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绿化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景观设计
,具体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绿化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河流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弱和退化,河道出现了渠化、硬化、水质恶化、水陆过渡带消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栖息地萎缩等问题,而目前河道景观主要侧重水景观,以“水”和“绿”为基础,由水位中心轴线向两岸扩展,包括水域景观、过渡景观及岸域景观等,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河流的功能多样性要求,对河流进行合理的形态规划,确定合理的景观布局,完善运行管理措施,保证景观的可持续性;
[0003]但是目前在对河道景观进行设计规划时,均是通过单一的种植方式来布置河道景观绿植,导致河道景观的现状大多千篇一律,缺乏美感,因此,目前布置的河道景观绿植大多体现在美化河道的基础上,且部分河道绿植仅具有被动治理生态的功能,使得河道景观绿植无法满足于对河道生态治理的要求,同时单纯的被动治理也无法对河道水体的污物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河道漂浮污物无法有效的治理。
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绿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种植步骤:步骤一,河道综合环境调研;步骤二,按需选择绿化植被;步骤三,河道绿化植被布置;步骤四,河道生态治理设计;利用河道周侧布置的多样性生态绿化植被,通过多类型绿化植被的组合实现对河道生态环境的治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绿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河道综合环境调研主要是指对治理和设计的河道水域进行详细地实地考察,具体包括对河道水域的河道宽度、河道水位以及河道断面,同时在实地考察的期间还要注意对河道周边的环境、河道周边的建筑以及河道周边的湿地的情况进行记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绿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按需选择绿化植被是指根据河道的建设需求来选择河道内不同位置的绿化植被,具体包括对河道水生植物的选择,对河道坡岸湿地植物的选择,对河道堤岸陆生植物的选择以及对河道廊道周侧植物的选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绿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河道的水生植物进行选择时,主要根据河道景观的定位和生态特征,在选择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河道宽度和水流速度,还要考虑所选择的水生植物是否会对周边的生物造成影响;在对河道坡岸的湿地植物进行选择时,对湿地植物的主要要求是耐水湿和扎根能力强,种植方式尽可能地自然,同时在坡岸种植湿地植物时不要选择单一的植物种类;在对河道堤岸的陆生植物进行选择时,一般多采用垂直绿化的方式来种植挺直的乔木,并且不仅要控制树木的种植密度,还要考虑到景观性;在对河道廊道的周侧植物进行选择时,一般选用低矮草丛来对廊道周侧进行装饰,使廊道在铺设后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绿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河道绿化植被布置主要是指根据河道的具体宽度信息、河道的水位信息和河道的水流速度信息来对河道间布置水生绿化植被;在对河道的水生植物进行布置时,主要以生态浮岛的建设形式来将河道水生植被进行栽培布置,在布置时先将水生植被栽培在单个的浮岛框架内,并根据河道宽度来选择合适数量的浮岛框架,然后通过防腐蚀的拉绳按序穿过浮岛框架,将浮岛框架联系为一个整体结构,使两个浮岛框架并排连接,从而形成由双排浮岛框架构成的植物浮床,在植物浮床具体布置时,还需要控制植物浮床的尺寸,使形成的植物浮床的横向长度符合建筑河道的宽度,使植物浮床的纵向宽度为两个浮岛框架边部的长度之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绿化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河道坡岸的湿地植物进行布置时,主要将多样性的湿地植物按照规定的间距布置在河道坡岸的湿地,在种植湿地植物时,使湿地植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绍富,夏友辉,孙邵岗,黄玉红,孙绍祖,杜曾润,李发能,马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