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329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转换器机体,所述转换器机体安装固定在装置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上,所述转换器机体的外侧位于装置主体的拐角处上设置有静电发生器,所述静电发生器的外端设置有粉尘吸附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两端内侧设置有散热通孔,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设置有防滑支撑脚,所述装置主体的后端中间设置有联网端口面板,所述联网端口面板的左侧设置有电源插孔,所述装置主体的后端拐角处上设置有联网天线,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上侧设置有状态指示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具有限位固定,从而在放置时更加稳定,有效避免和外部发生缠绕的技术效果。有效避免和外部发生缠绕的技术效果。有效避免和外部发生缠绕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互联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物联网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0003]目前,现有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在与外部多联网数据线连接时,多联网数据线不能有效归类摆放,使得在放置时容易散乱,从而多联网数据线容易与外部缠绕,这样在放置时不是很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在与外部多联网数据线连接时,多联网数据线不能有效归类摆放,使得在放置时容易散乱,从而多联网数据线容易与外部缠绕,这样在放置时不是很方便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转换器机体,所述转换器机体安装固定在装置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上,所述转换器机体的外侧位于装置主体的拐角处上设置有静电发生器,所述静电发生器的外端设置有粉尘吸附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两端内侧设置有散热通孔,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设置有防滑支撑脚,所述装置主体的后端中间设置有联网端口面板,所述联网端口面板的左侧设置有电源插孔,所述装置主体的后端拐角处上设置有联网天线,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上侧设置有状态指示灯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后侧设置有线源归类卡扣板,所述联网端口面板、状态指示灯板和转换器机体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
[0007]通过设置有线源归类卡扣板结构,从而便于卡扣固定,并且便于握住提动,联网端口面板连接的多个线源因线源归类卡扣板有效固定住,从而便于归类摆放,使得在放置时更加方便,有效避免与外部发生缠绕。
[000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线源归类卡扣板包括外侧面板、握手圆杆、外侧圆杆、网线C型扣和电源凹型扣,所述外侧面板的后端设置有网线C型扣,所述网线C型扣的外侧位于外侧面板上设置有电源凹型扣,所述外侧面板的前端两侧设置有外侧圆杆,两个所述外侧圆杆之间设置有握手圆杆,所述外侧面板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上。
[0009]通过设置有线源归类卡扣板结构,从而便于卡扣固定,并且便于握住提动使用。
[0010]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联网端口面板包括端口面板外壳、USB端口、外部边框和网线端口,所述外部边框的内侧一周上设置有端口面板外壳,所述端口面板外壳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网线端口,所述网线端口的外侧位于端口面板外壳上设置有USB端口,所述外部边框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上。
[0011]通过设置有联网端口面板结构,从而便于和外部网络线源连接使用。
[0012]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防滑支撑脚包括防滑胶垫、支撑圆柱和旋转螺柱,所述旋转螺柱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圆柱,所述支撑圆柱的下端设置有防滑胶垫,所述旋转螺柱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上。
[0013]通过设置有防滑支撑脚结构,从而便于稳定放置使用。
[0014]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联网天线插接固定在装置主体的后端两侧拐角处上,且所述联网天线呈对称状态。
[0015]通过设置有联网天线结构,使得装置主体便于联网使用。
[0016]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状态指示灯板和装置主体通过套接固定连接,且所述状态指示灯板套接固定在装置主体的上端凹槽中。
[0017]通过设置有装置主体结构,使得状态指示灯板便于安装固定,而状态指示灯板便于显示连接状态。
[001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防滑支撑脚位于装置主体的下端四个拐角处上,且所述防滑支撑脚呈对称状态。
[0019]通过设置有装置主体结构,使得防滑支撑脚便于稳定放置使用。
[0020]由上可知,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转换器机体,所述转换器机体安装固定在装置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上,所述转换器机体的外侧位于装置主体的拐角处上设置有静电发生器,所述静电发生器的外端设置有粉尘吸附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两端内侧设置有散热通孔,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设置有防滑支撑脚,所述装置主体的后端中间设置有联网端口面板,所述联网端口面板的左侧设置有电源插孔,所述装置主体的后端拐角处上设置有联网天线,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上侧设置有状态指示灯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后侧设置有线源归类卡扣板,所述联网端口面板、状态指示灯板和转换器机体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具有限位固定,从而在放置时更加稳定,有效避免和外部发生缠绕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实现多联网方式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立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的机体内部区域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的线源归类卡扣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的联网端口面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的防滑支撑脚结
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1、线源归类卡扣板;11、外侧面板;12、握手圆杆;13、外侧圆杆;14、网线C型扣;15、电源凹型扣;2、联网天线;3、联网端口面板;31、端口面板外壳;32、USB端口;33、外部边框;34、网线端口;4、电源插孔;5、防滑支撑脚;51、防滑胶垫;52、支撑圆柱;53、旋转螺柱;6、散热通孔;7、装置主体;8、状态指示灯板;9、转换器机体;10、静电发生器;16、粉尘吸附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参照图1

图5,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7和转换器机体9,转换器机体9安装固定在装置主体7的内部中间位置上,转换器机体9的外侧位于装置主体7的拐角处上设置有静电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7)和转换器机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机体(9)安装固定在装置主体(7)的内部中间位置上,所述转换器机体(9)的外侧位于装置主体(7)的拐角处上设置有静电发生器(10),所述静电发生器(10)的外端设置有粉尘吸附板(16),所述装置主体(7)的两端内侧设置有散热通孔(6),所述装置主体(7)的下端设置有防滑支撑脚(5),所述装置主体(7)的后端中间设置有联网端口面板(3),所述联网端口面板(3)的左侧设置有电源插孔(4),所述装置主体(7)的后端拐角处上设置有联网天线(2),所述装置主体(7)的前端上侧设置有状态指示灯板(8),所述装置主体(7)的上端后侧设置有线源归类卡扣板(1),所述联网端口面板(3)、状态指示灯板(8)和转换器机体(9)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联网接入物联网云平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源归类卡扣板(1)包括外侧面板(11)、握手圆杆(12)、外侧圆杆(13)、网线C型扣(14)和电源凹型扣(15),所述外侧面板(11)的后端设置有网线C型扣(14),所述网线C型扣(14)的外侧位于外侧面板(11)上设置有电源凹型扣(15),所述外侧面板(11)的前端两侧设置有外侧圆杆(13),两个所述外侧圆杆(13)之间设置有握手圆杆(12),所述外侧面板(11)固定连接在装置主体(7)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春马光明张正峰周荣张天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思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