接头,其中,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气泵,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入所述压迫装置的压缩气囊,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低流量放气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低流量放气装置。
[0011]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申请人还有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0012]可选地,所述低流量放气装置包括电磁阀和放气管,所述放气管为双层套管,内套管是内径为0.05

0.2毫米的小孔径管,外套管为柔性的硅胶管,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电磁阀的进气口,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与所述放气管相连。
[0013]可选地,所述低流量放气装置为蠕动放气泵,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蠕动放气泵的进气口,所述蠕动放气泵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为触控显示的LCD屏或者LED屏。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组件还包括可拼接固定在一起的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控制器、四通接头、气泵、电磁阀、放气管、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间的空腔内,所述显示器固定在所述上壳体的表面。
[0016]可选地,所述电控组件中还包括电池,电池设置在下壳体中。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8]本技术的可智能稳定减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其能够对于压迫装置中的气压进行监控,优化了气路结构,实现精准的压力检测,通过特别设计的放气管或者蠕动放气泵,保证每次放气的气量细小,使得控制更为精准、有效,提高止血器的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电控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电控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控制器,2、四通接头,3、气泵,4、压力传感器,51、电磁阀,52、蠕动放气泵,6、放气管,61、外套管,62、内套管,71、第一连接管,72、第二连接管,73、第三连接管,74、第四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8]实施例1:
[00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智能稳定减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佩戴装置、压迫装置以及电控组件,所述佩戴装置适应于人体进行绑定,压迫装置设置于佩戴装置上,所述压迫装置对应人体动脉进行压迫处理,如图1和2所示,所述电控组件连接所述压迫装置用于控制压迫装置的动作保持,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器1、四通接头2、气泵3、压力传感器4、电磁阀51、放气管6以及四根连接管,所述四根连接管均分别连接所述四通接头2,其中,第一连接管71的另一端连接气泵3,第二连接管72的另一端连接入所述压迫装置的压缩气囊,第三连接管73的另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4,第四连接管7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阀51的进气口,所述电磁阀51的出气口与所述放气管6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4的数据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所述控制器1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电磁阀51,所述放气管6为双层套管,内套管62是内径为0.051

0.2毫米的小孔径管,外套管61为柔性的硅胶管,外套管61的内径与内套管62外径相等,内套管62中空、是为气体放出的通道,外套管61包覆在内套管62的外侧面上,对内套管62进行保护。内套管62可同样为硅胶制成的管子,也可以为金属管或者玻璃管。
[0030]一般而言,压迫装置包括双层伸缩的压缩气囊,所述第二连接气管的另一端与压缩气囊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压缩气囊的后端与所述佩戴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压缩气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智能稳定减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佩戴装置、压迫装置以及电控组件,所述佩戴装置适应于人体进行绑定,压迫装置设置于佩戴装置上,所述压迫装置对应人体动脉进行压迫处理,所述电控组件连接所述压迫装置用于控制压迫装置的动作保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器、四通接头、气泵、压力传感器、低流量放气装置以及四根连接管,所述四根连接管均分别连接所述四通接头,其中,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气泵,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入所述压迫装置的压缩气囊,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低流量放气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低流量放气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智能稳定减压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流量放气装置包括电磁阀和放气管,所述放气管为双层套管,内套管是内径为0.05

0.2毫米的小孔径管,外套管为柔性的硅胶管,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阀的进气口,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与所述放气管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智能稳定减压的桡动脉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卫东任华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荣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