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耳机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03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耳机线,包括耳机线本体和听筒;所述耳机线本体包括第一子线、第二子线和母线;所述母线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连接;所述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公插头和第三公插头;所述第二公插头或第三公插头上设置有第一母插头;所述话筒上设置有第四公插头;所述话筒与耳机线本体通过第一母插头和第四公插头插拔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一副耳机线与多副颜色、形状、性能等不同的耳机头连接,以及可选择性的使用听筒,使用更灵活,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同时对耳机线本体的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大大提高了耳机线整体的抗拉断能力和抗挤压能力,延长了耳机线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结构耳机线


[0001]本技术涉及耳机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结构耳机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耳机线由于结构设置的局限存在以下问题:
[0003]1、耳机线与耳机头采用一体不可插拔的结构设置,使消费者不能根据音质或外观在多种耳机头上切换使用,并且耳机线或耳机头损坏,则整个耳机报废。
[0004]2、耳机线与听筒采用一体不可插拔的结构设置,听筒在大部分使用时间是不需要使用的,从而使得耳机线整体不便于收纳和存放,并且耳机线或听筒损坏,则整个部分无法使用。
[0005]3、现有的耳机线本身比较脆弱,在受到较大的拉力或者挤压力时,很有可能断裂,导致耳机线的损坏,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耳机线,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一副耳机线与多副颜色、形状、性能等不同的耳机头连接,以及可选择性的使用听筒,使用更灵活,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同时对耳机线本体的结构进行设计和优化,大大提高了耳机线整体的抗拉断能力和抗挤压能力,延长了耳机线的使用寿命。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新型结构耳机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线本体,以及设置于耳机线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设置有电源插头;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上设置有第一耳机头插头和听筒插头。
[0009]优选的,所述耳机线本体为一整根线;所述耳机线本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耳机线本体包括第一子线、第二子线和母线;所述母线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子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子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子;所述第三连接端子上设置有第二耳机头插头。
[0011]优选的,所述耳机线本体均包括两个或以上的第一芯线和包覆在第一芯线之外的内包覆层和挤包在内包覆层之外的外包覆层;
[0012]所述第一芯线包括导体、第二芯线和包覆在导体和第二芯线之外的绝缘层;所述导体为多个金属丝绞合而成且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芯线由多根纤维丝和多根防弹丝绞合后相互螺旋缠绕在一起而成,且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相邻的绝缘层之间间隙配合且横截面为扇形。
[0013]优选的,所述外包覆层的外围紧密贴合有铠装层。
[0014]优选的,所述外包覆层的内部沿经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相互交错设置的通孔,所述
通孔沿轴向均匀分布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铠装层为一体成型的棉麻或者棉布或者金属丝螺旋缠绕的网状结构。
[0016]优选的,所述外包覆层的材质为抗压硅胶材料。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一耳机头插头和听筒插头为一体结构。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该技术使耳机线本体采用具有与耳机头和听筒插拔的结构设置,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一副耳机线与多副颜色、形状、性能等不同的耳机头连接,以及可选择性的使用听筒,大大提升了使用灵活性,满足更多不同需求的用户。
[0020]2、对耳机线本体的结构进行设计,设计蜂巢状的外包覆层与横截面为扇形的绝缘层,通过设置网状结构的铠装层和由纤维丝和防弹丝组成的内包覆层,大大提高了耳机线整体的抗拉断能力和抗挤压能力,延长了耳机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爆炸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爆炸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耳机线本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耳机线本体1、第一子线11、第二子线12、母线13、第一连接端子1a、第二连接端子2a、第三连接端子3a、第一芯线10、内包覆层20、外包覆层30、铠装层40、电源插头100、导体101、第二芯线102、绝缘层103、第一耳机头插头200、听筒插头300、通孔301、第二耳机头插头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9]如图1、2、3所示,一种新型结构耳机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线本体1,以及设置于耳机线本体1两端的第一连接端子1a和第二连接端子2a;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a上设置有电源插头100;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a上设置有第一耳机头插头200和听筒插头300。
[0030]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耳机线本体1为一整根线;所述耳机线本体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子1a和第二连接端子2a连接。
[0031]在该实施例中,使用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a上的第一耳机头插头200用于与头戴式的耳机插拔连接;所述听筒插头300与听筒插拔连接。
[0032]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耳机线本体1包括第一子线11、第二子线12和母线13;所述母线13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子线11和第二子线1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子1a连接;所述第一子线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子2a连接,所述第二子线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子3a;所述第三连接端子上设置有第二耳机头插头400。
[003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线11和第二子线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耳机头插头200和第二耳机头插头400,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头插头200和第二耳机头插头400单独与入耳式或挂耳式的耳机插拔连接。
[0034]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耳机线本体1采用具有与耳机头和听筒插拔的结构设置,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一副耳机线与多副颜色、形状、性能等不同的耳机头连接,以及可选择性的使用听筒,大大提升了使用灵活性,满足更多不同需求的用户。
[0035]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耳机线本体1均包括两个或以上的第一芯线10和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耳机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线本体,以及设置于耳机线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上设置有电源插头;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上设置有第一耳机头插头和听筒插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耳机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线本体为一整根线;所述耳机线本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耳机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线本体包括第一子线、第二子线和母线;所述母线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子线和第二子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子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子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子;所述第三连接端子上设置有第二耳机头插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耳机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线本体均包括两个或以上的第一芯线和包覆在第一芯线之外的内包覆层和挤包在内包覆层之外的外包覆层;所述第一芯线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炳光赖继亮赖晓燕张良焕陈盛壬凌洋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臻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