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61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器结构,该容器结构具有容器本体及封膜;容器本体包含有容室、第一贴合面、凹槽部、第二贴合面及预断线;封膜能将容室封闭并与第一、第二贴合面对应封合,其中,与第一贴合面之间是通过微型封合部来贴合,因此封膜与第一贴合面间的封合力低于与第二贴合面间的封合力;当欲打开封膜时,对容器本体顶端外侧缘施力,使预断线断开,并使封膜与第一贴合面分离,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框架,该封膜与框架又形成一个能覆盖容室的遮盖片,该遮盖片仍有一小部分与容器本体相连,使得容器本体自备了一个连体遮盖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顾密封、保鲜、易开封及开封后能再覆盖等功能。易开封及开封后能再覆盖等功能。易开封及开封后能再覆盖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食材盒装容器,尤指一种可微波加热食材的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现今便利店、超市等卖场会推出各式餐点,为了展示及便于携拿,会将食材包装在盒装容器内,容器上并以透明胶膜或胶盖覆盖,以达到卫生、安全及清楚揭露食材的效果。
[0003]传统盒装容器,一旦将封膜撕开后就无法再还原回去,而透明胶盖拆掉后也常会受损或污染而不方便再覆盖回去,因此消费者最好将食材一次食用完毕,否则未吃完会因食材不易收纳,只能丢掉造成浪费。
[0004]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将食材予以收纳、并能在拆封后又能稳固覆盖回去、避免污染的容器结构,便成为本技术欲改进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密封、保鲜、易开封及开封后能再覆盖的容器结构。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容器结构:
[0007]所述容器结构,具有一容器本体及一封膜;
[0008]所述容器本体,包含有至少一容纳空间的容室,该容室周缘顶端往外延伸有一第一贴合面,该第一贴合面往外延伸有呈凹陷状的一凹槽部,在该凹槽部周缘顶端再往外延伸有一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皆以容室为中心而呈环形围绕,二者之间具有凹槽部,进而形成了容器本体的周缘边框;又第一贴合面如同边框的内环,第二贴合面形同边框的外环;再者,该凹槽部内的底面上具有沿着该凹槽部而设置的至少一预断线,该预断线是受外力作用下能造成分裂的撕裂线,呈环状设置,另在凹槽部的一侧端则设置一不具有撕裂线的缺口部;
[0009]所述封膜,为一种可热封性的胶膜,能将容器本体的容室顶端开口封闭,其底端面分别与该第一贴合面、第二贴合面相应封合,不与凹槽部封合;该封膜与第二胋合面为面性热封加工封合,而与第一贴合面则是点状热封加工封合,加工后形成多个环状设置又间隔排列的微型封合部,因此封膜表面会有多个点状的微型压痕;上述热封加工完成后,该封膜与第一贴合面之间的点状封合力低于该封膜与第二贴合面之间的面性封合力;
[0010]当要打开该封膜时,先对该容器本体顶端的外侧边缘施力,使该凹槽部内的预断线断裂,再将封膜上拉,使微型压痕也跟着脱离,让封膜与第一贴合面产生分离,这时第二贴合面与部份的凹槽部形成了一环状的框架;另,在缺口部处形成一能让该框架可以枢转的连接部,由于封膜一直与该第二贴合面封合着,故保留在该框架上形成一能随时可掀开或覆盖容室的遮盖片。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部相异于该缺口部的另一侧端处,往外凸设有一外凸部;所
述预断线对应于该外凸部处,则对应形成有一外凸段,该外凸段在断开后,能于该凹槽部相应处形成一扣片,该扣片并能作为卡合该框架的外凸部之用。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部邻近于该第一贴合面的垂直壁面上,环绕凸设有一补强肋。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贴合面,周缘相异于该缺口部的另一侧,往外延伸设有一拉片。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合面的高度是高于该第二贴合面的高度。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合面的高度是等于该第二贴合面的高度。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本体的容室内部周边垂壁设置内凹或外凸的补强部。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封膜材质以流延聚丙烯膜(Cast PolyproPylene或称CPP)为优。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本体是真空吸塑成型的塑料容器。
[0019]更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本体是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效果如下:
[0021]本技术是以容器本体结合封膜,在封膜拆封之后能形成遮盖片,该遮盖片能在容器本体上重复掀开或覆盖,而且遮盖片与容器本体为部份连接,不会完全脱离,使容器本体如同自备了一个连体遮盖片,通过本技术能确保容器内食材的卫生安全,并兼顾密封、保鲜、易开封及开封后能再覆盖,遮盖片不会受损与受污,使消费者能易于收纳及携带,避免食材污染。
[0022]本技术在预断线断裂之后,使部分凹槽部与第二贴合面形成一个环形框架,而框架又与封膜固定结合而成为一遮盖片;其次,通过外凸部与外凸段的配合,在预断线断裂之后形成扣片,该扣片在遮盖片重新覆盖之后能卡合框架,使遮盖片在覆盖之后不会随易被掀开。
[0023]本技术通过微型封合部的成型,使封膜与第一贴合面间的点状封合力低于该封膜与第二贴合面间的面性封合力,因此封膜能与第一贴合面产生易开封的特性,其在兼顾密封的前提下,还能实现易撕、能完整撕下,及易于业者制造实施的效益。
附图说明
[0024]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容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7]图3为图1中的I

I剖面示意图。
[0028]图4为微型封合部的立体放大图。
[0029]图5为图4的II

II剖面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打开封膜的动作示意图。
[0032]图8为图7打开封膜的剖面示意图。
[0033]图9为图7中遮盖片的
Ⅲ‑Ⅲ
剖面示意图。
[0034]图10为图7中容器本体的
Ⅳ‑Ⅳ
剖面示意图。
[0035]图11为图8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6]图12为图8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7]图13为本技术封闭封膜的剖面动作示意图。
[0038]图14为图1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9]图15为本技术另种实施型态的立体示意图。
[0040]图16为图15容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41]附图标记说明:
[0042]1:容器本体
[0043]11:容室
[0044]111:容纳空间
[0045]12:第一贴合面
[0046]13:凹槽部
[0047]13a:第一凹槽部
[0048]13b:第二凹槽部
[0049]131:外凸部
[0050]14:第二贴合面
[0051]15:预断线
[0052]151:缺口部
[0053]152:外凸段
[0054]16:补强肋
[0055]17:补强部
[0056]2:封膜
[0057]21:微型封合部
[0058]211:微型压痕
[0059]212:点状小痕迹
[0060]10:框架
[0061]20:连接部
[0062]30:遮盖片
[0063]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结构(100)具有一容器本体(1)及一封膜(2);所述容器本体(1),包含有至少一容纳空间(111)的容室(11),该容室(11)周缘顶端往外延伸有一第一贴合面(12),该第一贴合面(12)往外延伸有呈凹陷状的一凹槽部(13),在该凹槽部(13)周缘顶端再往外延伸有一第二贴合面(14);所述第一贴合面(12)与第二贴合面(14)皆以容室(11)为中心而呈环形围绕,二者之间具有凹槽部(13),进而形成了容器本体(1)的边框;又第一贴合面(12)如同边框的内环,第二贴合面(14)形同边框的外环;所述凹槽部(13)内的底面上具有沿着该凹槽部(13)而设置的预断线(15),该预断线(15)是受外力作用下能造成分裂的撕裂线,呈环状设置,另在凹槽部(13)的一侧端则设置一不具有撕裂线的缺口部(151);所述封膜(2),为一种可热封性的胶膜,能覆盖在容器本体(1)的容室(11)上,其底端面分别与该第一贴合面(12)、第二贴合面(14)热封封合,不与凹槽部(13)接触;该封膜(2)与第二胋合面(14)为面性封合,而与第一贴合面(12)为点状封合形成排状的微型封合部(21),使得封膜(2)表面出现多个点状排列的微型压痕(211);该封膜(2)与第一贴合面(12)之间的点状封合力低于封膜(2)与第二贴合面(14)之间的面性封合力;当封膜(2)与第一贴合面(12)产生分脱离时,部份凹槽部(13)与第二贴合面(14)会形成一个独立出来的环状框架(10);另,在缺口部(151)处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彭益
申请(专利权)人:特腾绿的包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