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建忠专利>正文

一种合成气制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740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成气制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方法可以提高原料的选择性和DMC时空收率,并且针对酯化反应的复杂性,设计采用了特殊结构,消除了安全隐患;独特的MN的再生工艺为系统的反应提供保障;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水去杂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酯化工序中产生的水分,保护了偶联催化剂,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成气制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合成气制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6O3,是一种低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具有多种反应性能,在生产中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污染少、容易运输等特点。
[0003]碳酸二甲酯合成工艺技术路线主流有下述几种:
[0004](1)光气醇钠法
[0005]甲醇钠法(又称氯甲酸甲醇法)反应方程式为:
[0006]COCl2+2CH3ONa

2(CH3O)2CO+2NaCl
[0007]此法为生产DMC的传统工艺,该工艺以具有剧毒性的光气为原料,存在着毒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目前除部分早期建成的装置还在投产外,此工艺已不被采用。
[0008](2)氯甲烷醇钠法
[0009]此方法仍以甲醇钠为生产原料,以氯甲烷替代光气生产DMC,具体反应式为:
[0010]CH3ONa+CO2→
NaOCOOCH3[0011]NaOCOOCH3+CH3Cl

(CH3O)2CO+NaCl
[0012]此法虽不使用光气,但采用的氯甲烷和含硒催化剂仍然具有毒性;此外,此法在生产过程中,会副产大量的NaOH使得产品DMC迅速水解,大大降低了DMC的收率,使得该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0013](3)液相氧化羰基化法
[0014]作为非光气法生产DMC,意大利的ENI化学合成公司于1983年首次实现了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法制备DMC的工业化生产,目前生产规模已达到12kt/a。
[0015]ENI液相氧化羰基化法反应方程式为:
[0016]2CH3OH+1/2O1+1CuCl

2Cu(OCH3)Cl+H2O
[0017]CO+2Cu(OCH3)Cl

(CH3O)CO+2CuCl
[0018]此法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并直接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再通入CO和O2。反应在两台串联的搅拌釜反应器中分两步进行。甲醇既为反应物又为溶剂。反应温度控制在120~130℃,压力2.0~3.0MPa。工艺流程包括氧化羰基化工段及DMC分离回收工段。采用氯苯作萃取剂分离DMC与甲醇的混合物。
[0019]该法的优点是收率高,单程转化率达32%,选择性按甲醇计大于98%。弱点在于生产装置采用釜式反应器,未能克服CO对DMC的选择性为时间的减函数及催化剂水解等不利因素。为使尾气中的含氧量不在爆炸范围,必须有效地控制氧化流速以延长每釜的反应时间,必然导致CO2的产率增加,还不能及时移走反应系统中生成的水,在这些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反应的选择性(按CO计)变得很不稳定,并且催化剂寿命缩短,对设备腐蚀性增大。
[0020](4)酯交换法
[0021]酯交换法由美国Texaco公司于1992年首先开发,其工艺是以环氧乙烷和CO2制备碳酸乙烯酯,再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DMC,同时副产乙二醇;国内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开发,碳酸乙烯酯与碳酸丙烯酯生产技术已经成熟,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生产技术也较成熟。目前应用最好的是采用二氧化碳、甲醇和环氧丙烷为原料的酯交换方法。
[0022]该法优点:工艺简单易行,收率高、腐蚀性小、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无毒,对环境无污染。但原料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价格昂贵受石油价格影响,副产物丙二醇/乙二醇纯度低、销售市场差,酯交换法制碳酸二甲酯一度存在产品和原料倒挂的现象。另外,受到热力学平衡的限制,反应转化率较低,生产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2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O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技术方案。该反应方法的特点是CO不在氧气气氛下合成碳酸二甲酯,故CO的选择性高达90%,DMC时空收率较高,可达到450~550g/l

cat.h。
[002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如下
[0025]一种合成气制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序:(1)亚硝酸甲酯(MN)合成工序;(2)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序。
[0026]作为优选,所述亚硝酸甲酯(MN)合成工序:新鲜氧气、NO与来自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序的含NO的循环气体经静态混合器混合后进入亚硝酸甲酯反应器底部,与从反应器上部喷淋下来的甲醇逆流接触,生成亚硝酸甲酯和水;甲醇:NO:O2摩尔比=8~11:4~5:0.8~1.2,N2体积为NO与O2之和的5

7倍,反应压力0.1~0.5MPa,反应温度25~80℃,反应时间20~40min;反应器顶部出口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送入碳酸二甲酯单元,反应器底部排除的含醇废水进入甲醇回收塔回收甲醇,回收塔底部含酸废水至废水处理装置。
[0027]作为优选,所述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序:来自亚硝酸甲酯(MN)合成工序的含MN的混合气体,与新鲜CO原料气混合,MN:CO=1~4(摩尔比),经DMC预热器预热至100~120℃,进入DMC反应器,反应器中加入DMC反应器体积10

30%的催化剂,生成的反应物进入DMC预热器换热冷却后,进入DMC冷凝器冷凝25~60℃,后经气液分离器分离,气相产物除5%

20%送至尾气处理系统,其余循环回亚硝酸甲酯单元循环使用,液相产物进入DMC精馏塔生产高纯DMC产品。
[0028]作为优选,所述亚硝酸甲酯的空速为1600

3200h
‑1,一氧化碳的空速为800

1600h
‑1。
[0029]作为优选,所述预热器预热温度为110

165℃。
[0030]作为优选,所述DMC反应器反应压力控制在0.1

1Mpa。
[0031]作为优选,所述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序中从酯吸收塔出来的塔顶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后,进入气液分离罐,分离后的不凝气(以NO为主)去酯化工序,液体则与吸收塔底部出来的液相工质混合后泵送至酯化工序。
[0032]作为优选,所述碳酸二甲酯合成催化剂由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组成,主催化剂为Pd/Cu/Al2O3,Pd在催化剂占比0.1~2.5wt%,Cu在催化剂中占比0.01~1.5wt%,分子筛为FAU型分子筛,平均粒径0.1~4微米,分子筛孔体积0.21~0.37cm3/g,分子筛的比表面积为750~950m2/g。
[0033]作为优选,所述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是1∶5至1∶15。
[0034]作为优选,所述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
[0035]S1:在搅拌釜中加入10

30份2

巯基
‑6‑
氨基吡啶,100

120份DMF,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气制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序:(1)亚硝酸甲酯(MN)合成工序;(2)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硝酸甲酯(MN)合成工序:新鲜氧气、NO与来自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序的含NO的循环气体经静态混合器混合后进入亚硝酸甲酯反应器底部,与从反应器上部喷淋下来的甲醇逆流接触,生成亚硝酸甲酯和水;甲醇:NO:O2摩尔比=8~11:4~5:0.8~1.2,N2体积为NO与O2之和的5

7倍,反应压力0.1~0.5MPa,反应温度25~80℃,反应时间20~40min;反应器顶部出口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送入碳酸二甲酯单元,反应器底部排除的含醇废水进入甲醇回收塔回收甲醇,回收塔底部含酸废水至废水处理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序:来自亚硝酸甲酯(MN)合成工序的含MN的混合气体,与新鲜CO原料气混合,MN:CO=1~4(摩尔比),经DMC预热器预热至100~120℃,进入DMC反应器,反应器中加入DMC反应器体积10

30%的催化剂,生成的反应物进入DMC预热器换热冷却后,进入DMC冷凝器冷凝25~60℃,后经气液分离器分离,气相产物除5%

20%送至尾气处理系统,其余循环回亚硝酸甲酯单元循环使用,液相产物进入DMC精馏塔生产高纯DMC产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硝酸甲酯的空速为1600

3200h
‑1,一氧化碳的空速为800

1600h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器预热温度为1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高世毛建忠伊宝富
申请(专利权)人:毛建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