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394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涉及尾水净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池塘、位于养殖池塘右侧的净化池塘和设置于净化池塘与养殖池塘之间的堤坝,堤坝内开设有连通口,连通口贯穿堤坝的左右侧,堤坝顶部滑动设置有挡板,挡板底端贯穿连通口的上下端,且挡板的纵深大于连通口的孔径,堤坝右侧位于连通口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组件。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增加了过滤组件,实现了过滤网与堤坝之间的快速分离,避免需要工人站立在净化池塘内借助扳手旋松多个螺栓才能取下过滤网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取下过滤网需要工人借助扳手旋松多个螺栓才能将其取下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尾水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养殖过程中饵料的排放、残饵的分解、排泄物的产生以及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等,使水体中营养物质、有机碎屑等严重超标,导致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失衡,病害滋生,加剧了水体环境恶化程度。直接利用或循环回用养殖水体对鱼类危害极大,必须经处理后才可以作为养殖用水。
[0003]养殖尾水在净化过程中有多个重要的工序,其中一个是过滤的工序,现有的过滤网大多是通过螺栓直接与堤坝连接,当需要取下过滤网时,需要工人站立在净化池塘内借助扳手旋松多个螺栓才能取下过滤网,同时安装过滤网需要借助扳手旋紧多个螺栓才能实现过滤网与堤坝的连接,导致在取下过滤网与安装过滤网时费时费力,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需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包括养殖池塘、位于养殖池塘右侧的净化池塘和设置于净化池塘与养殖池塘之间的堤坝,所述堤坝内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贯穿堤坝的左右侧,所述堤坝顶部滑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底端贯穿连通口的上下端,且挡板的纵深大于连通口的孔径,所述堤坝右侧位于连通口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组件;
[0007]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置于堤坝右侧的U型连接板,所述U型连接板内侧滑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U型连接板内侧底部开设有配合安装板的插接槽,所述安装板前后侧均设置有T型导向板,所述U型连接板内侧开设有配合T型导向板的T型导向槽,所述安装板中部开设有配合连通口的通槽,所述安装板右方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中部开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贯穿过滤板的左右侧,所述过滤板与安装板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连接,多个相邻所述连接杆之间与过滤槽内均设置有过滤网。
[0008]进一步,所述安装板右侧顶部设置有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之间设置有把手,且把手上套设置有橡胶套。
[0009]进一步,所述安装板左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具体为环形状,所述密封圈的内圈孔径大于连通口的孔径,且密封圈左侧与堤坝右侧接触。
[0010]进一步,所述U型连接板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堤坝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堤坝的材质为混凝土。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在本技术中,通过增加了过滤组件,实现了过滤网与堤坝之间的快速分离,避免需要工人站立在净化池塘内借助扳手旋松多个螺栓才能取下过滤网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取下过滤网需要工人借助扳手旋松多个螺栓才能将其取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的外观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中过滤组件的侧剖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序号:1、养殖池塘;2、净化池塘;3、堤坝;4、过滤组件;31、挡板;32、连通口;41、U型连接板;42、安装板;43、过滤板;44、连接杆;45、过滤网;46、安装块;47、把手;48、T型导向板;49、连接块;42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参照图1

4,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包括养殖池塘1、位于养殖池塘1右侧的净化池塘2和设置于净化池塘2与养殖池塘1之间的堤坝3,堤坝3内开设有连通口32,连通口32贯穿堤坝3的左右侧,堤坝3顶部滑动设置有挡板31,挡板31底端贯穿连通口32的上下端,且挡板31的纵深大于连通口32的孔径,堤坝3右侧位于连通口32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组件4;
[0021]过滤组件4包括设置于堤坝3右侧的U型连接板41,U型连接板41内侧滑动设置有安装板42,U型连接板41内侧底部开设有配合安装板42的插接槽,将安装板42底部抵入到插接槽内,可以防止安装板42的左右滑动,起到对安装板42限位的作用,安装板42前后侧均设置有T型导向板48,U型连接板41内侧开设有配合T型导向板48的T型导向槽,将T型导向板48抵入到T型导向槽,实现了对T型导向板48导向的作用,实现了对安装板42导向的作用,方便安装板42在U型连接板41内侧滑动,安装板42中部开设有配合连通口32的通槽,安装板42右方设置有过滤板43,过滤板43中部开设有过滤槽,过滤槽贯穿过滤板43的左右侧,过滤板43与安装板42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44连接,多个相邻连接杆44之间与过滤槽内均设置有过滤网45,且相邻连接杆44之间的过滤网45左右两端分别与安装板42和过滤板43连接,由于设置有多个过滤网45,从而养殖尾水可以从多个方向进行过滤,避免过滤网45直接设置在连通口32的出水口出导致容易造成过滤网45堵塞的问题,安装板42右侧顶部设置有两个安装块
46,两个安装块46之间设置有把手47,设置了把手47,当需要取下过滤网45时,向上提起把手47,带动安装块46向上移动,带动安装板42向上移动,带动过滤网45向上移动,直至安装板42与U型连接板41分离,从而实现取下过滤网45,且把手47上套设置有橡胶套,设置了橡胶套,增加了手掌与把手47之间的摩擦,起到防滑的作用。
[0022]进一步,安装板42左侧设置有密封圈421,密封圈421具体为环形状,密封圈421的内圈孔径大于连通口32的孔径,且密封圈421左侧与堤坝3右侧接触,密封圈421的材质为橡胶,设置了密封圈421,提高了堤坝3与安装板42之间的密封效果,同时密封圈421左侧与堤坝3右侧接触,进而增大密封圈421与堤坝之间的摩擦力,导致安装板42不易滑动,起到防滑的效果。
[0023]进一步,U型连接板41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块49,连接块49与堤坝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堤坝3的材质为混凝土,旋紧多个螺栓,实现了连接块49与堤坝3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实现了堤坝3与U型连接板41之间的安装,由于堤坝3的材质为混凝土,从而螺栓与堤坝3之间不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净化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塘(1)、位于养殖池塘(1)右侧的净化池塘(2)和设置于净化池塘(2)与养殖池塘(1)之间的堤坝(3),所述堤坝(3)内开设有连通口(32),所述连通口(32)贯穿堤坝(3)的左右侧,所述堤坝(3)顶部滑动设置有挡板(31),所述挡板(31)底端贯穿连通口(32)的上下端,且挡板(31)的纵深大于连通口(32)的孔径,所述堤坝(3)右侧位于连通口(32)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组件(4);所述过滤组件(4)包括设置于堤坝(3)右侧的U型连接板(41),所述U型连接板(41)内侧滑动设置有安装板(42),所述U型连接板(41)内侧底部开设有配合安装板(42)的插接槽,所述安装板(42)前后侧均设置有T型导向板(48),所述U型连接板(41)内侧开设有配合T型导向板(48)的T型导向槽,所述安装板(42)中部开设有配合连通口(32)的通槽,所述安装板(42)右方设置有过滤板(43),所述过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方李瑞刘晓畅林子琬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弗佑生态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