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47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涉及核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中子源运输容器内中子源组件易移动的问题,避免了中子源组件的碰撞损坏,具体方案如下:包括外包壳、用于支撑外包壳的支架机构以及用于容纳中子源组件并起到减振作用的中心贮存机构,所述外包壳的一端固定设有吊环,外包壳内部从设有吊环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依次固定设有筋板、隔板、屏蔽层,所述中心贮存机构置于外包壳内部,中心贮存机构的一端依次穿过筋板、隔板并伸入屏蔽层内,中心贮存机构的另一端插入邻近的外包壳端部中心位置处的安装孔内并封堵,所述中心贮存机构、筋板、隔板、外包壳同轴设置。外包壳同轴设置。外包壳同轴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核反应堆的启动中,通常使用同位素中子源来做初次启动。由于中子源内容物放射性活度水平很高、放射性剂量很大,故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要考虑到中子源的安全性问题,以避免放射性对公众、环境和操作人员产生危害。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中子源运输容器虽然具有了对中子源放射屏蔽的作用,但中子源位置固定效果差,在运输或吊装、翻转过程中极易出现中子源组件移位、窜动的现象,且减振能力差,极易在中子源组件上施加动态载荷,从而造成中子源组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在外包壳内设置了具有减振功能的中心贮存机构,通过中心贮存机构容纳中子源组件,且中心贮存机构利用筋板、隔板、屏蔽层进行位置的限定,中心贮存机构与筋板、隔板、外包壳同轴设置,有效避免了中心贮存机构在吊装、翻转以及运输过程中出现偏转、摆动的现象,中心贮存机构与屏蔽层同时起到缓冲的作用,解决了现有中子源运输容器内中子源组件易移动碰撞损坏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包括外包壳、用于支撑外包壳的支架机构以及用于容纳中子源组件并起到减振作用的中心贮存机构,所述外包壳的一端固定设有吊环,外包壳内部从设有吊环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依次固定设有筋板、隔板、屏蔽层,所述中心贮存机构置于外包壳内部,中心贮存机构的一端依次穿过筋板、隔板并伸入屏蔽层内,中心贮存机构的另一端插入邻近的外包壳端部中心位置处的安装孔内并封堵,所述中心贮存机构、筋板、隔板、外包壳同轴设置。
[000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中心贮存机构由中心贮存管腔和泡沫塑料衬圈组成,中心贮存管腔为一端开口的柱状结构,泡沫塑料衬圈填充在中心贮存管腔内并包裹中子源组件。
[000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中心贮存管腔的开口端插入外包壳端部的安装孔内并通过上盖进行封堵,上盖与外包壳固定连接,中心贮存管腔的开口端与设有安装孔的外包壳的端部平齐。
[000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吊环设有两个,两个吊环沿外包壳的轴线相对设置。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外包壳为柱状结构,外包壳的外表面设有防锈层。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屏蔽层由5%硼屏蔽层和聚乙烯屏蔽层组成,所述5%硼屏蔽层与隔板、外包壳的内壁贴合,聚乙烯屏蔽层设置在5%硼屏蔽层所围合的空腔内。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支架机构由耳轴以及用于支撑耳轴的支腿组成,所述耳轴与支腿一一对应,耳轴固定设置在外包壳的外侧壁上,所述支腿竖向固定设置在底板上。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耳轴为柱状结构,耳轴至少设有四个,四个耳轴沿外包壳的轴线相对设置在外包壳的两侧,耳轴与外包壳的轴线垂直设置。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支腿的顶端设有与耳轴相匹配的半圆形凹槽。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筋板、隔板均为圆板结构,筋板、隔板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允许中心贮存机构穿过的通孔,通孔的直径与中心贮存机构的外径相同。
[0016]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专利技术在外包壳内设置了具有减振功能的中心贮存机构,通过中心贮存机构容纳中子源组件,且中心贮存机构利用筋板、隔板、屏蔽层进行位置的限定,中心贮存机构与筋板、隔板、外包壳同轴设置,有效避免了在吊装、翻转以及运输过程中中心贮存机构出现偏转、摆动的现象,同时在中心贮存机构以及屏蔽层的共同作用下,起到缓冲的作用。
[0018](2)本专利技术吊环沿外包壳的轴线相对设置,中心贮存机构位于两个吊环之间,可以有效保证吊装过程中运输容器端部受力均衡,防止容器整体出现偏转、摆动的现象。
[0019](3)本专利技术泡沫塑料衬圈填充在中心贮存管腔的内部并将中子源组件外壁进行包裹,通过泡沫塑料衬圈将中心贮存管腔的内部全部填充满,不仅可以缓冲、减振的作用,还能有效限制中子源组件在中心贮存管腔内的摆动,避免了中子源组件与中心贮存管腔碰撞损坏。
[0020](4)本专利技术在筋板、隔板的共同作用下限制了中心贮存管腔的摆动,使得中心贮存管腔在吊装、翻转过程中,不会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偏转,同时筋板、隔板还为外包壳提供支撑,以提高外包壳的抗压、抗变形能力。
[0021](5)本专利技术支腿的顶端设有与耳轴相匹配的半圆形凹槽,一方面可提高对容器的支撑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容器进行垂直与水平姿态间的调整时,半圆形凹槽处可作为旋转点,大大方便了容器姿态的调整。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中子源运输容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中子源运输容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0027]其中,1、外包壳;2、耳轴;3、吊环;4、上盖;5、筋板;6、隔板;7、中心贮存管腔;8、泡沫塑料衬圈;9、5%硼屏蔽层;10、聚乙烯屏蔽层;11、中子源组件;12、支腿;1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
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的中子源运输容器虽然具有了对中子源放射屏蔽的作用,但中子源位置固定效果差,在运输或吊装、翻转过程中中子源极易出现移位、窜动的现象,且减振能力差,极易在中子源组件上施加动态载荷,从而造成中子源组件的损坏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
[0030]实施例1
[003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

图3所示,提出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包括,外包壳1、吊环3、上盖4、筋板5、隔板6、中心贮存机构、屏蔽层以及支架机构。
[0032]其中,外包壳1为运输容器的外壳部分,由碳钢板或不锈钢板一体压制成型,外包壳1的外表面设有防锈层,具体的,外包壳1的外表面涂刷有防锈漆,外包壳1整体为柱状结构,吊环3固定设置在外包壳1的端部,且位于外包壳1的外部,吊环3设有两个,两个吊环3沿外包壳1的轴线相对设置,以保证吊装过程中运输容器端部受力均衡,防止出现偏转、摆动的现象。
[0033]需要注意的是,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包壳、用于支撑外包壳的支架机构以及用于容纳中子源组件并起到减振作用的中心贮存机构,所述外包壳的一端固定设有吊环,外包壳内部从设有吊环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依次固定设有筋板、隔板、屏蔽层,所述中心贮存机构置于外包壳内部,中心贮存机构的一端依次穿过筋板、隔板并伸入屏蔽层内,中心贮存机构的另一端插入邻近的外包壳端部中心位置处的安装孔内并封堵,所述中心贮存机构、筋板、隔板、外包壳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贮存机构由中心贮存管腔和泡沫塑料衬圈组成,中心贮存管腔为一端开口的柱状结构,泡沫塑料衬圈填充在中心贮存管腔内并包裹中子源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贮存管腔的开口端插入外包壳端部的安装孔内并通过上盖进行封堵,上盖与外包壳固定连接,中心贮存管腔的开口端与设有安装孔的外包壳的端部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子源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设有两个,两个吊环沿外包壳的轴线相对设置。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保军张振雨沈光耀邵长磊沈勇坚何畅黄国军周岩陈秀明周海林施磊苏松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