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屋面瓦防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284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古建筑屋面瓦防坠结构,所述防坠结构包括设置于屋面之上的防滑筋和钢筋网;所述防滑筋一端植入屋面内,钢筋网经所述防滑筋固定于屋面之上;钢筋网各网格内的横向筋和竖向筋之上分别绑扎有连接线;所述仿古建筑屋面瓦包括:花檐瓦件、筒瓦瓦件、滴水瓦件和底瓦瓦件;各花檐瓦件、筒瓦瓦件、滴水瓦件和底瓦瓦件铺设于所述钢筋网的上方,且各瓦件的顶部设有连接分别与钢筋网上连接线相连;花檐瓦件和滴水瓦件设置于屋面的底缘处,各底瓦瓦件由滴水瓦件顶侧向屋面顶端铺设;各筒瓦瓦件沿花檐瓦件顶侧向屋面顶端铺设。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置,避免了屋面瓦件发生掉落的问题,提升了仿古建筑屋面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古建筑屋面瓦防坠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仿古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古建筑屋面瓦防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瓦和瓦作制度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特征。瓦的开始制作是从仰韶、龙山等文化的制陶术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在瓦的类型、形式、和构造方法上,大约从汉朝就已基本定型,后世的瓦屋顶都是汉代的瓦作的传承。
[0003]在仿古建筑中,为了营造古建筑的气势,增加古建筑分宏伟与壮观,凸显古建筑的气势磅礴,通常设计有坡屋面,特别是多层阁楼的仿古建筑,为了屋面造型突出气势,通常均设计有坡度较大的陡坡屋面,然后安装古建筑对应历史朝代的仿古的屋面瓦,特别是在一些仿唐宋时期多层阁楼的古建筑中,为了增加古建筑的气势,经常设计成陡坡屋面。
[0004]一般的瓦都由泥土烧至而成,由于材料特性导致瓦的重量较大,受施工过程中水泥砂浆凝固时间及工人的施工水平,在加上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动、脱落风险,在加上阁楼屋顶普遍较高,无防护导致后期维护困难,如果有效的防止屋面瓦脱落,提升屋面瓦的安装质量,打造精品优质工程,成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古建筑屋面瓦防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结构包括设置于屋面(101)之上的防滑筋(102)和钢筋网(103);所述防滑筋(102)一端植入屋面(101)内,所述钢筋网(103)经所述防滑筋(102)固定于屋面(101)之上;所述钢筋网(103)各网格内的横向筋和竖向筋之上分别绑扎有连接线;所述仿古建筑屋面瓦包括:花檐瓦件(104)、筒瓦瓦件(105)、滴水瓦件(106)和底瓦瓦件(107);各花檐瓦件(104)、筒瓦瓦件(105)、滴水瓦件(106)和底瓦瓦件(107)铺设于所述钢筋网(103)的上方,且各瓦件的顶部设有连接分别与钢筋网上连接线相连;所述花檐瓦件(104)和滴水瓦件(106)设置于屋面(101)的底缘处,各底瓦瓦件(107)由滴水瓦件(106)顶侧向屋面(101)顶端铺设;各筒瓦瓦件(105)沿花檐瓦件(104)顶侧向屋面(101)顶端铺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建筑屋面瓦防坠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筋网和各瓦件上的连接线皆为铜丝。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古建筑屋面瓦防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103)各网格的横向筋上并排连接有3条铜丝;所述滴水瓦件(106)的顶侧等间距的设置有3条第三铜丝(106a),各第三铜丝(106a)分别与对应钢筋网(103)网格内横向筋上的3条铜丝绑扎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古建筑屋面瓦防坠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余兵刘涛王旗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