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板叶片、遮阳组件和百叶凉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58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板叶片、遮阳组件和百叶凉亭,翻板叶片包括叶片单元和卡轴件,叶片单元自前向后依次设有集水槽、导流面和阻隔槽,集水槽开口朝上,导流面的前端朝前下方延伸并连接至集水槽的槽底,阻隔槽开口朝下,多个叶片单元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相邻的两个叶片单元中,前侧叶片单元的阻隔槽与后侧叶片单元的集水槽上下相扣;卡轴件同步连接于叶片单元,卡轴件上设有左右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的中心轴与叶片单元的重心相互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缓流段的坡度设置的小于急流段的坡度,通过水滴的附着力,与减少叶片单元转动过程中发生水珠飞溅、漏水的情况,提高使用者使用体验。提高使用者使用体验。提高使用者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板叶片、遮阳组件和百叶凉亭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户外遮阳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板叶片、遮阳组件和百叶凉亭。

技术介绍

[0003]百叶凉亭往往设置在户外空间下,百叶凉亭包括支撑框架以及铺设在支撑框架顶面的多个叶片单元,支撑框架包括顶框和支柱,叶片单元转动连接在顶框上,当需要遮阳或遮雨时,通过传动组件同时转动多个叶片单元,使得多个叶片单元依次相互扣合,实现顶框的盖合,防止对百叶凉亭下的使用者造成影响,当需要光照时,驱动叶片单元反向转动,使得相邻的两个叶片之间具有间隙供阳光照入,但是,当叶片单元往复翻转时,叶片单元容易发生瞬间俯冲而造成抖动,导致叶片单元的运动不稳定,并且残留在叶片单元上的水滴容易在抖动下飞溅,影响使用者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板叶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翻板叶片,包括:叶片单元,其自前向后依次设有集水槽、导流面和阻隔槽,所述集水槽开口朝上,所述导流面的前端朝前下方延伸并连接至所述集水槽的槽底,所述阻隔槽开口朝下,多个所述叶片单元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单元中,前侧所述叶片单元的阻隔槽与后侧所述叶片单元的集水槽上下相扣;卡轴件,其同步连接于所述叶片单元,所述卡轴件上设有左右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叶片单元的重心相互重合。
[000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水滴可以沿导流面向下滑入集水槽内,再通过外设的接水槽接走排出,前一个叶片单元的阻隔槽向下扣在后一个叶片单元的集水槽处,实现对顶框的遮蔽,叶片单元通过卡轴件上的安装孔转动连接于外设的支撑框架上,使得叶片单元的旋转轴线和安装孔的中心轴相互重合,当外设传动件带动叶片单元转动时,顶框打开,叶片单元的重心重叠于叶片单元的旋转轴线,减少传动组件克服叶片单元重力的做功,最大化降低传动件的负载,减少磨损,提高外设传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因为叶片单元的重心定位,防止叶片单元在在转动过程出现重心翻转、偏移现象,解决了因为重力转换时叶片单元出现的瞬间俯冲问题,减少叶片单元抖动,减少水珠飞溅。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面包括自后向前依次连接的缓流段和急流段,所述急流段朝下连接所述集水槽的槽底,所述缓流段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小于所述急流段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以急流段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第一夹角,以缓流段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缓流段和急流段自后朝前依次连接,并且急流段朝下延伸至集水槽处,使得
整个导流面至集水槽处具有自后朝前逐渐朝下的坡度,保证第一夹角、第二夹角均呈锐角,当需要打开顶框时,因为第二夹角小于第一夹角,较重、较大的水滴在叶片单元转动前已依次沿缓流段、急流段汇聚至集水槽,转动叶片单元,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逐渐增大,而缓流段的坡度较缓,保证滞留在导流面上的水滴在下滑过程中始终粘附于缓流段处,急流段相对缓流段的坡度较陡,在转动的过程中逐渐朝竖直方向靠拢,使得在缓流段处汇流的水滴在其重力作用下沿急流段直接掉入到集水槽内,本专利技术将缓流段的坡度设置的小于急流段的坡度,通过水滴的附着力,与减少叶片单元转动过程中发生水珠飞溅、漏水的情况,提高使用者使用体验。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面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缓流段后侧的回流段,所述回流段朝后下方延伸,所述阻隔槽形成于所述回流段的底面。前一个叶片单元的阻隔槽扣在后一个叶片单元的集水槽上,滴落在回流段处的水滴可沿回流段的斜坡滑入后一个叶片单元的集水槽中,减少水滴滞留,实现水分收集,而且整个导流面的最高点位于回流段和缓流面之间,减少空间占用,使得叶片单元更紧凑,提高美观度,而且,以回流段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第三夹角,当叶片单元转动时,第三夹角转向并与第二夹角的朝向一致,同时,第三夹角、第二夹角和第一夹角的大小依次增大,回流段上残余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贴合导流面、并逐渐朝前滑落至同一个叶片单元内的集水槽内,提高残余水滴的收集效果。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流段和所述回流段之间形成开口朝下的弧面状。水滴可以沿缓流段向前或者沿回流段向后流动,开口朝下的弧面上的形状切线角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使得水滴可以在滑落的前段过程中可以始终贴合在导流面上,随着不断滑落而加快滑落速度,提高水滴收集效果,同时,缓流段和回流段呈弧面状,可有效对抗叶片单元的弯曲和下垂,提高使用寿命。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叶片单元包括均沿左右延伸的上挡片和下挡片,所述下挡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接段、底接段和后接段,所述上挡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延段、顶延段和后延段,所述后接段向上连接所述顶延段,所述前延段向下连接所述底接段,所述前接段向上延伸,所述后延段向下延伸,所述卡轴件分别上下连接所述顶延段和所述底接段。前延段的前侧向下连接底接段,使得前延段、底接段和前接段之间围成集水槽,而顶延段的顶面和前延段的顶面之间拼接形成导流面,集水槽收集导流面上向前滑落的水滴,防止漏水,后接段向上连接顶延段,使得后接段、顶延段和后延段之间围成阻隔槽,前一个叶片单元的阻隔槽上下相扣于后一个叶片单元的集水槽,阻隔槽隔断相邻两个叶片单元之间安装间隙的上端开口,防止雨水滴落,同时,后延段伸入到后一个叶片单元的集水槽处,减少雨水溅入安装间隙之间,卡轴件支撑在顶延段和底接段之间,可以提高叶片单元的强度,减少变形。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前接段的顶端朝后弯折形成挡水段。前一个叶片单元的阻隔槽反扣于后一个叶片单元的集水槽,挡水段可以减小阻隔槽的内前侧壁与集水槽的内后侧壁之间的间隙,减少雨水溅入安装间隙内。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底接段上设有灯槽,所述灯槽的开口朝下。灯槽内可以安装有照明灯,当环境昏暗时,可以打开照明灯,提高使用者使用体验。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遮阳组件,其包括顶框和上述的翻板叶片,还包括导杆、盖板和
可伸缩的驱动件,所述顶框围成上下贯通的通口,多个所述叶片单元在所述通口内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叶片单元的两侧,所述顶框内壁设有定轴头,所述定轴头穿过所述盖板并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孔,所述导杆转动连接多个所述叶片单元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盖板,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框,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任意一个所述盖板的旋转轴线之外的位置上。
[0014]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盖板封盖并同步连接在叶片单元上,减少水分积蓄在叶片单元内,提高美观度,驱动件的驱动端旋转连接在任意一个盖板除了与其旋转轴线重叠的位置,驱动件远离驱动端的另一端旋转连接在顶框上,驱动件伸缩时,可以推动盖板移动,多个叶片单元的左侧盖板和/或右侧盖板均旋转连接在导杆上,使得多个叶片单元可沿定轴头同时转动,实现多个叶片单元的同时驱动,方便快捷,可以及时应对暴雨或暴晒天气。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板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单元(110),其自前向后依次设有集水槽(111)、导流面(112)和阻隔槽(113),所述集水槽(111)开口朝上,所述导流面(112)的前端朝前下方延伸并连接至所述集水槽(111)的槽底,所述阻隔槽(113)开口朝下,多个所述叶片单元(110)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单元(110)中,前侧所述叶片单元(110)的阻隔槽(113)与后侧所述叶片单元(110)的集水槽(111)上下相扣;卡轴件(330),其同步连接于所述叶片单元(110),所述卡轴件(330)上设有左右贯通的安装孔(331),所述安装孔(331)的中心轴与所述叶片单元(110)的重心相互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板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112)包括自后向前依次连接的缓流段(132)和急流段(131),所述急流段(131)朝下连接所述集水槽(111)的槽底,所述缓流段(132)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小于所述急流段(131)与水平面间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板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11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缓流段(132)后侧的回流段(133),所述回流段(133)朝后下方延伸,所述阻隔槽(113)形成于所述回流段(133)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翻板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段(132)和所述回流段(133)之间形成开口朝下的弧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板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单元(110)包括均沿左右延伸的上挡片和下挡片,所述下挡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接段(311)、底接段(312)和后接段(313),所述上挡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延段(321)、顶延段(322)和后延段(323),所述后接段(313)向上连接所述顶延段(322),所述前延段(321)向下连接所述底接段(312),所述前接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优格朗装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